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代的开国皇帝,向来都是被津津乐道的对象。这些人都是在马背上,一刀一枪凭着真本事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今天我们要说的两个主角,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二人相隔400多年的时间,有什么关联?赵匡胤本身是武将世家,也算不得上文化人,朱元璋就更不用说了,本身是农民出身,小时候也没怎么上过学。

但是古代的帝王且不论文化高低,对春花秋月、吟诗作对的兴趣倒是很大。向往文人的风雅是常态,在古代社会无论身份高低是常态。历史也确实出现过这样一件趣事,宋太祖作了半首诗,其后四百年间无有一个人能续出后半首,但是在明朝时,却被朱元璋补上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因为是武将出身,所以诗词水平一般,但是成为帝王之后有些场合就难免需要皇帝附庸风雅一番。
有一年的中秋节,赵匡胤多喝了两杯之后,诗兴大发,作了一首诗。他看着一轮圆月,拿着一杯浊酒,灵感来了挡也挡不住,说出了半首诗: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大臣们听到这两句诗后,纷纷被这两句气势磅礴的诗句震撼到了,纷纷叫好,若是大臣们不叫好,可能赵匡胤就对出下半个诗句。
有眼色的大臣赶忙说,这两句诗做的真好,没人能接得出后两句。所以这诗也就一直只有两句了。而四百多年过去了,明太祖朱元璋偶然看到了赵匡胤所作的两句诗,仿佛是找到了知音。因为赵匡胤这两句在讲道与国,讲内外修行。朱元璋对这些也很感兴趣,所以就写下了后两句: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得到了朝中大臣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