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庭教育新思考: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会让孩子缺少勇敢和自信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家庭教育新思考: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会让孩子缺少勇敢和自信

海灵格说:

“当母亲怀胎十月,冒着生命危险把孩子带到这世界,她已经完成了任务。拉着孩子的手带他去看世界,与外界连接的任务是爸爸的”。

今天,在看到海灵格的这段话后,又想起自己的一些经历,引发了我对家庭育儿的一个新思考。

对家庭教育的新思考

这个新思考是,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会让孩子缺少勇敢和自信等美好的内在品质。

没有爸爸参与的家庭教育,当孩子在面对外部世界或者遭遇困难挫折时,会形成退却与无助的思维模式。

家庭教育新思考: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会让孩子缺少勇敢和自信

关于这一点,我个人深有体会。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认为自己的童年很幸福。

没有同龄人被爸妈管得密不透风的烦恼,也没有同龄人向爸妈要不到钱花的忧愁,每天就是沐浴在爱与自由的氛围里。

爸妈从未大声地训斥过我,更别说打骂了,我一直都活得无拘无束,很自由,也很随性。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而踏上成长之路,我可能依旧会觉得自己很幸福。

可当我在探索自我的成长时,我发现,在这些显性的幸福之下,我还有着看不见的“冰山”以下的巨大缺失。

这份缺失,就是来自爸爸的陪伴。我当然知道爸爸是爱我的,深藏在心的那种爱。

可是,爸爸在我整个童年的缺席,还是造成了我某些内在品质的缺失。

在我的印象里,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回。

爸爸长年在外挣钱,童年记忆中最清晰的就是爸爸回到家的日子常牵着我的手去邻居家玩,常抱我坐在他的大腿上,这样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温暖,有爸爸在家的日子就是开心啊!

可这样开心的日子竟是那样短暂,短暂到我都来不及细细体会,爸爸就已经离开了我。

爸爸离开后我才懂得理解爸爸,也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害怕和回避矛盾的发生,会有些胆小,有些不勇敢?

这可能就是童年缺失爸爸陪伴的人都会有的一个外在表现吧!这样的一个外在表现,当我去细思我家人的性格时,原来我的家人们也有。

家庭教育新思考: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会让孩子缺少勇敢和自信

缺失了爸爸陪伴的童年,孩子的成长会不完整

一个很深刻的体悟就是,爸爸在孩子童年的缺席会让孩子缺失勇敢和自信,因为爸爸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

生活中,我常有的一个自动模式就是,当一件或者许多件不好的事情袭来,当我那么努力,事情却依旧不如我期望中的改变时,

我内心就会出现想要放弃的想法,我就会觉得泄气,心情瞬间跌落谷底,然后就是不可控的使性子,闹不愉快,(对孩子或者老公发脾气)然后再好起来。

最后,进入到一个循环里,如此周而复始。

这样的循环就像一个习得性无助模式,让我在不自知中内耗,无论怎样都挣脱不出那个消极的闭环。

曾在心理咨询师罗近月的《生活需要幸福力》一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曾经的你被如何对待,其实你永远都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如果你看起来已经忘记了,那只是你换了另一种方式在记住他”。

正如从小到大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福,认为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完全没有受过伤害,但其实,那些被父母忽视的真实感受都藏进了自己的潜意识里。

家庭教育新思考: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会让孩子缺少勇敢和自信

以前,我从不相信什么“内在小孩”,但现在我相信了。因为没有父母是完美的,也从来不会有完美的父母,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留有原生家庭的伤害。

挖掘自己潜意识里留有的伤害,并不是说要去责怪原生家庭,责怪爸妈,而是为了疗愈自我,为成长扫清障碍,然后避免再对孩子造成伤害。

我现在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黑洞”,那么我会义无反顾地去打破它、修复它,更会避免带给孩子。

《教练型父母》一书里有言:

“爱孩子就在他最需要你、最离不开你的时候陪伴他。让他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而孩子的童年也是一样,短短12年,过了就长大了。

如果父母缺席了孩子的童年陪伴,尤其是爸爸,不仅父子父女间的情感会淡泊,还会让孩子缺乏勇敢与自信。

家庭教育新思考: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会让孩子缺少勇敢和自信

写在最后

《以心养心》一书中有言:

“在一个家庭里,父亲赋予了这个家庭的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灵魂,由母亲慢慢通过自己的情绪,通过每一顿饭一点一点地给孩子塑造”。

父亲是一个家庭里的“魂”,父亲对孩子陪伴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母亲。

家庭教育新思考: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会让孩子缺少勇敢和自信

真心希望所有的爸爸们,在工作之余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因为你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