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优秀!九江一青年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作者:九江发布

【公众号】微信名称:九江发布 微信ID:jjfb2014

优秀!九江一青年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喜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之年。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在全社会营造到乡村一线去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鼓励引导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决定,授予王军扬等10名同志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授予李民吉等380名同志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其中我市青年

陈凡(共青团九江市委办公室副主任)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陈凡的事迹!

优秀!九江一青年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2018年初,正当九江团市委物色修水县驻村工作队人选之际,陈凡主动请缨,接过驻村扶贫接力棒。到村后,他牢记驻村工作队职责,以担当实干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认可,用脱贫成效回报组织的信任和栽培。同年12月底,帮扶村顺利退出贫困序列,并于2019年1月通过省第三方评估。2020年7月,经个人申请,受组织委派,陈凡到有2个省级脱贫攻坚重点推进村的都昌县多宝乡挂职锻炼,担任主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再次奔赴“扶贫战场”。

牛刀初探,做大做强“两片叶子”。地处赣北的修水县是九江市唯一国贫县,漫江乡宁红村是该县2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人口398户1558人,其中贫困户83户314人。这里茶文化底蕴深厚,是宁红茶的源产地和宁红茶鼻祖莫雪岷的故里,“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是宁红茶在民国时期远销香港口岸的写照。这里种植茶叶和养蚕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产业是兴村富民之本。结合村情和产业实际,他所在的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确立“发展两片叶子(桑叶和茶叶)为主导,发展乡村旅游业为突破,发展果蔬、水产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新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驻村工作队以申报“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奖补资金为撬动,动员92户农户入社入股,并与制丝龙头企业建立产销合作关系,使“村委会+合作社+龙头企业+养蚕户+贫困户+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在该村真正走上正轨。在工作队的推动下,2018年,该村新扩桑园248亩,桑园面积达1500亩,创立的“三统三奖两优先”帮扶贫困户模式被县委、县政府推广,广大贫困户和养蚕户收入不断增加,各级单位和领导纷纷来村调研取经。同样通过合作社运营模式,大力推进百亩茶产业基地建设,使茶叶面积扩大至1000亩。正在筹建的莫雪岷纪念馆,以及大力发展的果蔬、水产业,将让乡村旅游项目落地不再是梦。

优秀!九江一青年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临危受命,打好打赢“两场大仗”。2020年以来,接连不断的疫情、汛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原本筹备婚礼的陈凡再也无心置身事外,连夜撰写发布了《九江防疫青年志愿者招募令》,牵头组建起近2000人的九江市防疫青年志愿者预备队,深入社区开展防疫志愿服务,测量体温、维护秩序、防疫宣传,为居民特别是贫困家庭保驾护航;针对救援物资紧缺的情况,他联合市慈善总会启动九江共青团希望工程疫情特别行动,在公告发出的10天时间内,募集到善款25万余元,医用防护物资总价值超30万元,他还发起“守护天使”及“爱心菜篮子”等希望工程特别行动,募集急需的生活物资近千箱,组织爱心车队一一派送到医护人员及贫困家庭家中,足迹遍布全城。作为宣传骨干,陈凡从大年夜开始,持续发布疫情防护相关信息,发布各领域青年救灾动纪实,邀请优秀共青团员代表录制“守护天使”主题宣传视频,发起“网络直播招聘”主题活动,组织“网红”共青团员助力企业招工、青年就业,数千名求职者递交求职意向。在20余家中央、省级媒体上采写、推送、刊发稿件100余篇(条);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团属新媒体矩阵作用,组织编发或推送防疫相关稿件600余篇,总阅读量达40万+,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展示着九江青年在防疫、防汛阻击战中的青春作为,引导广大青年昂扬斗志,提振信心。凭借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中的优异表现,陈凡被授予年度九江市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其个人事迹被《中国共青团杂志》专题报道。

优秀!九江一青年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再赴征程, 抓牢抓实“两件大事”。2020年7月以来,南方暴雨洪涝灾害集中爆发,省级贫困县都昌县的几个乡村贫困发生率超过1%,陈凡受组织委派,再赴都昌县多宝乡挂职党委副书记,继续从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到乡后,恰逢农村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启动和村“两委”换届,他主动谋划,坚持把“三化”建设作为引领全局、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在全县先行先试,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到丰城、永修等“三化”建设示范点观摩学习,并邀请当地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到乡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重点围绕袁多路、老爷庙主干道沿线打造了昭兴村、多宝回民村、寺前村、宝桥村等第一批4个村级建设点,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逐步实现“全覆盖”。目前,全乡12个村基本实现了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两中心两站五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村干部一楼集中开放式办公、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他还积极探索“党支部引着走,合作社带着走,贫困户跟着走”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的核心举措,主动研究完善“认领”联结机制,通过17个产业经营主体,带动10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2020年组织有关村干部到浙江、河南大型扶贫产业基地学习考察,确定了艾苗种植作为全乡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鼓励村两委流转农田2600亩用于水稻种植,流转荒山1300亩用于艾叶种植,艾叶基地除草、收割、栽种等用工基本为当地贫困劳动力,同时通过招商引进制药企业在多宝设立加工厂,收购艾叶进行深加工,根据市场行情,年每亩艾叶的利润可达2000元,有力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脱贫户增收。现如今,全乡特色中药材产业逐步成型,“一乡一园”、“一村一品”初见成效,群众“等靠要”思想有效转化,随处可见乡村振兴的全新景象,四处洋溢着脱贫群众的笑语欢颜。短短一年时间,陈凡主抓的脱贫攻坚、党建三化等工作已初见成效,其典型经验做法被江西日报、九江电视台、九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今年是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虽然修水县、都昌县已经脱贫出列,他始终坚守岗位,心系群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决心要影响更多的青年干部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让更多青春的身影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闪光。

来源:九江市共青团

责任编辑:李芳

优秀!九江一青年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