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煜寒|文

在看了不少感情戏之后,到底“王牌部队”是什么?似乎就要浮出水面了。
顾一野、高粱在入伍不久,便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夺走了许多战友的生命,也改变了许多人对于战争、对于军队的看法。
而这一切,其实早在高粱哥哥高山牺牲的那场战争之后,便已经在悄悄地进行了。
在顾一野等人入伍的前2年,原来的“铁道兵部队”便集体转业到了铁道部。
在大量裁撤部队指挥机关的同时,还增设了“电子对抗部队”,并成立了“国防科工委”,以适应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需要。
在1984年底,军委正式提出了军队要裁员100万人的整编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对部队旧有的体制与编制进行改革,减少原有的干部与保障人员,并淘汰落后的武器装备。
这也是为何顾一野等人从前线回到营区后,会有换装“八五式”军装的原因之一。
因为那场战争不仅暴露了我军编制上的问题,也凸显出了军服制度上的问题。
在那场战争中,一般人很难从军装上区分出士兵与军官的区别,更别提军官的职务与级别了。
这样的混乱给作战指挥造成了非常多的困扰,常常因为士兵找不到军官或是军官找不到士兵,而引发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伤亡。
说起这一点还是很可惜的,因为在《王牌部队》中并没有提及这一部分,而是通过两个班因为打过架所以相互认识,来规避掉了这一块的问题。
在剧中肖副司令肖长胜与郑源师长喝酒的那段戏,真的是让闻者动容。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在大时代、大潮流下无奈离开自己熟悉的部队,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
而听到肖副司令拒绝组织上将其调往总部的任命时,除了对这位副司令有了更多的敬佩之外。
也从侧面展现出了这次百万大裁军的真实意义所在:“军队干部年轻化”。
裁军之前的部队,每个军区的领导班子有十几名-二十几名之外,官与兵的比例已经高达1:2.6,这样的结构是极为不合理的。
而且原本四百多万人的部队,占用了太多的军费,这对于一个军费占比相对较少的国家来说,军队的人数显然是太多了。
同时,如此庞大的军费占比,也直接限制了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与战斗力的提升。
当然,这样的裁军不仅节省了开支,同时也腾出了更多的钱来搞经济建设。
这也是为什么当顾一野等人从战场回到营区之后,他们的伙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不仅蔬菜、蛋奶与肉食统统都有,而且还是每天都有不同的菜色。
这样的变化其实与这一次的百万大裁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终,这一次的百万大裁军将原先的11大军区精简到了7大军区。
减少或裁撤了31个军级以上单位,撤销了4050个师、团级单位,并将市、县一级的武装部交由地方管理,不再属于军队体系。
同时有大量的原军队领导与肖副司令一样,在新合并后的军区里不再有任何职务,他们大多都被就地免职或直接退休了。
最重要的是,虽然这是一次裁军行动,但却重新组建了许多新的军事单位。
像是陆军集团与陆军航空兵,同时还大比例增加了技术兵种的数量。
这也是“王牌部队”开始要出场的时刻到了。
当顾一野、高粱与江南征这些经历过炮火洗礼的军人,从学院回到连队之后,他们将会各自带领着全新的特种部队,继续为保卫祖国而努力着。
而这一切就像郑源师长在战争结束之后,跟政委所说的那样。
部队的规划者从那场战争中看到了现代特种作战与局部战争的关系。
我军以往那种“人民战争”的概念,已经不再适合未来短暂与快节奏的战争冲突。
这才引申出了以旅、团为主要建制单位的特战部队诞生。
时至今日,我军以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来区分和建设。
一共拥有了17支旅级的特点部队,和1支团级的特战部队。
顾一野等人所在部队,在经过裁军与整编之后,最终可能被划入了南部战区。
在南部战区最终一共有两支旅级的特战部队,他们分别是被称作“南国利剑”的74旅,与“丛林猛虎”的75旅。
同时,在陆军下属的各个集团军中,还编制有许多特战部队性质的侦察营。
这也是为什么在《王牌部队》中,会着重介绍高粱与夏林参加侦察兵学习的原因之一。
因为当这些人回归部队后,他们每个人都将为各自的部队组建起一支不同以往的特种侦察营。
这些存在于部队基层的侦察营,才是《王牌部队》真正想要展示给我们的“王牌部队”。
也是郑源师长希望组建的所谓“王牌部队”。
而顾一野之后很有可能会成为这支王牌部队的头脑与灵魂性人物。
他的敏感与触觉将会决定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与“可怕”程度。
从此,我们的部队真正走上了向着现代化、正规化方向迈进的道路。
也预示着现代战争不再只是数量上的比拼,而是全面转向了经济与科技的竞争。
让我们一起期待,《王牌部队》在之后的故事中,能为我们展现出这支部队的蜕变与成长之路。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