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1982年2月4日,开国中将杨国夫病逝于北京。

这一消息当即在北京,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各路将领、高官纷纷到场,在追悼会上诉说着自己对这位老将的不舍与钦佩。

这时,一群老人闯进会场,衣冠笔挺、步履一致。

这些老人一见到杨国夫中将的遗照,步伐就变得杂乱起来。

其中有一个直接小跑着扑倒在杨国夫的灵位前,嚎啕大哭,将会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当大家知道他们的身份后,纷纷为之所咂舌。

他们居然是日本人!是日本老兵!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之暴行迄今仍令人发指。而杨国夫是我军将领,对于他的名讳,日军应该闻之丧胆才对。

那么,为何这些日本军人不远千里,前来吊唁开国中将杨国夫?

一、草根出身,毅然从军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杨国夫中将

这位杨国夫中将原名杨国富,1905年出生在中国安徽霍邱洪家集。

和大多数红军战士一样,他是草根出身,生长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生活困苦。

更为悲惨的是,他幼年时便父母双亡。若不是叔父心善收养了他,可能历史上就会少了一位中将的传说。

常说自古英雄出我辈,杨国夫并没有因为受到幼年时期困苦生活的打击,一蹶不振。

辛勤的他坚信“双手能够成就梦想”,一点一点从基层做起,最终成为了万众敬仰的“开国中将”。

18岁时杨国夫因为接受不了资本家的压榨,选择放弃织纱厂的工作,回乡做了一名雇工。这时他接触到了一个叫“

农民协会

”的组织,并且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农民协会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也是农民运动时打击封建势力的主体力量。

杨国夫在农协中,感受到了共产主义伟大的核心思想,并于1928年加入了中国

共产主义青年团

,于次年加入

中国工农红军

之后,杨国夫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随着红军一同经历了反围剿、西征入川、长征等一系列事件。

直到1935年6月,30岁的杨国夫已经是红军第一军团陕甘支队第二纵队第11大队队长,之后又升任为红军第一军团第4师第11团团长兼副团长。

期间,杨国夫在

长征途中

还留下了一段佳话。

红军为了规避国民党的围剿行动,不得不跨过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草地。

这一片草地实质是高原湿地,也就是泥质沼泽。一路上除了沼泽遍布,还有无数剧毒的蚊虫蛇草,可谓是凶险非常。

一路上杀死的牲口数量不去算,光是牺牲的红军就已经达到了数以万计的程度。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红军过草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杨国夫带领的红军队伍在全部走过草地后,根据统计

只损失了两名士兵

他这堪称神迹的统帅能力,当时便被登报表扬,并且在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这辉煌的一笔之后,杨国夫面临的并不是升官调令。恰恰相反,他居然从一名团长被降为了一名连长。

不过,他之所以降级,是因为当时红军部队在大改编,团级部队都被改成了大队,同时又取消了营级干部。

虽然如此,杨国夫将连长这个职位,做到了和其他连长不同的境界。

杨国夫被降至连长后,对组织没有哪怕是一句怨言,一直勤勤恳恳地完成着一个连长该完成的事务。

正所谓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久而久之杨国夫的能力也悄然被毛泽东发现。

在直罗镇战争中,他成为了红军作战中,

唯一一个由主席直接指挥得连长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抗日战争爆发

二、心怀国家,安定四方。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培养出一批精锐的抗日干部,杨国夫被组织安排前往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学习。

这是杨国夫第一次系统化地参加学习。

杨国夫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每天都沉迷在知识的海洋,丝毫不敢浪费自己学习的时间。

一年后,他从抗大毕业,即刻动身前往

山东清河平原地区

组织,展开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不负众望,杨国夫在今后的对日战斗中,战功赫赫。

很快,杨国夫升任副司令员,旗下所属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和“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整编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

随后,他又被调任为八路军

山东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并参与了太和镇、刘家井等对日战斗的指挥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游击队痛击日军

战争中,杨国夫灵活运用自己在抗大所学知识,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总是将关键的部队安置在关键的位置。

他在日军完全没有料想到的时候来一手神兵天降,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身处清河区任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时,杨国夫奉命开展敌后游击战的组织。

此次敌后游击战活动中,杨国夫提出了著名的“

抽出铁路地带人手,集中力量坚持平原游击

”理论,多次集中人手痛击日军,随后又由整化零,悄然消失。

这样的策略在当时是十分冒险的,因为当时我军的军事力量还不足以与日军正面交锋。

如果在我军集中人手时,受到了日军的埋伏,很可能有着全军覆没的危险。那绝对是灾难级别的意外。

不过所幸,杨国夫对战局的分析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力量,还

为今后的游击战术策划提供了先行条件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行军中的游击部队

用兵如神的杨国夫在战场上,好似极星一样的耀眼。

很快,他就被上级发现、提拨,先是升任山东纵队第3旅副旅长,清河区司令员,后任渤海军区司令员兼第7师师长,更是在抗战胜利后率军挺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师长。

而这一系列升职的背后,有那么一群日本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便是

日本战俘

三、以德报怨,以理服人。

自古以来,兵法便有“

围三阙一

”一说。

意思是说,如果围城一定要给对方留有突围的通道,以此给敌人留有生的希望,弱化他们拼死反抗的念头。

优待战俘

”政策便是由此受到的灵感,以此给了敌人生的希望,

弱化了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杨国夫深谙其道。

杨国夫在抗大进修后,深刻理解了毛泽东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便提出的“

”政策。

他以身作则,将“优待战俘”在其所领导军队上下贯彻到底。

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杨国夫却让日本战俘真的成为了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

