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砀山:聚焦“五个注重”再创“梨都”新辉煌

作者:廖昊

“五年来,全县干群顽强拼搏,苦干实干,接续奋斗,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第三产业蓬勃发展。”1月3日,砀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砀山县人民政府县长秦晓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五年来该县发展取得的成就。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3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8%、10.14%;“三大战役”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重大风险整体可控,污染防治有力有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城市管理更显精细,农村基础更加巩固;活力动力持续迸发,“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双创”动能持续激发,“双招双引”体制机制全新理顺,累计利用省外资金160亿元;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会保障不断健全,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95.9亿元,财政民生支出始终保持在85%以上,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秦晓明强调,砀山县将围绕全力打造“三区两地一中心”,确立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注重创新引领,让产业层次更高。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集全县之力发展医疗器械、果蔬食品、智能制造(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打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区、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全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引领区。

注重统筹协调,让城乡面貌更美。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档升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全力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规范健康发展“酥梨小镇”,高标准打造“马术小镇”,建成一批经济强镇,将砀山打造成省际交汇区域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注重绿色环保,让生态底色更浓。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统筹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探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坚决筑牢生态屏障。围绕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长廊,持续擦亮“中国梨都”名片、唱响“文旅节赛”品牌,发展多业态融合的文旅经济,打造全国康养休闲度假目的地。

注重开放融合,让发展活力更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淮海经济区建设,全力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不断优化“双招双引”体制机制,完善差异化、特色化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砀山、优秀人才集聚砀山。

注重普惠共享,让人民生活更好。逐步建立与乡村全面振兴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分层分类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引进和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水平。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围绕以上目标,秦晓明强调,2022年砀山县要持续抓项目、兴产业,全力发展实体经济;抓建管、优服务,全力提升城市品质;抓三农、固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抓机遇、开新局,全力提高开放水平;抓特色、促升级,全力优化第三产业;抓生态、优环境,全力守护绿色家园;抓民生、强保障,全力践行为民宗旨。(李艳龙 陈静)

编辑:王晓冬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安徽频道】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