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死前遗言“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为何要这么做?

诸葛亮一生中以“神机妙算”闻名,类似的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孟获等,而他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光里,所留下的两道遗嘱,更是将他的神机妙算,体现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死前遗言“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为何要这么做?

建兴十二年(234年),54岁的诸葛亮发动了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北伐,每一天都进行着劳动强度极其大的工作,不管什么事情都由自己亲自处置,但是所吃的食物分量却很少,持续了这种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后,诸葛亮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死前遗言“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为何要这么做?

诸葛亮在死前有两道遗言,一句主要是针对曹魏的司马懿,他让杨仪等人秘不发丧,首先缓缓撤退,等司马懿率军来追的时候再回军对战,并且推出原本已经雕好的木头人像,这样必然就能够吓退司马懿,然后就可以平安回军,于是就有了“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的故事。

诸葛亮死前遗言“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为何要这么做?

另一道遗言是给刘禅的密信,他在密信中安排了自己的后事,丧事尽量简朴,不需要大操大办,连陪葬品都不需要太多,更不需要轰动整个国家,只需要“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也就是说在这封密信中,他连自己具体的下葬地点都没有安排,而是让人走到哪里就下葬,看上去很随缘,其实却暗含深意。

诸葛亮死前遗言“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为何要这么做?

要知道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乱世,各种人为了能够获取一些财物,那是无所不用其极,连盗墓这样损阴德的事情都光明正大地干了,尤其是北方的曹操,那更是直接成立了所谓的“摸金校尉”与“发丘中郎将”,动用军队的力量去进行盗墓。

整个天下的民众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那是盗墓之风极其盛行,尤其是北方的曹魏,基本上就没有剩下几座完整的墓地了。所以诸葛亮在他的遗嘱中说“往南走”,主要便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墓地越靠近北方就越危险,而“四人抬棺”则主要是为了不张扬,毕竟普通人下载也就是四个人抬棺,没有人会因此而想到棺中的是名动天下的蜀汉大丞相。

诸葛亮死前遗言“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为何要这么做?

不过这还不是这道遗言中最为精妙的部分,最能够证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是“绳断下葬”,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这道遗言的时候都觉得很自然,而那四个接受这道命令的士兵,最初的时候也会很自然地便将命令给接下来了,但是他们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不对。

要知道绳子不是那么容易断的,哪怕是抬着沉重的棺木,不走上个一年半载,这绳子也很难断。如果知道走个一年,这绳子就会断,那么这四个士兵可能还会坚持下去,但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没有人知道绳子什么时候会断,于是四个士兵在走了几个星期以后,便自己将绳子隔断回去复命。

诸葛亮死前遗言“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为何要这么做?

刘禅看他们回来得很快,自然也会有所疑心,几番追问便将真相给打听了出来,于是这四个士兵都难逃一死,他们死了以后,世界上自然也就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真正的下葬地了。诸葛亮在临终前为了保护自己而设下此计,那四个接受命令的士兵,大概也只有在死前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就已经中计,而这却正是诸葛亮意料之中的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