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 “宫廷素食”

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 “宫廷素食”

素食文化,古来有之。历代帝王享用素食,细考之,有皇室丧礼、天灾人祸、体察民情、招待僧人、罪己、信仰、养生等多因共就。素食在皇家的饮食结构中不可或缺,历经朝代发展,其素菜资源、膳食思想趋渐完善,至清末已定型为具有影响力的饮食文化派系——宫廷素食。

翻阅历史,夏朝启为王时,为宫廷服务的膳食机构随之而设。至清朝,宫廷膳食发展到最高峰时期。历代帝王都遵礼制,恪守“止荤添素”哀亲之仪,故礼制所采取的食素行为,几千年来都被严格执行,使宫廷素菜在清朝年间走向发展高峰,并设立专供皇帝素食的“素局”。

烹饪御方严密

宫廷菜的品名只能从史料了解,而烹饪制法大多不外传。因为皇室享用的御厨菜谱是严格保密的,不得外带。故从宫廷菜衍生出的宫廷素菜,也只能知其名,难以知其方。比如享负盛名的“丝窝虎眼糖”,明朝民间买不到,甚为珍贵。

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 “宫廷素食”

▲《紫光阁赐宴图卷_清_姚文瀚》

两种传承途径

宫廷菜得以在民间流传,一般有两种途径:或皇室赐方给朝臣;或御厨带出宫廷,代代相传。

依于前者的情况,就有“八宝豆腐”菜方的流传。据《清史稿·徐乾学传》载,徐乾学文学才华得康熙帝赏识,康熙帝将自己所喜爱的“八宝豆腐”菜方赏赐给他,故此方得以在民间流传至今。

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 “宫廷素食”

▲纪录片《国宝档案》

后者的传承人一般指清末的御厨。其一,历代御厨菜谱严格保密。其二封建体制的瓦解,清宫御膳房厨师自宫出,居全国各地,将口授御方代代相传。故现今流传的宫廷菜肴,大多指清朝的宫廷菜。所食的宫廷素菜,来自御膳传承者的仿御菜餐馆。

形名兼美

供皇室享用的宫廷素菜,外形讲究美观述意,命名讲究典雅。除了要求色香味型外,很重视菜肴图案造型。盛盘讲究饱满平整,松散浑圆,每道菜成熟后,像盆景那样美观,以增膳兴。

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 “宫廷素食”

宫廷菜的菜名,除保留一些传统已久、饶有趣味的民间菜名外,大多数是另立新意,多取吉祥富贵的名称。如 “龙凤呈祥”、“八宝豆腐”等,都是立意新颖、风趣盎然的宫廷佳肴。

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 “宫廷素食”

▲剔红飞龙宴盒·清

一菜多品

宫廷素菜,一菜可烹制出多种花色菜肴。据现存《膳底档》载,清朝宫廷膳食几乎每餐必有豆腐。豆腐制作的素菜,乾隆朝有“豆瓣炖豆腐、蘑菇炖人参豆腐、王瓜拌豆腐”,嘉庆朝豆腐菜有“云片豆腐、攒丝镶豆腐、菠菜豆腐”。到晚清光绪朝膳单中的豆腐菜,在众多宫廷菜品中仍占一席之地,如“杏仁豆腐、攒南豆腐、豆豉豆腐、苏烩豆腐、卤煮豆腐、萝卜丝炒红白豆腐”。而对其具体烹饪技法的繁杂讲究,难以文字考证,但也可以透过皇家的尊贵体制,以理推知。

取材新鲜多样

饮膳之道,食材是第一要素。宫廷素食所用果蔬种类广泛、应季新鲜,与皇家统治等级相匹配。

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言:“诸样可食果品,于正当成熟之时食之,气味甘美,亦且宜人。必待其成熟之时始食之,此亦养身之要也”。其对食材应时而取的养生态度,被践行在宫廷素菜的烹制当中。

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 “宫廷素食”

▲清_清宫廷画家绘_康熙帝读书像轴

史料笔记《养吉斋丛录》、地方志《吉林志略》、杂文《稗勺集》皆有记载,各地向朝廷进贡的果蔬名目,种类繁多,应季应时。从烹饪学角度剖析,食材赋予了宫廷素菜特有的鲜美之道。

传承与发展

昔日宫廷菜,今日民间肴。为挖掘古时皇家的烹饪文化遗产,国内贸易部早在 1983 年于西安、沈阳等地,建立了仿唐菜和清宫御菜点技术培训站,先后为全国各地培养了烹制宫廷菜点的人才,既发扬了烹饪的历史文化,又造今人享用宫廷素菜的口福。

我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菜点众多,风味各异,丰富多彩。宫廷素食作为社会阶级制度的产物,历经各代不断改良精制,最终定格在清末,成为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独树一帜的宫廷素食文化,将在继承者的发扬下,生生不息,给华夏民族带来深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助力新时代文化强国的建设。

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 “宫廷素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