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在国民党诸多将领中,杜聿明是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出身,可以说是根红苗正,十分受宠。毕业后,又先后打军阀,抗日……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中,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解放战争中,起了关键性作用的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都是由他指挥的。正是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兵败被俘,一度传闻被杀。他的夫人曹秀清听到噩耗,走投无路,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跟随国民党军队撤到台湾。

实际上,杜聿明被俘后,受到了合适的待遇,也成了新中国的拥护者,在北京继续生活了三十多年。后来因病去世,中央也给予了他一定的礼遇。当时也在大陆的曹秀清,诚恳地向台湾当局提了一个要求,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曹秀清到底提了什么要求?执掌大权的蒋经国为什么毫无反应?想知道这一切,就要从杜聿明和曹秀清的经历讲起。

杜聿明南征北战,曹秀清夫唱妇随

杜聿明是1904年生人,当时还是清末,民国尚未成立。杜家世代居住在陕西米脂县杜家湾,祖辈是地主,父亲是举人。一家人本来走的是耕读传家的路子。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但清末民初终归不算太平。政权更迭,新旧思想碰撞激烈。远在陕西的杜聿明父亲也难免受到影响。那段时间,他在西安的长安大学堂教书,不仅成了同盟会成员,还参加了反清斗争。

受父亲的影响,杜聿明从小就爱玩枪,也接触到了一定的新思想,但父亲忙于教书救国,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和大伯又先后去世,杜家是个大家族,一家人上上下下,需要个管事的,本来在上学的杜聿明只好回家操持家务。

这样的日子,杜聿明过了四年。突然有一天,他父亲回来了,看见学业优异的儿子因为管家荒废了学业,就让侄子接替儿子的位置,把儿子带到自己任教的榆林中学继续读书。

中学毕业后,十九岁的杜聿明和二十一岁的曹秀清结了婚。曹秀清是米脂县曹家沟人。父亲本来务农为生,后来因为常年走西口,做生意,渐渐富裕起来,把家搬到了县城里。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曹秀清在米脂县的女子学校上过学。嫁给杜聿明后,因为杜聿明父子在榆林,又去榆林的女子师范上学。夫妻二人一起度过了一年的时间。第二年,杜聿明和几个朋友去了北京,想要报考北京大学,无意间看到黄埔军校正在招生。从小就想投身军伍的杜聿明转而考了军校。

毕业后,杜聿明被分配到何应钦的手下,先是做军需官,后来成了副排长。打陈炯明的时候,杜聿明和陈赓一起参加了敢死队,也是打淡水城时最先爬上城墙的人。因为作战勇敢,战斗结束后,在北京受到了汪精卫接见,又被作为军事人才送到开封,帮助国民二军的胡景翼创办军校,同时担任连长,兼任副营长。

没过多久,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杜聿明试图回到广州,却在南京被孙传芳抓获,关进了监狱。杜聿明历经周折,逃了出去,去武汉投奔黄埔军校分校领导人张治中,依然担任连长。

与此同时,正在陕西读书的曹秀清不远千里,跑来和丈夫团聚,并于1927年生下两个人的第一个女儿,取名杜致礼。

接下来的几年,杜聿明一直在张治中手下做事。蒋介石的教导第二师成立后,张治中是师长,杜聿明先是营长,后来做了第二十四团的上校团长。因为在围剿红军中战功赫赫,最终成了第二十五师的副师长,驻守安徽。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第二十五师奉命阻击。几个月后,杜聿明去南京中央军校进修。毕业后,因为和第二十五师师长不和,转而去南京陆军交辎学校担任教官,并获得少将军衔。

南京陆军交辎学校是国民党军队陆军装甲兵的摇篮。杜聿明是他们的第一任指挥官。淞沪抗战的时候,正是他们在上海汇山码头担任了阻击日军登陆的任务。

淞沪抗战失败后,装甲兵团先是就近撤退到湖南湘潭,接着又去了广西全州,先是扩编为一个师,后来又改编成第五军,杜聿明担任军长。在湘潭,杜聿明办过一个缝纫厂,让曹秀清做厂长。在广西,第五军用半个月的时间,大破日军,打出了震惊中外的昆仑关大捷。

