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1947年,国民党在第四次辽东会战中大败,以主力身份参与此次作战的国民党13军受到重创,其他各路国军部队也纷纷败逃。

这次战役可以说扭转了整个东北战场的局势,它不仅意味着

杜聿明

“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彻底失败,也让先前气焰嚣张的国民党军队从全面进攻转入了全面防守。

得知国军失利这一消息的

蒋介石

气得跳脚,他拍着桌子,让人叫来负责指挥的杜聿明一顿痛骂。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蒋介石

杜聿明忍气吞声,等老蒋发完火后回去细细检查司令部下达的命令,竟然找到了一道莫名其妙的假命令:

“急电,石军长:你军车运至清原后火速急行军至新滨三源浦,迅速进入阵地,进行强攻,占领兰山制高点,不得有误。”

杜聿明立刻意识到了就是它让主力13军完全掉进东北民主联军事先设下的陷阱中,他捏着那张纸厉声说:“去查,是谁干的?”

得到命令的国民党军官立刻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很快就呈到了杜聿明的桌上:这道命令是长官部作战参谋

赵炜

起草的。

这个赵炜是谁?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赵炜

1919年农历九月二十四,赵炜在河北文安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中出生了,由于家境艰难,他在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出去给人做学徒。

旧社会的学徒其实就是去别人店里打下手干杂活,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遇到严苛点的店主,不仅吃不饱穿不暖,还得挨打,但为了混口饭吃,赵炜只能默默忍受。

1939年10月初,转机终于来了,赵炜成功考入黄埔军校桂林分校第十六期十二总队的步科。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有一个身份就是黄埔军校的校长,他对黄埔军校的学生向来青睐有加,比起那些杂牌军将领,他更愿意信任黄埔生。哪怕是没上过军官学校的

韩练成

,老蒋在重用他前,也特意下达命令给了他“黄埔生”的身份。

因此,在国民党军界派系里,以蒋为首的黄埔系也被称为“嫡系”。作为各地黄埔分校的总校长,蒋介石常常会去各个分校视察,以此笼络军校里的学生。1939年秋末,蒋介石在主持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之余,顺便视察了桂林分校,那时候作为旗手的赵炜就见到了蒋介石。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黄埔军校

1940年秋天,刚刚毕业的赵炜以为自己会以一名军人的身份与日寇作战,保卫自己的国家,但现实却像一盆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

他被分配到了第13军的独立团。

这个独立团其实只是个补充团,而不是正面战场上的一线部队,赵炜在这里闲了大半年,终于坐不住了,他渴望为中国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是像个废物一样只能坐在后方,眼巴巴地看着。

独立团里抱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他一个人,赵炜和当时三连的排长在商量之后决定脱离13军,去陕西投奔曾经黄埔军校桂林分校学生总队的总队长。

总队长在知道这个情况后把他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通,让两个人不要挑三拣四,然后直接把他们轰了回去。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赵炜只好回到了河南老河口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所在地,这个时候他已经因为脱离13军而没有工作了。经过思考,赵炜决定去西北军系统的池峰城的30军碰碰运气,因为那边正在招人,自己过去或许可以做个排长。

这时候,有个人劝住了他,当时两人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一劝,竟然让赵炜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也为他未来的军旅生涯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人就是赵炜在黄埔军校里的同窗好友,时任国民党第五司令长官部参谋的

朱建国

朱建国了解过老同学如今艰难的处境后,直接说:“你先不要着急,呆在我这里,我给你找一个好工作。”

就这样,赵炜在朱建国的家中暂时住下了。这段时间里他闲得无聊,就去看朱建国家里的书,其中包括各种中共印制的宣传小册子,甚至还有

艾思奇

的《大众哲学》、

毛泽东

的《论联合政府》等文章。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论联合政府》毛泽东著

一个国民党的军官,家里为什么会有这些文章?原来,朱建国隶属绥靖组,而绥靖组一开始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共产党。但当时正好是国共合作时期,一致对外、驱逐外敌是社会各阶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绥靖组根本不敢像从前一样给共产党使绊子。

但该组人员在私底下还是会搞一些小动作,比如收缴这些中共用来宣传的小册子,以此削弱共产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影响力。但让国民党人没想到的是,这种举动最后竟然让“自家人”开始质疑国民党的理念与行为,甚至心中的天平也渐渐朝共产党的方向倾斜。

朱建国就是这批人之一。

他把一些收缴上来的书籍拿回家中翻阅,在阅读的过程中,他逐渐接受了进步思想,开始思考国民党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对是错,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真的可以拯救如今的中国吗?