且不说顿顿白米、白面,时不时还能沾点荤腥,能吃到猪肉,还有杨国夫亲自让人宰杀的家禽。

这真的是将“优待战俘”做到了极致。

可是正所谓千人千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优待俘虏”的政策。

杨国夫这样的行为,却也让他上级和下属的眼里颇受微词,甚至被人揣测他居心不良,说他长着反骨。

毕竟在那时候的时代背景下,中日民族矛盾已经达到了高潮,把这些日本战俘碎尸万段才是人们想要看到的。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优待政策下的战俘

一时间,杨国夫成为了军团中的

众矢之的

谁也没想到的是,杨国夫并没有用任何的言语去替自己解释,而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战场上,

日本军官依然视

杨国夫为

眼中钉、肉中刺,纷纷欲杀之而后快

在战场上,杨国夫率部队,不遗余力。

就这样,虽然有些人对“优待俘虏”这一政治决策有所看法,但对于杨国夫却也再无法有所言论。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冲向日军的战士

而在日军俘虏方面,他们对杨国夫等人的态度起初也很是恶劣。

饮食上面

绝食抗议

,对负责监管的战士也是又打又骂,嘴里高呼着“天皇万岁”、“为天皇效忠”。

这些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不相信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而且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认为杨国夫对他们这么好一定是另有图谋。

那么,杨国夫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方面的确是为了让这些

日本战俘帮助中国人民对抗日本帝国主义

,但“优待战俘”策略的另一方面却不仅仅是如此。

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与中国的民族败类!

这是毛泽东为一所日本战俘学校的题词。

这所学校的

校长正是一名日本人

,叫林哲,原名野坂参三。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野坂参三

野坂参三是一名日本共产党员。他深刻认识到,中日战争的关键并不在于两个民族的冲突,而是帝国主义侵略与被侵略国家反侵略的抗争。

尤其当他眼看着日本军人以屠杀民众为乐,而不肯对民众下杀手的日本军人就会受到处罚时,他

明白了日本人民真正的敌人

为此,他专程写信给毛泽东,

协助毛泽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势力

他于1940年3月,化名林哲到达延安,实地考察研究了半年之久。

接着,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中共中央成立一座专门改造日军战俘的学校。

这个提议,正符合了当时中共中央的思想。毛泽东对此,赞赏有加,并将这个学校命名为“

日本工农学校

”。

尔后,毛泽东便为其题了字。

野坂参三于1942年6月,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从“日本工农学校”选拔了一批反战同盟中的先进分子,在延安建立了“

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

日后的抗战里,“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中有不少成员,正是来自于杨国夫所管理的俘虏营。

杨国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特殊服务”,让这些日本俘虏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也让他们认识到了自身参加侵略战争的错误。

为了报答中国人民的以礼相待,也为了表达自身对抗日本军国主义的决心,这些战俘不仅协助杨国夫完成了诸多的日语文件翻译、协助中国军队截获日方情报,还将日方先进设备的使用及制造方法教与中方。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前线战斗、在敌后进行共产主义宣传等协助中方抗日的行为。

这些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之下,经常传出的英法美等国虐待战俘事件,就显得如此残暴、血腥;俄罗斯更是直接驱使七十万日军战俘,前往西伯利亚成为了廉价的劳工,凡是有人胆敢反抗或是逃跑的,都会化作了白雪下的某一块冻土。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中国军官在给日本战俘做宣传

对此,外国媒体曾采访过相关战俘。

他们不相信,中国会采取如此不合常理的俘虏政策,希望从中找到打击中国的舆论开端。

但是听了日本战俘的回答后,他们震撼了。

在日本战俘的口述中,外国媒体发现中国人民居然是将日本战俘以同胞对待,

不但衣食无忧,更是有着文化学习

相比其他国家那种非死即伤的俘虏政策,中国这种对待俘虏的政策可谓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至少,这是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政策。

民间也还有着一些关于日本战俘的趣闻。

1945年8月日本作为战败国无条件投降,中国以战胜同盟国的身份,按约定前往越南进行洽谈。

就在驻守在海港的

国民党60军部队与已经与日军完成了受降仪式时,一艘插着法国旗帜的船舰居然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

1982年开国中将杨国夫逝世,追悼会上闯进一群日本人,怎么回事?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60军军长曾泽生当即就意识到了来者不善,下令发出禁行信号。

但是这艘军舰却依然朝着港口驶来,

无视中方的开枪警告

“轰!”一声,该军舰不单单是无视了中方的警告,居然主动朝着中方开炮,拉响了战斗。曾泽生也不是什么软柿子任人这样拿捏,当即就率领国民党60军开始自卫反击。

奈何此次前来本就只为了受降,不论是

人员还是军备力量都时奇缺

,战斗开始不多久就步入了劣势。

就在曾泽生等人以为就要这样憋屈地落败之时,居然有

日本战俘从人群中站了出来,要求加入两军之间的战斗!

他们提议可以使用日军投降时上缴的重型武器。

本是败局已定的战斗在此时发生了质的转变,法国军舰在中日联合的新型军队下落荒而逃,

中日交接仪式至此完美收官

【结语】

不论是协助中方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日本共产主义者,还是在杨国夫陵前悼唁的日本战俘,他们都印证了毛泽东的那句话:

有一件事那是肯定的:

人民需要的永远不会是战争,他们发自内心地渴望着和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