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殿英先做土匪后挖清陵,其后代如何?儿子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世载堂杂忆》的书中披露了:“进入地宫后,为撬开慈禧的内棺。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竟被匪兵们用刀砍 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们把砍碎的木头搬开后,就现出了一具红漆内棺。

由于怕刀斧损伤棺内的宝物,当官的就命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官。

孙殿英先做土匪后挖清陵,其后代如何?儿子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当时将棺盖揭开,官兵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手电筒,看着棺中的慈禧太后面貌如生,无数的珠宝堆积在棺中。大的珠宝由军官收入囊中,小的珠宝有各兵士装进衣袋里。

随后士兵又群起向棺里扑去,将棺内珍宝劫掠一空,抢掠中,慈禧太后的尸骸被扯出了棺外,在争抢尸身宝物中,慈禧太后的尸首被分拆了,场面惨不忍睹。”

这是对于1928年著名的清东陵被盗过程的记载,东陵大盗孙殿英此次盗取珍宝数目之巨大,为史上少见,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接下来让我们一探这位震惊民国的东陵大盗的真实面目吧。

出身草莽,占山为匪

1889年,孙殿英生于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孙庄村,父亲早年因被清朝官吏陷害而死,自小家中贫寒。因此孙殿英从小被迫在江湖中闯荡,他没受过教育,时常与市井无赖厮混。

但他为人机智,又善于玩弄手段,还凭借自己的力量干掉了当时的土匪首领,一跃成为土匪头目。

1922年,他带着一帮手下投入了豫西镇守丁香玲部下。1928年时被蒋介石收编,成为了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的军长,整个部队驻扎在了河北的遵化市。

孙殿英之所以会盗墓的目的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金钱。

孙殿英先做土匪后挖清陵,其后代如何?儿子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当时他所带的部队虽是一个军,但实际上人马却只有数千,甚至一半多的士兵都没有枪械,军饷的来源更是不稳定,即便是去盘剥地方百姓也根本养不起一支军队,于是他便打起了晚清太后慈禧之墓的主意。

盗晚清最尊贵的慈禧太后之墓,得珍宝万千

身为晚清的实际最高掌权者,慈禧太后的陪葬品是绝对不能轻视的。慈禧死亡后,她的贴身太监李莲英,几乎是把慈禧生前最为喜爱的东西,都装进了棺中,随着她一同葬身与地下。

这其中自然不乏又无数的奇珍异宝,单单是她死时所佩戴凤冠上的一颗珍珠,足以价值一千万两白银。

1928年6月,孙殿英以军事演习要施放地雷为名,驱走了当时清东陵的全部守陵人员,并且封锁关隘,实行戒严,整个部队大肆洗劫了普陀峪定东陵。

一开始时孙殿英还找不到东陵的墓道入口,还是找到了一个曾参与修理东陵的石匠,在石匠带领下,才找到了慈禧太后的墓道口。不过当时的道口已经被多层的花岗岩堵得严严实实,孙殿英嫌速度慢,就从军中运来了炸药,轰轰几声巨响之中,慈禧陵墓的墓道就已然被炸开了一个大窟窿。

接下来这伙人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盗取宝物,几天几夜才将墓中的宝物全部运了出去。

据《爱月轩笔记》描述,慈禧入殓时随葬的宝物有:

珠冠1顶,夜明珠2瓣,翠荷叶1枚,碧玺莲花1枚,金丝绵褥1条;

绣佛串珠薄褥1条,陀罗经被1条,金丝串珠彩绣礼服1件;

绣花串珠袍褂1件,蚌佛18尊,金佛27尊,翡翠佛27尊;

玉佛27尊,红宝石佛27尊,翡翠西瓜2枚,翡翠甜瓜4枚;

玉制桃、李、杏、枣等200件,玉藕1件,珊瑚树1件;

玉制八骏马1组,十八玉罗汉1组等,此外,各类大小珠子、宝石约7000余颗。

其中最为珍贵的宝物莫过于是含在慈禧口里的夜明珠,这颗夜明珠会发出一道绿色寒光,在数十米之内的东西都能够被照明,据说是能够保证慈禧尸身不腐化,所以才会被放在慈禧嘴里。

