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儿子没死,王安石让儿媳改嫁,为何老百姓却拍手叫好?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基本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程朱理学兴起,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女子不仅没有政治地位,而且在出嫁后还被要求从一而终。丈夫死后守寡,那是儒家和官府都提倡的。也是从此时开始,中国古代女子成为了儒家学说的牺牲品。而北宋宰相王安石却不拘一格,在儿子还活着时,便安排儿媳改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儿子没死,王安石让儿媳改嫁,为何老百姓却拍手叫好?

王安石一生共有三子三女,但第三子和第三女统统夭折,所以存活下来的子女,就只有四人。其中长子王雱是最受他看重的。王雱,字元泽,年少聪敏,擅长作书论事。在他小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带来了两只动物,一獐和一鹿。客人问王雱:“你知道哪个是獐,哪个是鹿么?”这两种动物王雱都没有见过,但他思考了片刻便回答道:“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为王雱的机智而感到钦佩。

儿子没死,王安石让儿媳改嫁,为何老百姓却拍手叫好?

长大后的王雱才志高远,积极支持父亲王安石变法,在20多岁时便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23岁的王雱中了进士,出任旌德尉一职。宋神宗时期,他曾任太子中允、祟政殿说书,受诏撰写《诗义》、《书义》等书。虽然王雱才华横溢,在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但他却难以应对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时间一长,他性格变得敏感多疑,乖张而暴戾。

儿子没死,王安石让儿媳改嫁,为何老百姓却拍手叫好?

性格大变的王雱将怒气都发到了妻子庞氏身上,甚至开始怀疑妻子对自己不忠。他看着儿子,总感觉和自己不像,所以想方设法把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给折腾死了。庞氏苦不堪言,又不敢对外人诉说,每天躲在一小楼内以泪洗面。因为心灵的扭曲,所以王雱的身子也变得孱弱起来,眼看就没几天活头了。

儿子没死,王安石让儿媳改嫁,为何老百姓却拍手叫好?

王安石看儿子已无药可救,又担心儿媳被折腾死,所以便做主让庞氏与儿子离了婚。因为庞氏并无过错,王安石也不愿让庞氏背上被休掉的名声,所以便亲自为她挑选了一位夫婿,将她风风光光的“嫁”了过去。百姓们听说了王安石的善举,都拍手叫好,称赞他的大公无私。而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却对父亲颇为怨恨,写了一首《眼儿媚》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熙宁九年,王雱卒,死时年仅33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