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作者:文化号外

张昊苏(以下简称“张”):董老师好,有关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的发展,您是最熟悉所有情况的人之一。您不是南开校友,但却是张伯苓的忠实“粉丝”,您先聊聊是怎么跟南开结缘的?

董润平(以下简称“董”):与南开的结缘,起缘于参与了电视剧《张伯苓》的筹拍工作。这个过程使我对南开学校的创始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史料和“南开人”有了接触和了解。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电视剧《张伯苓》剧照。右为著名演员唐国强饰演的张伯苓,左为魏子千饰演的青年周恩来。

大概2004年前后,影视界的一些编导认识到张伯苓教育思想的价值,觉得应该以电视剧的形式加以传播,先后陆续有四五拨人写了以宣传张伯苓教育思想为主题的电视或电影剧本。其中,天津社科院胡光明、南开大学梁吉生两位史学家与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洪宝生先生共同组成了创作小组,创作了文学脚本。之后,在天津市委宣传部立项。由于剧本中涉及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众多历史名人,属于重大历史题材,立项难度较大。在时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刘胜玉和宣传部长肖怀远的鼎力支持下,克服了许多阻力才得以顺利审批立项。宣传部还先期拨付了启动资金,并组织天津市的著名影视评论家、小说家、专家学者三十余人在市委宣传部召开了论证会。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张伯苓先生是天津乃至全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爱国教育家,是我们天津的名片,是“近代中国看天津”的代表人物,应该以电视剧形式进行宣传。经市委宣传部决定由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钟海院长牵头,著名编剧周振天担任编剧,冯柏鸣执笔完成电视剧本的创作。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张伯苓先生后人、时任天津市人大副主任的张元龙先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剧本讨论把握要点和方向,并且筹措了拍摄资金。

在此过程中,由于各方人士来自不同的单位,我在其中起了一点儿上传下达、协调各方关系的作用。应该说这也是个很愉快的学习过程,由此采访、结识了很多南开老校友,也有意识地学习了张伯苓先生的一些史迹,被他老人家锲而不舍教育救国的精神和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2004年10月6日天津南开中学翔宇广场落成仪式上的留影。右:陈省身。中:张元龙。左:唐国强(电视剧《张伯苓》中饰演张伯苓)

张:是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学者认识到成立张伯苓研究会的必要性吗?

董:对。当时我们也访问了南开校友中科院院士申泮文,恰逢他去参加全国教育家大会,邀我一起去听听教育界对张伯苓先生的反应。申老是特邀嘉宾,讲的题目就是“张伯苓教育思想的光辉”。当时申老已经90岁了,站着讲了一个半小时还同时自己放幻灯片,因现场参会的都是全国各地教育界的人士,讲演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被十几次掌声打断,反响热烈。上百位全国各地的教育界的教师代表和校长们排队等着跟申老合影留念,他们还纷纷邀请申老到他们那里去演讲。通过这个细节,我感觉到了大家对张伯苓先生的热爱和崇敬以及在教育界的影响。回来申老就对我说,陶行知、蔡元培都有研究会,张伯苓也该成立个研究会了。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2006年11月26日,申泮文先生(中)出席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期间留影。左:湖南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董事长谢庆。右:董润平。

梁吉生等众多南开学者,也表达了共同的愿望。当时我在他们中间还算比较年轻一些,于是就承担了办理相关手续等具体工作。我受到张伯苓精神和南开老校友们的感召,觉得做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当时在张元龙先生领导下成立了筹备小组,由时任天津青年会总干事的罗世龙先生担任组长。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张元龙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当时我们一起访问了北京、南京、上海、香港、天津、台湾等地的校友会,以及万国权、孙孚凌、叶笃正、茅于轼、齐邦媛等老校友,甚至于我们还拜访了马来西亚的老校友郭全强。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在郭全强马来西亚家中。右二罗世龙,右三右四为郭全强及夫人,右五董润平。

张:他非常有名,办华文学校很有成绩。

董:对。还有教育界著名人士朱小曼、顾明远等,我跟罗世龙先生都去拜访求教。这些教育专家都非常认真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由于前期筹备工作做得到位,各界校友都非常支持研究会的成立,对于“南开”概念的一些不同看法,研究会也不加以评判,就是本着团结大家一起做事的原则。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2006年10月20日,参加研究会成立大会的部分南开校友参观天津滨海新区。左二罗世龙,右一董润平。

张:这样研究会的基础就非常扎实了,也得到了广大南开系列学校校友的支持认可。

董:举一个例子,2015年,在申泮文先生带领下,几位老校友致信天津市委,要求在天津成立张伯苓纪念馆。后在张元龙先生建议下改为了严张教育纪念馆。研究会为征集纪念品,开了4次捐赠大会,上至一百多岁的老校友,下至年轻的后人,前后捐了500多件珍贵文物,有“公能奖章”,还有喻传鉴等先贤用过的手表皮箱,原来都是老校友世代珍藏,但都捐给了研究会,这些事迹都非常感人。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2011年6月27日,为征集文史资料访问重庆南开中学1945级校友、喻传鉴先生之女喻娴乐(中)。右为罗明锜,左为董润平。

张:您主笔的研究会十五年工作报告的内容非常翔实,里面有的内容就不再重复访问您了。我想问的是从亲历者、甚至主观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哪几件事是最有价值,或者给您留下印象最深刻的?

