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郭靖黄蓉的亲家耶律楚材,在蒙古统一天下中起了哪些作用

从十二世纪后期开始,我国北方草原文明进入了一个极盛的时期。出身蒙古乞颜部的铁木真统一了漠北草原,建立了大蒙古汗国,并开始了向世界的进军。铁木真死后,蒙古在忽必烈汗的带领下,建立了极大版图的帝国,并且在灭亡南宋之后迁都北京,建立了大元王朝。从此蒙古人由游牧文明进入了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杰出的少数民族历史人物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他们中的佼佼者当属契丹贵族出身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是辽国皇族之后。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杨氏养育长大,并在母亲的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

郭靖黄蓉的亲家耶律楚材,在蒙古统一天下中起了哪些作用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从小便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学习汉文。他天资聪颖,''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很早就树立了“以儒治国”和“致君泽民”的抱负。金国灭亡时,成吉思汗久闻耶律楚材大名,将其招至帐下,从此成为蒙古重臣。他兴汉学,推儒法,行仁政,对蒙古统治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反滥杀的仁者

蒙古帝国的伟业,是建立在马背上的征伐的基础上的。由于连年征战,使得当时中国北方十室九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蒙古军队向来视人命如草芥,

“生杀性情,至孥人妻女,取货财,兼土田,杀人盈市”

,对于这种做法,耶律楚材向来非常反对。他曾对成吉思汗说:“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极力阻止蒙古士兵对老百姓的滥杀。

蒙古军中有一个传统,在攻城时如果遇到强烈抵抗,在城破之时必以屠城报复。1233年,蒙古人攻打金国南京,遭遇了强烈抵抗。大将速不台将窝阔台汗建议“城下之日,宜屠之”。耶律楚材立即向大汗进奏:

“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

”在他的力谏之下,金太宗取消了屠城令,使得一百多万南京百姓免遭屠杀。

郭靖黄蓉的亲家耶律楚材,在蒙古统一天下中起了哪些作用

耶律楚材曾向蒙古统治者分析过,如果动不动屠城,只会引起敌人的拼死反抗。如果“许以不杀,将不攻自下矣”。正是他的多次劝谏,使得蒙古逐渐减少了屠城的次数,让无数百姓得以保全。

蒙古占领了中国北方后,极端歧视汉人和女真、契丹等其他民族,动不动对其他民族人民进行杀戮,“杀一汉人者其偿价仅与一驴相当”,蒙古人甚至可以毫无理由的当街杀人,这给蒙古治下的北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动荡。耶律楚材苦口婆心的向元朝统治者说明恢复社会秩序和安定人心的重要性,还将一批光天化日之下在集市抢劫杀人的蒙古人就地正法,终于安定了人心,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

耶律楚材反滥杀的做法,得到了国字大师王国维的点赞:“蒙古入主华夏,武人专横,其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若此时无楚材,人之类正有不知其何如者”。

二、慧眼识才的伯乐

元朝统治者以马上得天下,迷信武功,轻视文人。满朝文武中,只有耶律楚材清醒的认识到“国家最急者,人才耳”,这种人才并不是那些一味只知杀伐的武将,而是可以“任帷幄,靖内忧,御外侮”的儒家士人。但是在人才的选择上,也要慎重,不能把那些“谬托儒术以为名高者”的嘴把式当成人才,而是要选拨有真才实学的真正的人才。

郭靖黄蓉的亲家耶律楚材,在蒙古统一天下中起了哪些作用

在耶律楚材的力陈之下,蒙古人终于开始了第一次的科举取士。这次科举以儒家经典做为考试科目,分经义、辞赋和策论三门。耶律楚材亲自写了一首类似公开信的诗给天下儒生,告诉他们“朝廷将下搜贤诏,莫恋烟霞老此身”,号召儒生们走出家门,为国家效力。正是这次科举,使得赵著、梁涉等名臣有了出头之日,他们在日后为元朝统治贡献了毕生之力。

