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小艾最近被一种“怪病”缠上了,晾衣服时猛一抬头,就头晕得站不稳。

她想也许是睡眠不足,于是特地多补觉,没想到明明睡得好好的,一翻身就觉得天旋地转,还觉得恶心想吐。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连起床和躺下时也会这样,虽然几秒后就不晕了,但反反复复的,可把人折腾得够呛。

来回这么晕,让小艾忍不住担心:

“这怕不是脑子里长东西了吧,电视剧里都这么演的。”

于是她赶紧请假来了医院,检查一番后,医生笑着告诉她:

“别紧张,你这不是绝症,很可能是得了耳石症……”

小艾很好奇:

“这耳朵里怎么会有石头呢,不会是耳屎没掏干净吧?”

真不是!

这耳石,并不是耳屎的“结晶”,而是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来源:MUSC Health)

它们是一种矿物质(碳酸钙的结晶),有点像石头,所以被叫做“耳石”。

耳石很小,连芝麻粒都比它们大,却很重要,它们附着在我们管平衡的球囊和椭圆囊的表面,能帮助我们感知重力。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并根据感知重力,告诉我们人体的位置信息,以及直线上的加速度。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来源:the McGraw-Hill)

比如,我们坐电梯、坐过山车时,能感觉到上升、下降,保持身体平衡,就有它们的一份功劳。

听起来耳石挺好的,那怎么会让人头晕呢?

这是因为,它们“迷路”了。

本来,耳石都乖乖附着在耳石膜上。

但在各种原因,比如骨质疏松、局部缺血、头受到外力撞击和耳部疾病等的影响下,有些耳石就掉了下来[1,2]。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如果这些耳石没有被我们的身体吸收代谢掉,而是随着淋巴液流动,跑到管平衡功能的“半规管”里——

半规管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来源:Fauquier ENT)

就会刺激半规管里的细胞,触发“大地震”般的感觉,形成“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头一转就晕。

比如从床上爬起来、躺下,甚至坐得好好的,都会感到天旋地转地晕,持续一分钟左右后又没事了。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晕得比较厉害时,会想吐,也有人感觉走路时有漂浮感、头重脚轻、难以保持平衡等[1,2]。

而且,往往是女性更高发。

耳石症非常常见,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11-600人确诊耳石症,年患病率约1.6%;在我们当中,有2.4%的人耳石症会伴随一生[1,3]。

其中,女性的发病率更高,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1,3]。

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分泌减少,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于是耳石里的钙就容易脱落,耳石也变得不结实,容易掉下来。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既然是掉下来的“石头”引起了头晕,那么治疗也很简单——

让石头回归正途,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耳石复位。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转转转”,让耳石滚回它的快乐老家。

根据耳石“迷路”的部位不同,医生会利用手法或仪器辅助,引导你做翻转、躺下、坐起等一系列动作,让脱落的耳石回到原位[1]。

其中一些动作,实际操作非常有技术含量,必须由医生来执行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 来源:参考文献4)

大部分人经过1-2次复位后就能恢复,少数人需要多次治疗。

还有一部分人,治疗后还会有“小余震”,注意多休息,避免游泳、剧烈运动等,加上前庭康复训练,一般慢慢就会恢复。

有时还会配合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等手段,大多数人都能好转,只有极少数患者需要手术[1]。

头晕不一定是大病,还可能是耳朵里掉进了“小石头”

所以,耳石症并不可怕。

如果你也有类似症状,不必过度担心,及时看医生,赶走经常头晕的困扰吧!

审稿专家

王利一| 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3):173-177. DOI: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7.03.003.

[2]Bhattacharyya N, Gubbels SP, Schwartz SR, Edlow JA, El-Kashlan H, Fife T, Holmberg JM, Mahoney K, Hollingsworth DB, Roberts R, Seidman MD, Steiner RW, Do BT, Voelker CC, Waguespack RW, Corrigan M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Update).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7 Mar;156(3_suppl):S1-S47. doi: 10.1177/0194599816689667. PMID: 28248609.

[3]von Brevern M, Radtke A, Lezius F, Feldmann M, Ziese T, Lempert T, Neuhauser H. Epidemiology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7 Jul;78(7):710-5. doi: 10.1136/jnnp.2006.100420. Epub 2006 Nov 29. PMID: 17135456; PMCID: PMC2117684.

[4]Kim JS, Zee DS. Clinical practic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N Engl J Med. 2014 Mar 20;370(12):1138-47. doi: 10.1056/NEJMcp1309481. PMID: 24645946.

内容制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