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军火器繁多威力强大,为何百年后的清军不进反退

明朝时期,中国的火器种类繁多,例如佛朗机炮、鸟铳、碗口炮、神枪、快枪等等。但是到了满清时代,几百年间火炮的技术不仅没有进步,甚至还有退步的现象。那么满清为什么不发展火器,甚至还要打压火器的发展呢?

明军火器繁多威力强大,为何百年后的清军不进反退

英国发动鸦片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曾经缴获一批清军的大炮,研究发现这种大炮和几百年前的填装大炮没有区别。炮身沉重,装弹麻烦,同时射程还近,可以说没有多少实战价值。

加工粗糙,这些满清大炮和200年前明朝的红衣大炮相比,其性能还远不及明朝的红衣大炮。很明显,满清在火炮枪支方面的技术,不仅没有进步,甚至连明朝时期的火炮都不如。

明军火器繁多威力强大,为何百年后的清军不进反退

而清朝后期的八旗兵,普遍还在使用弓箭,长毛和大刀。少部分军队装备有火绳枪。这种火绳枪面对当时的西方世界,可以说落后几百年,发射效率和攻击力还不如强弓。

唐宋元明各朝各代,和西方的贸易往来及其密切。满清前中期并没有闭关锁国,和世界的交往也没有中断,可以说清政府还是能够了解到西方世界的。

对于西方的火炮技术其实满清早就知道一二。例如在康熙时期,沙俄入侵北方。清军就集结几千重兵围攻雅克萨城,但是城里八百沙俄军队装备大量燧发枪,清军攻城久攻不下,被迫采取围而不攻的方式。将沙俄军队粮食耗尽,最后才投降,这是清军第一次领略燧发枪的厉害。

明军火器繁多威力强大,为何百年后的清军不进反退

到乾隆时代,乾隆甚至收藏了大量的燧发枪,但是军队和民间却看不到。面对南部的小国缅甸,清军同样也吃燧发枪和西方火炮的亏。还珠格格里就有这样一幕,清军和缅甸军队交战,清军大败,尔康被缅甸军队俘虏。

面对缅甸这样的小国,按道理说应该是单方面的碾压,可事实却是残酷的。清缅战争期间,清军死伤惨重,甚至战死四个主将。当时的缅甸正处于贡榜王朝,缅甸的西面正是英国控制之下的印度。

因此缅甸很容易和英国人接触,在贸易往来中,军火贸易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项目。缅甸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清军装备的火绳枪和弓箭在这样的环境中,火药潮湿没法开火,弓箭因为雨水发霉,没使用多久就断弓弦。

明军火器繁多威力强大,为何百年后的清军不进反退

虽然燧发枪也会因为多雨高温的气候出现问题,但是英国人征战四方,早就将潮湿问题考虑进武器的设计之中,可以说燧发枪已经远远领先满清的火绳枪。

燧发枪和火绳枪相比,燧发枪的主要特点就是利用燧石激发,激发的成功率高。而火绳枪需要用火点燃火绳,能不能成功开枪涉及火绳的质量以及填装的火药的状态等等。可以说火绳枪开启的失败率达到一半以上,即两个人只有一个人的枪能够正常使用。

燧发枪的击发成功率高,不像火绳枪需要随时准备火把。因此,在埋伏或者夜袭的时候,燧发枪可以很好的隐蔽起来。而火绳枪想要使用,必须时刻准备好火把。如果遇见雨天,火绳枪就相当于一个木棍,发挥不了任何支援作用。

燧发枪队,采用的是三段射击的方法。第一队射击,第二队准备,第三队装填。射程远,火力持续并且密集。特别是防守城市的时候,居高临下,可以大量杀伤敌方士兵。

明军火器繁多威力强大,为何百年后的清军不进反退

实战中,缅甸人就充分发挥燧发枪的优势。不和清军正面决战,而是依附城池,吸引清军来攻打。第二次清军和缅军战争中,清军调集四千余人猛烈攻击缅甸军队的阵地。缅甸军队装备的燧发枪优势便展现出来,燧发枪枪弹的杀伤能力、射速和准度远超清兵,甚至有大量未经军事训练农民使用燧发枪都能精确射击。

清军和缅甸军队交战四日,双方都死伤惨重,清军的伤亡明显高于缅甸军队。面对焦作的战事,清军不得不请求援兵。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的英国陆军,清一色的燧发枪和击发枪。反观清军,从来都不吸取教训,从和沙俄的雅克萨城之中,再到满清和缅甸之间的战争,清军的枪炮从没进步过。

明军火器繁多威力强大,为何百年后的清军不进反退

英军采用经典的三段射击方式,凭借燧发枪长射程的优势,在清军进攻过程中造成了大量杀伤,清军的骑兵和步兵倒在一排排枪口下。甚至到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就大量购买了西方的燧发枪和击发枪。满清的部队依然如故,大刀、长毛、火绳枪完全靠人数的优势去弥补装备的劣势。

那么满清明明知道枪炮的厉害,为什么没有引进,反而是极力反对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巩固满清的统治地位。满清八旗军入关后,所向披靡。满清认为自己和汉人的区别在于,满清的八旗子弟都会被要求学习骑射。骑兵和弓箭手是满清统治的利器。如果大力发展火枪火炮,那么旗人会骑射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明军火器繁多威力强大,为何百年后的清军不进反退

满清统治时期,就通过立法的方式,禁止民间出现骑射现象,从而保证满清八旗兵对汉人武装的优势。高精度、高射速的枪炮正是骑兵的克星,一旦汉人百姓掌握火枪技术,起来造反那么清朝廷必然无法压制。

清朝时期,虽然统治阶级是满人,但是其人口稀少。装备火枪,并不需要太差时间训练,一个普通的农民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枪手。

所以,满清不但禁止老百姓装备火器,甚至限制汉族人为主的绿营装备火器,政府也不进行研究。在和西方贸易过程中,火枪交易也是重罪。

明军火器繁多威力强大,为何百年后的清军不进反退

面对火枪的危险,以及西方的渗透。乾隆时期,施行闭关锁国。对外贸易就意味着要与外国人接触,这无疑是给了国人见识和接触外界世界的机会,这种贸易上的接触在取得财富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思想文化。一方面是避免和西方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不想让满清百姓了解西方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枪和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