就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耶律楚材也没有忘记去发现人才,寻找人才,保护人才。在蒙古大军围攻汴梁城之时,住在汴染城中的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孔元惜等人的生命岌岌可危,元好问听人说耶律楚材爱才,便写了封信给耶律楚材,向他求救。耶律楚材一方面制止元军的屠城之举,另一方面在城破之日,

“令收拾散亡礼乐人等”

,将一些懂得治国安邦之术的儒士保护起来,之后分别量才施用。连那些为了躲避沉重的赋税而出家的文士,他也在僧人中进行甄别,将其中通经史的人才挑选出来,给予官职,真正做到了人尽所用。

耶律楚材的人才观非常宽广,只要是对维护封建儒家社会有用的,都可以抛开等级观念,加以作用,这是他身上“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才观的体现。就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被当政的乃马真皇后陷害之时,他也不忘去爱惜和保护人才。耶律楚材对以儒生为主的各类人才的选任和保护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有利,更重要的是使得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不至被战火割断。

三、“以儒治国”的政治家

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要想实现中原地区的稳固统治和长治久安,都必须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汉化,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因为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深入人心,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郭靖黄蓉的亲家耶律楚材,在蒙古统一天下中起了哪些作用

蒙古人刚开始进入中原时,他们接受到的儒家思想很少,很多贵族甚至提出将中原地区改造成蒙古新的牧场。但是,汉族先进的儒家思想和治国理想,以及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必然会影响到蒙古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意识,而蒙古统治者也急需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统治方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耶律楚材开始了他的“以儒治国”。

蒙古人的政治体制是落后的兀鲁思制,这是把土地和臣民分封给贵族,这些贵族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掌握封地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中央政府很难插手。耶律楚材当权后,实行汉法,收拢蒙古贵族的权力,进行重新分配,建立了封建等级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耶律楚材对忽必烈说过:“行中国之道,即为中国之主”,所以蒙古的政治制度应该“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发,成一王法”,要以同样入主中原的北魏和金国为榜样,以儒治国。但是这种以儒治国也不能照搬汉人的制度,也要考虑到蒙古人的习俗,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得到蒙古贵族的拥护,也能得到汉人百姓的拥戴。

郭靖黄蓉的亲家耶律楚材,在蒙古统一天下中起了哪些作用

迁都北京就是元朝“以儒治国”的第一个大动作。北京是汉族聚集地,有利于蒙古人的汉化,同时又接近蒙古草原,容易为蒙古贵族所接受。另外,制定正常的科举制度,以科举取士,设置“儒学提举司”,印刷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使天下读书人认同元朝统治,并积极出仕。

在治理国家方面,耶律楚材与当时重武轻文的蒙古贵族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当时许多蒙古贵族认为“国家方用武,儒者何用?”,耶律楚材就把“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治弓者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之匠”的道理分析给那些贵族们听,终于得到了统治者的赞同。

耶律楚材实行以儒治国的最重要一条就是制定了以中央集权的制度。他从礼仪制度入手,制定了要求蒙古贵族必须遵守的上下尊卑制度,将叩拜礼作为贵族参见大汗时的礼节,突出了皇权。他取消了落后的兀鲁思制,使得蒙古不再“裂土分民”,而是对有功者以金银财帛进行赏赐,维护了中央集权。他采用汉制,定税率,均赋税,“以户为户,按户定赋”,同时收回了贵族在封地的收税权,将财政权统一归于中央,便得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他在经济上的这些汉化措施,有利于饱受战争破坏的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也让人民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四、才华横溢的诗人

耶律楚材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元朝重要的诗人。他的《湛然居士文集》被公认为元诗的开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的西域诗,既展现了了雄奇壮美的西域风光和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又抒发了思念家乡、友人的真挚情感,还表达了人生仕途的感慨及盼望统一的情怀。他的诗题材丰富独特,形式多样,评议质朴自然,是诗坛承前启后的诗人。

