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元220年,曹丕篡汉,改国号为魏
2.公元1868年,世界上第一盏交通信号灯在英国诞生
3.公元1901年,瑞典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4.公元1903年,英军再次入侵西藏
5.公元1918年,普朗克因发现量子理论获得诺贝尔奖
6.公元1941年,中国军队开始入缅对日作战
7.公元1944年,中日豫桂湘战役结束
8.公元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9.公元1968年,戏剧家田汉逝世
10.公元1972年,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刘协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第一,
死人是没有办法去投奔刘备的
;第二,
刘协在曹操手下做了几十年的傀儡,为何还要再去刘备手下做傀儡?
曹丕从汉献帝刘协手里接受禅让,与其说是叛乱谋反,倒不是说是汉魏的正常迭代。
并且曹丕还算是有仁君之相,没有出手赶尽杀绝,在登基之后还册封刘协为山阳公,封地在山阳。既没有什么“昏德公”也没有什么“违命侯”,算是汉家的末代天子。
更为重要的是,自从董卓倡乱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汉朝的四百年天下已经行将灭亡,这是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念头。
东吴的重臣鲁肃就曾表达过:汉室不可复兴。而曹操本人本就是东汉的官宦世家出身,又经过辛苦百战,尊奉天子讨平诸侯,在大半生的时间里都在追求整个天下的统一。虽然他在赤壁和汉中遭到了失败,但是曹操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
这是曹家人一刀一枪拼杀过来的,也跟各地的世家大族广泛建立了联系。用新生的曹魏,来取代汉朝是合乎当时的人心选择的,尤其是广大的北方地区。
说的有点远,说回来,所以汉献帝对曹丕的禅让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也没有多少号称永远忠于汉室的人,为了刘家洒尽最后一滴热血。大多数大臣的选择是老老实实地去当曹魏的官,即使是大儒名宿也不可避免。
而曹丕称帝之后,刘协就封之后,成都城内纷纷流传曹丕杀掉了汉献帝,弑君篡位。
这类说法的流传,无非是为刘备的称帝提供合法性。大家都知道了汉朝的末代皇帝被曹贼杀了,那么只有我这位大汉皇叔能带着大家去讨平汉贼,兴复汉室。
所以刘备之后的称帝也是顺理成章的,他天生姓刘,刘协当初为了团结他,又给了他“大汉皇叔”的政治背书。在刘备集团而言,刘协已经死了,死人怎么可能投奔刘备?即使真的跑过去,也得改头换面。
第二,汉献帝刘协在曹操手下已经是傀儡皇帝,这是无论正史还是演义小说都已经证明的。
汉献帝落难之时曾经是上无片瓦遮头,连饭都吃不饱,是曹操听从谋士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找到汉献帝,把汉室和朝廷都原盘端到了河南许昌,并筑宫室以尊养,但也仅限于尊养,我把你当一尊泥菩萨好好供奉起来,我曹家的所有政令才具有天然的合法性,而汉献帝只能变成一个橡皮图章了。
影视剧里曹操的呼啸:倘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已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是句实在话,曹操以及其背后的军事政治集团,牢牢地操控了整个汉庭。
刘协并非没做过努力,比如衣带诏事件,刘协试图摆脱曹操控制获得政治权威,但是很快就被暴力镇压下去。傀儡皇帝是跑不掉了,如果到了刘备手里结局会怎么样?
不说别的,刘琦算是对刘备有赞助相助之恩吧,也是前荆州牧刘表的亲儿子还是长子,无论如何都应该是荆州名义上的主人。但是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在赤壁之战后没几年就死了,他的死背后有没有什么阴谋恐怕只有刘备知道。
而刘璋不可谓不庸弱,引狼入室故意请刘备入川,最终被刘备夺了益州,他的下场又如何?在他交出城池版图人民之后继续成为一方大员?刘协不可能出了虎口再进狼窝。
对于曹刘孙而言,地盘权势、天下最重要,而对于这个时刻的刘协而言,只有快乐的活过余生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