随着杜聿明驻防广西,纷飞的战火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也组成西南联大,从北方一路南下,来到云南。杜聿明的大女儿杜致礼去了联大附中。正是在那里,她认识了即将出国留学的杨振宁。当时,杨振宁是附中的数学老师。

随着日军占领缅甸,日渐嚣张,杜聿明作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副司令,率领第五军进入缅甸作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英军想要撤退,企图让中国军队掩护。杜聿明非常不愿意这样做,但不得不服从命令。

英国人逃走后,中国军队也不得不开始撤退。中国远征军以失败而告终。

杜聿明鞠躬尽瘁,终被俘虏

回到国内,杜聿明又得到了一个新任务。原来,早在抗日战争后期,身在重庆的蒋介石就已经觉得,长期盘踞云南的龙云,对自己是一个莫大的威胁。虽然最初,两人的关系还不错,但始终难以令人放心。所以,他多次授意杜聿明铲除龙云的势力。但杜聿明认为龙云没有做什么错事,轻易动他,是不在理的。就算要动,也要务必保证龙云的生命安全。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在杜聿明的多次周旋下,蒋介石不得不同意了。接下来,杜聿明把一切都安排妥当,顺利解决了龙云。按理说,这本来是立功的行为。但这件事本来就师出无名,需要有人背锅。蒋介石决定,这个锅就由杜聿明来背。没过多久,就撤了他的职,转而把他送到了东北。

当时,日本已经宣布投降,撤出东北。蒋介石给杜聿明的任务,是抢在共产党之前,把东北吞下来。杜聿明到东北后,发现共产党已经动手了,赶紧紧锣密鼓地开启了一场针对东北的争夺战,先后占领了辽西的大部分地区,封锁了山海关。

多年的南征北战,大大消耗了杜聿明的健康。在这么紧张的战役中,更是忧思过度,导致左边的肾脏出了问题,专门飞去北京做手术。但战争迫在眉睫,杜聿明不可能有太长时间养病。还没有彻底恢复,他就又回到东北,指挥部队一路向北,一直打到了长春。

这时候,十九岁的杜致礼考上了辅仁大学的中文系,准备去美国留学。杜聿明本打算送女儿前往,顺便也看看病,蒋介石却借口手中无人,把杜聿明拦了下来。不过,作为交换,蒋介石也让宋美龄给杜致礼安排到了美国著名女子学院“卫斯理安学院”的英国文学专业。

杜聿明走不了,只得继续留在东北。但局势越来越不利于国民党。很快,共产党占了上风,渐渐打到四平,眼看就要占领沈阳了。杜聿明无力回天,心情更加忧虑,积郁成疾,不得不又去上海治病。

蒋介石眼看没法在东北占到便宜,为了保住南京和上海,开始想守住华北和山东,安徽一带,把共产党隔绝在长江以北。这场战役,他打算也让杜聿明来指挥。

然而,计划还没实施,短短几个月时间,共产党就发起了辽沈战役,蒋介石见势不好,只恨手里没有十个杜聿明,赶紧把杜聿明调回沈阳坐镇。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即便如此,也为时已晚,国民党彻底失去了东北。但蒋介石还是犹豫不决,不知道要不要在淮海开战。毕竟,兵败如山倒,国民党的主力还没有就位。

杜聿明也知道,蒋介石想继续用自己打淮海,但眼看也没什么打赢的希望,他本来不想去。多年以来,他南征北战,曹秀清时刻跟在身边,也总是提心吊胆,生怕杜聿明哪天有个闪失。因此,杜聿明每次去打仗之前,她都是愁眉苦脸的。这次,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曹秀清也劝他,你不是有病吗?就说你病重了,没法打仗了。

杜聿明想来想去,还是不想违抗军命,最终只在家中待了一天,就又去了徐州。多年以后,据他自己说,当时的心情,就像一个死刑犯去刑场一样,知道必死无疑,却又没什么办法。

蒋介石也知道,把杜聿明硬推到这样一个位置上,有点说不过去。为了让杜聿明心里舒服点,当杜聿明的母亲七十大寿时,还号召国民党全体高官一起为老太太祝寿。但他万万没想到的,也正是在那时候,淮海战役一开始打,就被共产党的军队碰得稀里哗啦。所以,名义上是祝寿,结果在场好几百人,没一个人的脸上是高高兴兴的。

