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情深不寿,寿则多辱

作者:莫讲理只倒腾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出自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天下文章自古一大抄,这也是文字的传承妙用之一,所以金庸在《书剑恩仇录》里化用了沈复《浮生六记》里的情深不寿一语,导致许多人因为恶俗的乾隆陈家洛香香公主三角恋故事而在理解这句话上多有歧义。

早上在驾车送孩子上学路上脑海里忽然冒出来这句话,一致萦绕不去,当然是最近生活中的各种亲历之事触发了一些共鸣,索性写下来,一吐为快。

我一直认为,人的种种命运轨迹,往往是自己在面临一个个重要人生选择时就注定了的,你的阅历、认知、性情、心态,决定了接下来作出选择的倾向性,随之的就是不同的人生走向。

情之一字最误人,自然界法则是理性的,生克、制衡、发展,都遵循了最客观的优胜劣汰,剩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而人类,作为一个有高级思考能力的动物,其中不甘于随波逐流之辈,非要赋予客观世界各种各样的情感意义,可以说迄今为止的文明史,就是不断克服人的动物自然性的历史,所谓的文明,就是人为设定了对错的种种规则。哲学上的二元法这么受普罗大众欢迎,就是因为它符合普通智慧人类的理解水平,容易普及,乃至操纵。

用情越深,自然受伤越重,直至失去所有,包括生命。有人叫它信仰,有人叫它真性情,有人叫它极端主义,也有人叫它智商税。反正,你无法唤醒一个被自己催眠的人。

例子太多,懒得枚举。

情深是因,多辱才成为果。过程越长越痛苦,所以就不如早早了断。

现在再回头去看已经发生的种种过往,就会发现,基于某种情怀,或者莫名其妙的信仰,或者时兴的价值观,所作出的种种选择,往往就是赌博,失败或成功,极其偶然。这也是命数一道能迷惑人的原因,同时也是成功学能忽悠人的原因,因为因果逻辑的不清晰,所以算命的和讲课的都可以随便抓取一些因子就大加引申发挥出成套的理论牛粪。

我们需要理性当头。比如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不要相信不逼一逼,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的无知口号;需要知道健康才是幸福之本,不要相信只要钱给到位,什么996都是小菜,连命都可以卖的蠢坏洗脑;需要知道稳定安全才是理财的关键,不要相信人生难得几回搏,高风险高收益的宰你没商量;需要知道男女感情基础在物质和价值观契合,不要相信激情可以久存,一浪还有一浪高的自我感觉良好;需要知道等价交换可以搞定大多数事情,不要相信别人比自己傻,人生有捷径的错觉。

基于理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感性生活方式,才是好的人生状态。

情深不寿,寿则多辱
情深不寿,寿则多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