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对郭子仪的评价是:“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
出将入相三十年,四朝尊宠不衰
郭子仪出将入相长达三十余年,历经四朝皇帝的尊宠,被尊称为“尚父”,他的八个儿子和七个女婿皆是身居显贵,所获赐的良田房产众多。

而郭子仪本身的寿命更是达到了85岁的高龄,这在寿命极短的古代社会中,当真是少数至极,可谓是“富贵寿考,哀荣终始。”
无畏家道中落,一己之力挽救帝国
论及出身,他本是官宦世家之后,不想到他这一代时家道中落,生活落魄。
好在他刻苦读书、习武,在武举考试中拔得了头筹,成为当朝的武状元。
后他有被调往了偏远的西部,镇守边疆,,与敌军作战时,他经常身先士卒,多次打败敌军,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亦为他后来得到重用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后期时,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将整个大唐帝国带入“深渊”,而禁军竟无力抵抗,导致地方沦陷。
因郭子仪一直有军功,加之他人推荐,他便受到重用,担任朔方节度使并率领军队讨伐叛军,可以说,此时他身上被寄托的是整个大唐的未来。
好在他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
756年,在郭子仪的带领之下,朝廷开始逐渐掌握主动权,最后成功收复两京,平定了这次的“安史之乱”。
在此后,郭子仪游说回纥,成功联合了回纥大军,一起攻打吐蕃,并大败了吐蕃联军,解决了唐朝的外部危机。
这个时候的郭子仪可谓是名声大噪,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民间,他的威望都极高,就连被他平定的叛军都很尊重他,吐蕃、回纥等部甚至是将郭子仪当成神人。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郭子仪在大唐摇摇欲坠之时,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了这个国家,百姓心目中自是极为推崇他,再加上将士们和外部民族都极为尊重他,这无疑是功高盖主的典型之例了。
郭子仪如此权势凌人,必然会引来同僚的嫉妒以及皇帝的猜疑,最终下场不是被暗杀便是会被流放。
然,令人意外的是,郭子仪不仅自己终身富贵,高寿而终,在他死后,子孙亦是享受荣华富贵。
而郭氏一族之所以能打破历来权臣难有好下场的规律,应当是与他情商高、会做人有关系。
花天酒地是无奈,纸醉金迷为生存
到他80岁时,府上仍是妻妾成群,每每有客人来访,姬妾必是陪伴其左右,毫无避讳,多年来不少受人诟病。
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郭子仪家中“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他经常会在家中举办各种奢华的宴会,一次宴会的花费甚至能高达几十万钱。
不仅他自己和家人吃穿用度十分奢侈,就连家中的1000多名仆人亦是衣着锦绣,富贵不已,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郭子仪府中到底有多富裕。
在他被封为汾阳王后,王府豪华奢侈,他自己还立下一个规矩:从不关门,一切人都可以自由出入。
这无疑是向世人显示出他的坦荡,告诉人们,王府尽管奢华,但却无秘密,更无野心。这不过是告诉皇帝和世人,他根本无心名望和权势。
正如著名学者黄朴民认为:若郭子仪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或许郭家会和当年被灭族的韩信一个下场
不与人交恶,是与自己后路
郭子仪在平常会客的时候,对自己那些功成名就的下属,他亦是从来都呼来喝去,如同子侄。
唯独御史中丞卢杞来访,他总是会先让姬妾侍女退下,独自一人靠在几案上等待对方的到来。
有人便询问郭子仪,为何这般对卢杞另眼相看?
郭子仪说道:“卢杞长相奇丑,肤色发蓝,而且心胸狭窄,女人们见了他这副嘴脸肯定会嘲笑,如果卢杞他日得志,我们家族必然灭族!”
正是因为一直以来,郭子仪对卢杞的以礼相待,所以卢杞从不陷害郭家人,便是郭氏一族犯了罪,卢杞还会包庇一二。
小结
身为四朝功臣,郭子仪能够做到功高盖主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都是因为郭子仪懂得做人做事,能够处理好君臣、同僚之间的关系,他确实是一个有着大智慧、通透的人。
参考资料:《太平广记》、《旧唐书·郭子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