杜聿明虽然是个将才,但他的英明决策并没有挽回败局。毕竟,他只是指挥官,最终的决策权还在蒋介石手上。蒋介石是个不清爽的人,对于很多决定,都犹犹豫豫,反反复复。如果一直失败,还容易自乱阵脚,变成无头苍蝇。

本来,杜聿明来打淮海战役,是为了给一支部队解围,一开始,也的确取得了进展,但误以为共产党的撤退是溃退,中了计策,还是没有完成任务。杜聿明根据当时的情况,想要及时撤退,保留实力,但蒋介石不依不饶,非要杜聿明完成任务。杜聿明清楚,如果服从,自然是凶多吉少,如果不服从,以后自己还要背锅,于是决定还是服从,同时向蒋介石请求援兵。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只可惜,蒋介石的援兵一直都没有到,共产党却暂时停止了进攻。毛泽东、陈毅等人试图劝降杜聿明。只可惜,毛泽东的那封信,杜聿明并未亲自看到,陈毅的那封信也没有被送到杜聿明手中。走投无路的杜聿明写信告诉蒋介石,军队就算突围,也没有什么胜算,希望蒋介石从武汉和西安调兵前来支援,至少也要做出和谈的样子,争取一下时间。

但蒋介石一意孤行,不仅强令突围,也不给援军。杜聿明被逼无奈,只好服从。突围过程中,杜聿明多次呼叫空军轰炸支援,毒气弹支援,都没有太大的效果,手下的军官们也已经乱作一团。最终决定分头行动。在行动过程中,杜聿明和十多个手下最终被解放军俘虏。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曹秀清退到台湾,将门败落,人丁凋零

杜聿明被俘后,一度传来他被处决的消息。当时,曹秀清和一家老小都住在上海。得知噩耗,曹秀清非常激动,马上从上海去南京,想要向蒋介石要人。守卫们见她气势汹汹,一边敷衍她“总统正在开会,暂时没有时间”,一边挡住了她的去路。

曹秀清见不到蒋介石,只好站在那里大哭大叫:“他都已经病成那样了,你们还让他去打仗。现在他战死了,你们就满意了?剩我们孤儿寡母,以后可怎么活呀……”当时,这件事闹得很厉害,甚至一度上了中央日报,传得沸沸扬扬。

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得知丈夫有这样的下场,曹秀清如此反应,也在情理之中,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实在是很不应该的。冲到总统府要人?让蒋介石怎么办呢?蒋介石真的能把丈夫还给你吗?吵吵闹闹一场,除了发泄一通,还能有什么好处呢?

更何况,当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已经在想退路。如果共产党真的打过来,身为国民党军官家属,曹秀清会愿意留下来吗?如果她愿意,那么,这么闹一通,也是没什么损失的。但是,在风雨飘摇的时候,她在回陕西,去香港,去台湾这三条路中,最终选择了最后一条,跟蒋介石一起去了台湾。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一条路是去香港。因为香港当时归英国管辖。在那里,也是可以暂时远离共产党的。所以,解放战争后期,很多国民党的高官大员和大小喽啰没有选择去台湾,而是去了香港。

虽然说,杜聿明半生戎马,为蒋介石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撤离大陆之前,曹秀清这么闹了一场,简直让蒋介石颜面扫地。应该也让蒋介石非常气闷。在他看来,军人阵亡本来就是必然的归宿,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在总统府里撒泼打滚,还闹到了报纸上,搞得沸沸扬扬,把自己搞得这么尴尬,真是太不像话。

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如果本来没有这件事,到台湾之后,蒋介石也不会对杜聿明的家人们非常冷落,以至于不闻不问。事实上,在台湾,曹秀清一家老小的生活的确非常窘迫。虽然去台湾之前,他们带走了一些金银细软,但是坐吃山空,很快就要消耗光了。

因为家道中落,为了节省开支,远在美国留学的大女儿杜致礼也不得不从花钱如流水的卫斯理安学院转到纽约的圣文森学院。尽管如此,杜致礼的未来,还算是兄弟姐妹中最好的一个。没过多久,她就在一个餐馆里偶然遇到了杨振宁。本来,杨振宁为了个人发展,打算只在纽约待一年,就去芝加哥,遇到杜致礼之后,对她一见倾心,最终决定留下来。而杜致礼对杨振宁也很喜欢,两人没过多久就结为了夫妇。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杜家的其他孩子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终其一生,曹秀清和杜聿明生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大女儿是杜致礼,二女儿是杜致义,三女儿是杜致廉。大儿子是杜致仁,二儿子是杜致勇,三儿子是杜致严。

