天天看点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凌烟阁排名按照官职大小排,秦琼排最后一位,但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

按官职排名,秦琼的官职为什么这么低?是因为唐太宗登基后,一直到秦琼去世都没给他升过官。

为什么又不给秦琼升官呢?因为秦琼自李世民登基后,就天天说自己生病,不能继续给老板打工了。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但这正是疑点所在!

秦琼一直到贞观12年才去世,也就是说,李世民登基后,他活了12年。

一个疾病缠身,都不能工作的人,在古代那种医疗条件下,能活这么久?

还有一点,李世民登基后,秦琼逢人就说自己打了200多场战役,疾病缠身。

但这说法是有问题的。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早不病晚不病,偏偏李世民一登基,他就疾病缠身了?

还要逢人就说自己打仗太多,所以疾病多?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叔宝传》

这更像是有意为之!

通过史料中的种种迹象显示,秦琼是被李世民猜忌了。

在史料中,有这几个疑点:

1.秦琼最初投效李唐时,不是投奔的李世民,而是投奔了李渊。

是李渊再把秦琼安排到李世民麾下的!

再对比一下尉迟恭就知道了,尉迟恭是李世民直接在战场上收服的,直接被李世民接收,没有经过李渊的手。

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旧唐书.秦叔宝传》

从来历上来讲,秦琼更像是李渊的人,至少在别人看来是有这种可能的。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2.秦琼在跟随李世民讨伐宋金刚时,大破尉迟恭,击败宋金刚,李渊给他很高的礼遇。

这主要体现在李渊给他的封上圣旨上,李渊同志竟然说连自己的肉都可以割下来赏赐秦琼!同时给秦琼加封上柱国。

皇帝赏赐立功的战将一般说点勉励的话,赏点钱财,升个官完事儿。

但李渊这做法十分暧昧!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勉励的话变成了可以割自己的肉赏给臣下,秦琼功劳再大,也不至于说这么夸张的话。

升官变成了封爵,要知道上柱国可是爵位!正常的赏赐,用得着封爵位吗?

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

“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秦叔宝传》

这事儿,李世民自然是看在眼里的,要换了我也会怀疑秦琼到底忠心自己多一点还是忠于皇帝多一点。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3.李唐与王世充、窦建德联盟之战中,秦琼又立战功,李渊除了赏赐金银外,再加封他为翼国公。

至此,秦琼兄拿了俩爵位了!李世民麾下武将无人能有这样的殊荣!

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旧唐书.秦叔宝传》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秦琼投奔李唐后,李渊对他有厚恩。尽管他属于李世民阵营,但免不了被怀疑。

所以,玄武门之变时,秦琼要在李渊和李世民之间选一个。

秦琼尽管参与了这场政变,但史书对此一笔带过。

说明了一个问题,李世民对秦琼没有充分的信任,在玄武门事变时,只担任了不重要的角色。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对此一下尉迟恭就知道了,尉迟恭前前后后可是为李世民操碎了心。

又是劝他谋反,又是帮着谋划,又是帮着联系旧部的,甚至在最后关头,亲自动手射杀李元吉。

史书记载很详细,但秦琼只是参与了,具体干了啥,完全没有任何记载。

只能说,秦琼只是做了选择,表了态度,走了个形式,并没有发挥核心作用。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李世民登基后,

尉迟恭因为功劳大,被封为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食邑3000户。

再看秦琼,只封了个右武卫大将军这样一个3品官儿,食邑700户,相比之下,尉迟恭的食邑是他的4倍多。

由此可见,相比之前李渊对秦琼的礼遇,李世民给他的简直少得可怜!

而恰恰是这个时候,秦琼突然就百病缠身,不能工作了,还逢人就说自己生病。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件事的结论:

1.由于李渊对秦琼的礼遇,导致李世民怀疑他,因此在玄武门事变时得不到重用。

2.李世民登基后给秦琼的刻薄封赏,加上玄武门之变时给他不痛不痒的任务,让秦琼认识到一个问题。

他发现了李世民在猜忌他!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3.秦琼很识时务,知道李世民猜忌自己,故而以百病缠身为理由,提前退休。

4.秦琼虽然被怀疑,但毕竟站队的时候选择了李世民这边,因此李世民不想杀他。

但毕竟猜忌之心已经产生,君臣之间已有隔阂,很难再缝合了。

既然不想杀他,干脆放他回家,免得看着心烦。

总结

君臣离心,早在玄武门之变时已经开始出现。

李世民掌权后,君臣之间已有的隔阂早已无法缝合。

玄武门之变不让他负责核心任务,封赏时只给一丁点赏赐。

释放出的政治信号很简单:秦琼不受信任,被边缘化了。

李世民不想理秦叔宝,而秦叔宝也识时务,主动退休以求自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