现在的我们在了解过去的历史时能够体会到一件事,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拥有一种伟大的魅力,它为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指引方向,驱逐旧社会的阴霾,让在旧思想统治下死气沉沉的土地重新焕发新生。

处于黑暗年代的朱建国和赵炜也是如此,他们沉下心去阅读那些文字,同时被文字所传递的思想感染,想要改变自己过去错误的立场,想为中国的老百姓真正地去做一些实事。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朱建国

但赵炜出于安全考虑并不敢透露自己的想法,他接受朋友推荐的工作,先后担任第五战区别动队上尉副大队长与二十八集团军少校作战参谋等职位。

1945年日军投降后,国民党谋夺胜利果实,为了接收东北特地成立了一个军事指挥机构,它的名字是东北保安司令部,其司令长官正是杜聿明。而赵炜也因在抗日战争中的优秀表现被调任到该司令部任作战参谋一职。

此时的赵炜可以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知道东北保安司令部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共产党的部队作战,他同样知道,唯有共产党才能解救中国。所以他一直在寻找“弃暗投明”的机会。

机会很快来临了。赵炜在赶往东北的途中路过天津,刚巧遇见已经身为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部作战参谋的朱建国。

朱建国这次见到他,没有像从前一样百般掩饰自己的身份,而是直截了当地开口:“赵炜,我们是老同学,所以我也不和你拐弯抹角,我认为,只有为共产党做事才能实现革命理想。现在蒋介石撕毁谈判协议,一心挑起内战,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日本投降

原来,朱建国早就加入了共产党,现在的他已经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骨干人员。此时他在不知道赵炜心中真实想法的情况下说出这种话,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但赵炜没有辜负他的信任,他说:“

我看过共产党的很多书,蒋介石早就失去民心了。

1946年3月,赵炜在朱建国的介绍下前往北平,在北平石驸马大街的89号,他见到了一个中年男人。

这个男人样貌普通,穿着打扮也平平无奇,估计把他丢进人堆里都很难找出来。但他的身份却足够让国民党惊掉眼珠子,他就是中共隐蔽战线领导人

李克农

手下的一员大将

王石坚

出于谨慎,王石坚与赵炜一共进行了三次谈话。赵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要加入到共产党的队伍,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自己能够被批准前往延安,因为延安是红色革命的摇篮。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红色延安剪纸

王石坚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延安那边现在正在打仗,就算你过去,也顶多当一个营长,但你要是学习朱建国,继续留在国民党军队的内部搞情报工作,就可以为革命工作做一些实际的工作。”

不能以革命者的身份前往延安,赵炜心里有些失落,然而他清楚王石坚的判断是没错的,黄埔生的身份就是他最好的保护伞,毕竟谁会怀疑蒋介石的“嫡系”军官?更何况就算有人起了疑心,只是没有铁证,谁敢轻易对他动手?

赵炜考虑了一会,同意继续留在国军内部为我党收集情报。

王石坚于是将两人的谈话内容如实地汇报给了李克农,李克农也在考察后,正式批准赵炜成为“中共地下情报员”,以代号“902”的身份在隐蔽战线上为我党工作。

赵炜一成为情报员就直接去东北保安司令部报到了。幸运的是,他所任职的作战科内,前后两任科长都是黄埔校友,这让赵炜的地下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李克农

赵炜在东北保安司令部机密室里的主要工作就是编订东北国民党军的兵力驻地表和各个部队主官的名录,除此之外,他还负责标示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办公室的东北作战态势图。

这些可都是足够影响战局的绝密信息!

赵炜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半点动作,只是老老实实地完成国民党交付的工作,以至于国民党内部人员对他都十分放心,但他每一次看着东北作战态势图上代表国民党军队的蓝色旗子,总想找到一个机会,让那些林立的蓝色旗子变成红色。

1947年3月,一个合适的机会来了。

王石坚派地下党员

袁泽

来到沈阳,并成功和赵炜联系上了。当时沈阳市公安局被国民党把控,那些国民党的警察正在挨家挨户查户口,排查“可疑分子”。赵炜为了保证袁泽的安全,直接把人带到了自己的宿舍里。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国民党的警察怎么可能会想到中共地下党成员竟然大摇大摆地直接进了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宿舍,并且几乎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完成了情报的传递!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王石坚

这也是赵炜第一次进行情报传递,他在宿舍对袁泽描述了国民党军第四次进攻辽东的详细作战计划,为了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他甚至冒着危险用小纸片画了一张示意图交给袁泽。

