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麟征溪口见蒋介石,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后被告知:总裁的手谕丢了

1949年2月,在溪口的蒋介石召见黄埔军校校长关麟征,要他担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会面结束后,关麟征到南京和参谋总长顾祝同洽谈后,便回成都军校办理交接手续。

关麟征是1947年就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校长的,成为继蒋介石之后的第二任校长。对于这次就任陆军总司令,关麟征还是很满意的。很快,报纸上也刊登了关麟征将接任陆军总司令的消息,为他送行的各界饭局邀约纷至沓来。

关麟征溪口见蒋介石,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后被告知:总裁的手谕丢了

饭吃了,东西收拾了,人也告别了,但等了十多天,关麟征一直没有收到正式的调任电文,这让关麟征感到无比尴尬。

百般考量之下,关麟征只得飞了一趟南京,亲自到国防部询问公文的下落。然而得到的回复却是:总裁的口谕找不见了。

手谕遗失?这怎么可能,关麟征清楚这其实就是蒋介石变卦了,一个借口罢了。当时代总统李宗仁,正在延揽各方人才,他将曾跟自己打过台儿庄战役的关麟征叫到南京。

李宗仁说:“想请雨东兄(关麟征字雨东)出任参谋总长。”在国民党军的体系中,参谋总长的实际权力要大于国防部长的,李宗仁抛出的这个职务,诱惑性极大。

关麟征很矛盾,既没有完全答应,也未表示反对,此事被蒋介石得知,托人给关麟征带话让他不要和李宗仁靠得太近,黄埔一期的关麟征只得答应。

关麟征说:“李代总统已经发布让张发奎就任陆军总司令。”

蒋介石安慰说:“向华只是过渡。”

这次会面让关麟征心灰意冷,虽然他当年是黄埔一期中第二个当集团军司令(第一个胡宗南),但此时在蒋的心中,已经远不如胡宗南、宋希濂等人受信任。

不久之后,张发奎辞去陆军总司令一职,关麟征终于接任,但此时南京已经解放,国民党大势已去,关麟征在新职位发布后,也并不去就职,而是有了找个地方避居的念头。

解放军进军大西南,蒋军嫡系主力由胡宗南、宋希濂指挥,但实际的总指挥是由在成都、重庆往返飞行,不断发号施令的蒋介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当关麟征听到蒋介石下令让胡宗南主力向大邑集中的时候,他大惊失色,因为当时天气不好,已经一连下了好多天大雨,大邑周围土路泥泞难以行走,加上胡宗南部重武器不少,这样行军是很难展开的,效率很低。后来关麟征评价他的校长蒋介石时,曾说:“蒋校长实在不大会打仗。”

关麟征溪口见蒋介石,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后被告知:总裁的手谕丢了

1949年11月,在重庆和成都解放前夕,有一天,关麟征在成都遇见了自己的好朋友黄埔三期的刘宗宽,关麟征拜托刘宗宽去弄当时掌握在保密局手里的赴台的机票。刘宗宽找到有关系的保密局西南区区长徐远举把票弄到手后,关麟征就带着全家从成都飞到重庆,再从重庆经香港到台湾。

飞机经过香港临时停靠时,关麟征带着家人悄悄下了飞机,很快离开了机场,其实关麟征早就打定主意留在香港,只是如果当时就表示不去台湾,这个机票就搞不到了。

在香港,关麟征隐居起来,对外界的一切再也不感兴趣。此后他的生活可以用“解甲归田、隐居市井、闭门思过、不问外事、读书练字”这20个字来形容。

当时有许多国民党的各类人士流落在香港,像卫立煌、张发奎等人都在。关麟征在香港期间,从不主动见人,因此没有见过卫立煌,而在1965年之前,也只见过张发奎二次面。

在香港的一些国民党流散将领,组织了一个协会,邀请关麟征参加,关麟征表示拒绝,称自己丝毫不感兴趣。关麟征担任中央军校校长期间,所教育的黄埔20到23期的学生中,也有一些人在香港搞同学会请关麟征出席,关麟征也都婉言谢绝。在香港多年,关麟征从未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的士林官邸病逝。得到这一消息的关麟征,带着妻子乘飞机前往台湾吊唁。在台北松山机场,上百个黄埔将领、师生迎候关麟征,关麟征和好友黄杰握手后,两人禁不住相拥抱头痛哭起来。

在台湾期间,蒋经国和关麟征有过一次长谈,希望关麟征留在台湾。当年关麟征不去台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和陈诚不和,两人势头水火,关麟征不愿到台湾寄人篱下,受陈诚的气。1965年,陈诚病死后,蒋介石多次派人邀请关麟征到台湾,关麟征都婉言拒绝。这次关麟征到台湾吊唁,蒋经国也提出诚恳的邀请,并承诺住房、待遇都不成问题,关麟征感谢了蒋经国的好意,但还是在几天后返回香港。

关麟征溪口见蒋介石,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后被告知:总裁的手谕丢了

1980年7月30日,关麟征病逝于香港伊利莎白医院,年75岁。他晚年写的《关麟征回忆录》,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关麟征在香港病危的时候,护士对他进行抢救。当她们打开他的上衣进行急救时,见到他的胸口上到处是疤痕,年轻的护士感到非常震惊。关麟征的家人告诉她们,这是被日本人炮弹炸伤所留下的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