到台湾以后,因为家里情况一落千丈,杜致礼的两个妹妹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二女儿杜致义嫁给了一个同样撤退到台湾去的海南籍国民党士兵徐炳森。三女儿杜致廉嫁给了台湾当地一个叫邢天才的人。从此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而大儿子杜致仁的结局,则要更令人唏嘘。去台湾不久,按照平常的路数,杜致仁也去美国留学,同样因为家里没钱,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到美国以后,虽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好歹有姐姐已经姐夫杨振宁的接济,总算坚持下来。但就在还有一年毕业的时候,贷款出了问题。眼看再需要三千美元就能顺利毕业。杜致仁无奈之下,只好写信向台湾的母亲曹秀清求助。

曹秀清在台湾过得更加艰难。被逼无奈,她已经不得不放下将军夫人的脸面,去工厂里赚钱。但赚来的钱也很有限,哪里去搞三千美元,这么一大笔钱呢?无奈之下,她只好又去找蒋介石,想要借三千美元。半个月之后,蒋介石给了回复,借一千美元,分两年给。

虽然相对于三千美元,五百美元只是六分之一,但在曹秀清看来,有总比没有强。杜致仁得到消息后,却非常沮丧,想到自己家之前花天酒地,应有尽有,现在竟然落得如此下场,连三千美元都拿不出来,实在像个笑话。越想越绝望,最终吞安眠药自杀了。

杜致仁的两个弟弟,杜致勇和杜致严虽然活了下来,因为文化水平不高,生活得也很艰难。杜致勇一生穷困潦倒,四处打工为生,后来娶了一个叫王贵华的女人。杜致严更是连学都没上完,辍学后,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终生未婚。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杜致仁死后的第二年,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得荣誉的同时,自然也拿到了一大笔奖金。台湾方面自然密切注意了这件事。也正因此,杜聿明的母亲去世的时候,蒋介石又让国民党的高官要员们前去吊唁。

曹秀清看到这个苗头,知道离开台湾的机会就要来了。于是,她对蒋介石说,想带一个儿子去美国看望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蒋介石不想放她走,又寄希望于她可以说服杨振宁来台湾,也就同意了,但还是拒绝了她带走一个儿子的要求。

可以说,早在这个时候,五十六岁的曹秀清就做了永不再回台湾的打算。台湾的日子实在太难,更何况还要处处被蒋介石管控,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不如投奔在美国的女儿女婿。

更何况,到美国后,她还得知了丈夫杜聿明健在的消息,更是欣喜若狂。

实际上,杜聿明作为俘虏被关了十年。在1959年末才被放出来,逐渐进入新中国的政治体系中,比如,陪国家领导人接见一下外宾,平时就在政协整理一下历史资料。

杜聿明过世,夫人曹秀清向蒋家提了个要求,蒋经国的冷漠让她寒心

十年未见,曹秀清非常思念丈夫,很快,她就从美国飞到瑞士,转道莫斯科,回到了大陆。夫妻这么久没见了,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当年,她还和杜聿明一起去各地观光考察了一番。

接下来,杜聿明一直作为政协成员,后来还当选为人大代表。1981年5月7日,因肾衰竭,以七十七岁的高龄,在北京逝世。得到消息,杜致礼和杨振宁回国奔丧。曹秀清也给台湾发了电报,希望当局允许四个儿女和三个儿媳、女婿,一共七人来大陆参加杜聿明的追悼会。

前面所说的,曹秀清向蒋家提出的,正是这个要求。虽然当时,蒋介石已经撒手西归。接替他位置的,是他的大儿子蒋经国。但在看到曹秀清的电报后,蒋经国没有任何反应。他的冷漠,也让曹秀清彻底寒了心。

杜聿明死后,曹秀清移居香港。一年后,终于得以和台湾的儿女们见面。次年,她也成了政协委员。只可惜,不到一年,就以八十多岁的高龄病逝了。风光一时的杜家也随着她的逝去,最终化作了历史里的一抹烟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