本来赵炜还想提供国军最新的兵力配备表,但无奈这东西的体积过于庞大,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实在不方便拿着它出入。

赵炜思考之后,和袁泽商量,是否可以请求地下党组织再为自己设立单线联系的秘密电台。东北国民党军的兵力配备表每个月都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编订一次,要是有秘密电台保证我党部队可以及时得到这些最新情报,将会对正面战场上战斗的民主联军提供很大帮助。

收到这个消息的王石坚认可了这个想法,一个月后,

沈秉权

吕淑兰

夫妇就接受组织的委派,来到离赵炜办公室不远的地方设立了秘密电台,此后,赵炜每个月都会偷偷带一册兵力配备表交给他们,而他们也以最快速度将这些重要情报转发给中央情报部。

有关国军第四次辽东会战的相关情报就通过这处秘密电台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东北民主联军,赵炜发挥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东北民主联军胸章

说到这里,恐怕有人已经猜到,前文提到的那道改变东北战局的命令恐怕不仅仅是由赵炜起草这么简单,这根本就是他“狐假虎威”拟出的假命令。

事实的确如此,但赵炜的这条命令却不是蓄谋已久,而是机缘巧合下发出的。

那时候,国民党的第13军接到了杜聿明的命令并将麾下的89师和54师调到了沈阳,赵炜在知道这件事后,决定搞清楚这两个师出发的时间。黄埔生的身份再一次为他提供了便利,他借探望身为司令部参谋的老同学的名义,轻轻松松就上了13军司令部的列车。

在列车上,赵炜和老同学相谈甚欢,他心里正琢磨要不要从侧面刺探一些情报,变故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13军的军长

石觉

发现了赵炜这个眼生的人,站起来怒喝:“你是谁?谁准你上车的?”赵炜反应迅速地站了起来,向他立正敬礼后回答:“报告军长,我是司令长官部的参谋,到车上来是为了看望很久没见的同学。”石觉一听这话,火气更大,把赵炜直接轰下了车。

这种不留情面的粗暴行为,别说赵炜尴尬,连那名身为13军参谋的同学也觉得面上无光。赵炜暂时忍气吞声,他回到司令部参谋处后就起草了一道命令,这就是杜聿明在第四次进攻辽东失利后找出来的那道。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赵炜知道民主联军当时已经在兰山脚下布置口袋阵这件事,于是他用该命令将13军送进“口袋”,一是给我民主联军送上一份大礼,二也是为自己出一口气。

或许是命中注定国民党的气数该绝,让赵炜此时往国民党的屁股上踹了一脚,这一脚好巧不巧,正把它踹进了火堆里。

送到嘴边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牢牢把握住了这个机会,重创了被困在口袋阵里的13军,并且乘胜追击,痛打国军残部,顺利在东北站稳了脚跟。

打了败仗、又挨了老蒋一顿痛骂的杜聿明在事后面对那道假命令,却紧皱眉头,没有办法直接处置赵炜,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他只知道赵炜是写下命令的人,却不知道提出这个主意的人是谁。当时赵炜起草命令后,就请作战科长、参谋处长和参谋长一起签字,这整个命令审核流程是完全符合行为规范的。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杜聿明

杜聿明想过追查究竟是谁提出的命令,但作战处里全都是黄埔学生,大家哪能不知道此人被查出来肯定难逃责难,为了照顾以前的老同学,所有人都相互掩护打马虎眼,最后这件事竟然只以杜聿明批示“

该参应予申斥

”就草草结尾了。

而赵炜不仅没有暴露身份,连骂都没挨一句。

1947年5月中旬起,东北民主联军在林彪的率领下发动夏季攻势。在四平战役中,赵炜又及时地将国军的调动部署等重要情报传送给我党部队。

6月14日,民主联军对四平发起总攻,经过连续半个月的战斗,我军歼敌一万余人,击毙了敌71军的副参谋长,俘虏敌军六千多人。

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给予了国军巨大打击,逼迫国军由全面防御转为重点防御,民主联军通过此役牢牢掌控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整个东北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对于在夏季攻势里表现优秀的赵炜,中央情报部给予了嘉奖,肯定了他多次及时地传递具有巨大战略价值的情报的功绩。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四平战役纪念馆

就这样,在东北保安司令部里混得如鱼得水的赵炜将一份又一份作战科的机密文件通过沈秉权夫妇的秘密电台传送出去。

但1947年的9月27日,像往常一样前往沈家传送情报的赵炜发现了一丝不对劲。

沈家临街那扇窗户的窗帘和以往不一样了,普通人可能根本不会在意窗帘的变化,但在赵炜眼里,这是一个警示信号,沈秉权在用窗帘告诉他秘密电台已经暴露了,让他千万不要进来!