董: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事就是,这些年研究会凝聚了一大批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学者和专家,壮大了研究队伍,增强了研究力量。老一辈最典型的代表是梁吉生教授,他是张伯苓研究的一杆大旗,学术造诣很高,著作等身,年过八旬仍笔耕不辍,而且提携后学毫无保留。研究会还重点关注年轻学者的成果,为其创造条件。比如说你,张昊苏,就是我偶然看到你写的《别有中华》的研究文章,当时不认识是谁,只觉得文章有价值,然后想尽办法找到你的联系方式,最后顺利建立联系,邀请你加入了研究会,而且这几年共同合作下也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2019年4月5日,《别有中华》中文版首发暨“南开 中国 世界”学术研讨会

张:是的,我的记忆也很深刻。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体会是两个。一个是研究会确实重视研究者,把不同单位、不同身份的学者都团结起来,所以您才会来联系我;再一个是以研究会为平台,不同背景的学者又有合作,产生了新观点,比如《别有中华》翻译之后又有了“南开与世界”等等课题的研究。

董:在这种情况下,有各单位众多学者的参与,在研究张伯苓的领域里,研究会可以说一直走在前沿。最近研究会策划了跟南开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赠书活动,天津社科院等学术机构也找咱们共同主办研讨会,作为民间组织能得到专业研究机构的认可,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研究会做事还有一点就是执着,这也是咱们对初心的坚守。有时策划一个事情,酝酿一个项目,不是说马上就能出成效,要付出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跟哥大的赠书活动,前后策划达两年,通过各种渠道反复联系沟通。因为张伯苓曾在那里访学,是哥大的校友,后来跟他的老师杜威、孟禄、克伯屈等交流也很密切,我们认为这个活动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正如我们所料,活动得到了哥大和南大的热烈反响。在赠书仪式上,南开大学曹雪涛校长和张元龙先生当场签名赠书,哥大师院的教务长Stephanie Rowley教授、驻纽约的中国领事馆教育参赞杨军先生、华美协进社何勇先生等都应邀线上参会。活动当天下午就有三十几家网络媒体以及纽约华文报刊等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2021年9月11日,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贺南教授在赠书仪式上发言

说回刚才的话题,研究会非常注重对专家学者们的尊重、支持、包容,所以才能凝聚各种性格、各种观点的学者在一起,而且能激发出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别有中华》这本书,研究会成立开始就考虑翻译,但十几年后,到你和陈熹这里才得以实现。难能可贵的是,你们都是完全自发地在研究、传播,研究会也很乐见这种研究氛围的形成。

张:您这段讲的很精彩,我想研究会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开始的定位就比较高,以“研究”为核心,与各个专业学术机构交流对话;同时又做了很多传播、发扬、践行的事情。民间社团能做这么多事情是非常难得的。

董:还应该补充一点,就是研究会在挖掘整理史料过程的同时,还一直坚持关照现实的原则。研究会以爱国三问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讨。比如南开爱国的源头在哪?元龙先生去年去刘公岛考察,就被赠予了很多新发现的照片,这是新的学术发现。此外研究会也以张伯苓先生爱国主义行谊风范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研究会作为民间组织,也主动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助力。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2020年9月3日,张伯苓先生后人、张伯苓研究会顾问张元龙(右四)到访刘公岛,指出:南开起于刘公岛。

张:前面说的是总结,如果继续展望前景,您觉得研究会近期应该优先做哪些工作?

董:资料的挖掘整理还是首要工作之一,目前打算把现有文献资料做成一个数据库,便于大家查阅、研究、推广。以后希望能够进一步把相关研究成果也建立成数据库。现在高鹏博士在主要做这件事。

研究队伍还要再扩大,我们希望研究会的专家队伍还可以往全国和全球拓展。张伯苓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南开的,而且是中国的、世界的。接下来咱们准备继续跟南开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天津社科院、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南开系列学校等研究机构联合,以研究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为核心,深入开展对张伯苓先生和南开的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发动征稿活动并且出版相关专辑。

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新的宣传手段和方法,不断宣传推广新的研究成果。

张伯苓研究会十五年——访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润平

2021年10月14日张伯苓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上,以情景剧形式体现的“百年前的重阳节”南开青年学者沙龙。左起:顾临(张鉴厵饰演)、卢木斋(王振良饰演)、严修(陈鑫饰演)、张伯苓(张昊苏饰演)、张彭春(高鹏饰演)。

总之,张伯苓研究会过去的十五年,做了一些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张元龙先生引领下,对张伯苓、对南开的研究已经从教育思想拓展到了政治、外交、慈善、体育、话剧等等诸多方面。当然,仍有许多课题和未知有待我们去挖掘,研究和探讨。

(采访者张昊苏系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张伯苓研究会会员。本稿由张昊苏整理并经董润平老师本人审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