郭靖黄蓉的亲家耶律楚材,在蒙古统一天下中起了哪些作用

耶律楚材的西域诗,大多都是写于扈从西征的途中。他精通契丹、蒙古和汉文化,他的诗结构开阖有致,脉络鲜明,善于运用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典故,擅长用真实的感受,平实的语言歌颂着神奇的西域。

他在随军西进的途中,翻越过许多雪山。在雪山脚下,他写下了一首《过金山》:“雪压山峰八月寒,羊肠樵路曲盘盘。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山腹云开岚色润,松巅风起雨声干。光风满贮诗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

这首诗对仗工整,寓情于景,突出了金山的雄壮之美,表达了他对金山的喜爱之情和即将离开金山时的那种恋恋不舍。全诗气势磅礴,意象壮美,展现了一个风光奇绝的西域世界。

他写西域的水,也别具匠心,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蒙古军队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对战争的自信和一种成功的自豪。他的《过闾居河之五》写道:“河冰春尽水无声,靠岸钩鱼羡击冰。乍远南州如梦蝶,暂游北海若飞鹏。隋堤柳絮风何处,越岭梅花信莫凭。试暂停鞭望西北,迎风羸马不堪乘。”

面对汹涌的河流,他展开了

“南州梦蝶”、“北海飞鹏”、“隋堤柳絮”以及“越岭梅花”

的联想,全诗由实景转入虚景之后再回实景,展示出了诗人迎风乘马,扬鞭驰骋的英姿和军队涉水前行的那种无畏气势。

抒情言志诗是耶律楚材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他用真实自然的笔墨,写出了自己的情感的志趣,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天下人共享太平的心情和祝愿。正如他的诗中所写:“五年只得一书题,路远山长梦亦迷。睡老黑甜酣顺北,冷官清淡泊辽西。羡人得志能如虎,笑我乏才粗效鸡。伫看天兵旋北阙,从今不用玉关泥。”

郭靖黄蓉的亲家耶律楚材,在蒙古统一天下中起了哪些作用

耶律楚材的诗,无一不是反映他盼望和平统一、太平盛世的理想,体现他的忧国忧民情怀,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他的诗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语言质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天然本色。他的诗因其独有的“华夷混一、天下一统”的思想,在文学价值之外,更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五、耶律楚材的悲情人生

耶律楚材虽然是元初最杰出的政治家,但是他出身契丹王族,身处一个朝代变更、社会动荡的时代,他正直的性格和不被蒙古贵族理解的政治见解为他树立了很多政治敌人,从而注定了他的悲情人生。

耶律楚材才能出众,他也因此受到统治者的信任,使得他能够按照心中构筑的蓝图来进行改革,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摒弃游牧民族的剥削手段,创建强有力的中央控制的税收制度,剥夺了贵族敛财的手段,建立了封建等级制度,维护中央集权,都损害了贵族集团的利益。所以一旦奸臣当道,耶律楚材就是他们要对付的第一个目标。

郭靖黄蓉的亲家耶律楚材,在蒙古统一天下中起了哪些作用

耶律楚材深受儒家入世、佛家出世、道家遁世思想的影响,但又不得不在蒙古贵族复杂关系中艰难存活,他的内心常常充满了矛盾。他的施政方法总是被人诟病,制定的政策总是被人抵制,有时他不得不屈从于蒙古贵族庞大的旧势力,这使得他的心中充满了悲伤。

事实上耶律楚材一生都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打击,他是贵族集团的眼中钉,经常被诬陷和陷害,但是他毫不畏惧,以汉武帝时的晁错自比,“惟希一统皇家义,何暇重思晁氏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耶律楚材的一生是悲情的,他的悲情在于他笃学禅宗却始终没放弃心中的儒家仁政,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他身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信奉的儒学很难得到完整的推行,因为庞大的蒙古政权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全汉化;但他却有着迎难而上的坚韧不拔。他的悲情人生,是历史先行者的悲情,但是他的主张和政策,被历史证明是对的。他是一位既反映统治阶级利益,又关注人民利益的杰出的政治家。

参考资料:《元史·耶律楚材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