赵炜立即装作偶然路过的样子,头也不回地从沈家门前走过。他的表情非常镇定,心里其实已经慌了,没过两天,他就找机会联系了和沈秉权住在一起、在国民党辽宁财政厅工作的

姚义

姚义告诉了他一个噩耗:沈秉权已经被抓走了,那些国民党的特务还找到了一张手绘的军图。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赵炜一听见军图,当时就坐不住了,他说:“糟糕,那张图就是我画的,我要不要走?”姚义思考了很久,缓缓说:“我不走,你最好也别走,要是我们直接走了,他们会认为我们做贼心虚,到时候情况只会更糟糕。”

赵炜想起了自己刚成为地下工作者时,王石坚的叮嘱:“

你的位置非常重要,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绝对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

”但“不走”这个决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万一沈秉权在狱中没有扛过敌人的严刑拷问,交代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赵炜肯定难逃一劫。

赵炜和姚义面对面坐着,他想了无数种自己的结局,最后选择留下来了。

赵炜难道不怕自己出事吗?他当然害怕,在和姚义分别后,赵炜就去照相馆给自己拍了一张相片,要是自己真的出了什么事,这张相片还能给亲朋好友当作纪念。

但他已经作出决定,要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党组织和狱中的战友,他相信所有革命者的气节,相信与自己拥有共同理想的同志绝不会出卖自己。

沈秉权没有辜负赵炜的信任,整整九天过去了,他依旧安然无恙。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老年的赵炜

赵炜总算松了口气,他想去北平找王石坚汇报沈阳秘密电台被破坏一事,正巧这时候,接任杜聿明成为东北保安总司令的

陈诚

让他去北平见蒋介石,赵炜大喜过望,赶紧坐上了飞往北平的飞机。

来到北平的赵炜却听到了另一个噩耗:朱建国共产党员的身份已经暴露,他被逮捕了!

沈秉权和朱建国接连出事,让赵炜迷茫之余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他想逃,却担心自己贸然行动会为组织招来更大的麻烦,于是再次回到了沈阳。

回到沈阳的赵炜没有立刻回去销假上班,而是躲在了自己的一个同学家中。他打定主意,只要自己还没有暴露,就决不离开工作岗位,于是他先后给家里和参谋处作战科打电话,试探接听者的反应。

作战科接听电话的是新来的卢科长,卢科长一听见他的声音,就立刻急切地质问他为什么还不回来上班,并且再三询问他目前的所在地,表示自己现在就要开车来接他。

赵炜顿觉不妙,他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向卢科长提供了一些假消息,然后乘坐三轮车直奔浑河大桥。但浑河大桥上面有国民党的士兵把守,赵炜只好在河岸找了一个荒草茂盛的地方,游泳横渡浑河,然后沿着大路徒步往解放区的方向前进。

1947年,蒋介石为国军失利气得跳脚,杜聿明追查后发现一道假命令

图|现在的浑河桥

10月16日,逃亡了几天几夜的赵炜总算遇见了解放军的游动哨,当时,他的脚底板已经全是磨破了的血泡,皮肉和袜子黏连在一起化脓了,身上的衣服也到处都是泥巴。

但解放军战士依旧辨认出了他身上那件是国民党军官的衣服,于是立刻架起枪,喝令他站在原地。

赵炜却畅快地笑了起来,即使他正被几支枪指着,但此时已经是他成为情报工作者后最安心的时刻。他举起双手,表示自己身上没有任何武器,对这几个小战士和颜悦色地说:“带我去你们连部。”

就这样,赵炜被一级又一级地往上送,一路送到了辽南军区的司令部。他面对军区的司令员,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我是情报员,代号是‘902’。

简单的一句话,预示着他惊心动魄的潜伏生涯就此画上句点。这一天,赵炜等很久了,他总算离开了敌人的巢穴,正大光明地站在共产党的红色旗帜下。

后来赵炜一直在中共中央情报机关工作,于1981年在国家安全部局级岗位上离休。

离休后的赵炜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而是不辞辛劳,在全国各地进行爱国主义演讲。有人询问过赵老,为什么老了之后不在家呆着安享晚年,反而受累操心这些事情?

老人只是笑了笑,依旧热心地进行宣传教育,那些认真聆听演讲的青少年,已经给出了答案。

革命精神不死,红色文化永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