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为何从西一直往东迁移?其实在追龙

稍微熟悉中国古代史的朋友是否注意到,中国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所确立的都城一直都在往东迁移。在迷信盛行的那个时代,这是有一定说法的。我们从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开始讲起。秦朝最早的发源,是在甘肃天水到陕西宝鸡一带,为周王室放养马匹。而在周平王东迁,秦国护送有功,被正式册封为诸侯的时候,秦国才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了都城——雍城,大概的就在宝鸡陈仓一带。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为何从西一直往东迁移?其实在追龙

之后,秦国开始将都城往东迁移,最后定都咸阳,大致的位置在现在的西安一代。而汉朝时,汉朝的都城长安仍旧在西安一带。之后的西晋定都洛阳,也就是在如今的洛阳附近。隋朝,唐朝已经分了东西两都,宋朝的时候,定都到了建业,也就是南京,明清时期定都到了北京。

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的都城迁移规律,呈现自西向东的态势,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有很多的考量在其中。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呈现如此态势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为何从西一直往东迁移?其实在追龙

这第一个原因,便是统治者首先要考量的地理原因。陕西,河南一代是华夏民族发源的地方,华夏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人口越聚越多。都城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自然要选择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不可能选择在人口稀疏的地方。

到了宋代之后,江淮江南一代被开发,富庶的土壤让人口迅速膨胀,那一带的人口比陕西,河南的人口稠密,更加适合做政治中心,所以统治者便将都城迁移到东边,以此加强对帝国的控制。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为何从西一直往东迁移?其实在追龙

这第二个原因,便是统治者其次要考量的经济原因。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人口就是保证经济的手段。渭河冲积平原和河南黄河冲积平原上的大量人口,让自然经济繁盛起来。王朝定都于此更加有利于政治运行。用最简单的例子说明,那便是不愁吃饭,粮食充足。

到了明清时期,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水路交通让江南淮南的经济繁荣起来,统治者当然会选择更加富庶的地区建立都城。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为何从西一直往东迁移?其实在追龙

这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关于龙,准确一点说,是关于龙脉。古代封建社会,总是讲求个龙脉,即风水要好,龙脉是保证一个国家是否昌盛的根本。但是龙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直在游走的。而根据古代三垣二十八宿的说法,中国的龙脉,从昆仑山发源,由西一直往东走。

如此说法,迷信的皇帝如何能不信?他们在定都之前,会派风水大师前去实地考察,确定龙脉的具体位置,然后在决定是不是在此建都,这是古代帝王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有龙脉,那么经济人口都不是问题。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为何从西一直往东迁移?其实在追龙

比如说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长安地区经济低迷问题,而且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内的富农地主。汉武帝下令制定了一些标准,将符合标准的所有地主和富农,还有商贾都迁移到长安地区。

我们现在是文明科学社会了,对于古代那些迷信当然都是否定态度,而对于古代帝王迁都这些事,更多的是从经济和地理方面考量,而不是封建迷信。但是有一些人也认为既然龙脉这种说法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完全否定也不对。各位读者朋友,你们觉得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