孙殿英先做土匪后挖清陵,其后代如何?儿子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并且根据《慈禧陵墓被盗案》记载,这颗夜明珠重有四两二钱七分,价值1080万两的白银,而在光绪年间,一两银子就能买100斤粮食左右,因此这颗夜明珠就相当于现在的10亿元左右,不得不让人感叹:慈禧是何等的奢侈。

作为东陵盗墓案的主角,孙殿英注定没有好下场

孙殿英在这次盗墓中一共抢走了多少宝物现在已无法估计了,不过根据清人笔记中对慈禧陪葬物的记录,粗略折算下来,慈禧的陪葬品总价值超过了8000万两白银。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时全中国的报纸都谴责了盗墓的行为,末代皇帝溥仪更是要求政府予以严惩罪魁祸首孙殿英,他却也并没有受到惩罚。

这其中的原因有二,一是孙殿英通过贩卖这些宝物,获得的大量钱款使得其部队迅速扩大,成为民国时的一股军事力量;二则是孙殿英刚得到这些钱财就将三分之一都给了高官要员,包括蒋介石、孔祥熙等人,因此东陵盗墓案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处决。

直到1947年5月,孙殿英被解放军俘虏关押在监狱,几个月后因为郁郁寡欢,最终病死在了狱中。

后代出人意料,儿子竟成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孙殿英一生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其中大女儿早早夭折,二女儿早在新疆去世,而三女儿还在大连居住,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他的儿子孙天义。

孙天义是孙殿英在盗掘了清东陵后的第三年所生,他的母亲是孙殿英的第二位夫人刘清贞,孙天义对于孙殿英盗墓的事情并不清楚,只是从母亲口中了解了一二。

孙殿英先做土匪后挖清陵,其后代如何?儿子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在母亲的教育下,他自幼就聪慧好学,成绩出众,后来还考上了北平四所著名大学之中的辅仁大学,攻读于西方语言文学系。

母亲刘清贞自幼就给孙天义定下了家规:不准留一件东陵宝物。

在解放之后,刘清贞更是把北平的五处房产都捐给了政府,其中还包括几间房屋的名人字画。刘清贞的种种做为也是在为孙殿英赎罪,而她对儿子的教育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在1982-1983年期间,孙天义一直在美国教书。直到从美国回来后,即是在1986—1998年期间,他担任了西安外国语学院的院长。而他确实是一个翻译奇才,翻译的作品有《罗斯福传》、《张伯伦传》、《戴高乐传》等八部作品。

而孙天义与黄帝陵还有着前史,回忆道:“1959年,我第一次陪伴客人来到这里,在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中突然看到了黄帝陵,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可是走近一看,却觉得地方太狭小、简陋了,和我们泱泱大国的地位和气度太不相称了。”

后来孙天义当上了陕西省的政协副主席,他经常来黄帝陵拜祭。1992年,为了相应中央修缮黄帝陵的号召,陕西省成立黄帝陵基金会,孙天义担任基金会副会长。

在修缮过程中,孙天义严格管理财政的支出,他自己从来不拿一分钱工资。后来资金不够,他准备到国外去募集资金,按照道理这是公务活动,理应由基金会报销所有开销。

孙殿英先做土匪后挖清陵,其后代如何?儿子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但是他总是利用外国机构邀请他出国讲课的机会出去募捐,从来不花基金会的一分钱。

1994年,孙天义兼任黄帝陵基金会会长,成为黄帝陵“守陵人”,四处募捐,只为让黄帝陵更加壮观,当问及孙天义为何如此做时,孙天义的回答,也很简单:“父亲是罪人,我想赎罪,保护文物,责无旁贷!”。

小结

虽然孙殿英是臭名昭著的盗墓贼,但是他的儿子孙天义并未秉承"大盗"的衣钵,而是自强不息,成为一代学人,在文物保护方面也是专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