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功绩之一,无疑是坚持主张出兵新疆,荡平阿古柏匪帮,粉碎英俄势力妄图肢解新疆的阴谋,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的光荣事迹。

另外,他还积极参与了开发新疆的活动,为新疆的近代政治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清朝是如何搞定大西北的?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左宗棠(1812—1885)

那么问题来了,左宗棠为了收复新疆,到底做出了哪些准备?收复新疆以后,又是如何恢复当地的生产建设的?我查了一下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1)“海防”与“塞防”之争

自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之后,逃亡中亚的和卓残余势力,不时犯境扰边,给新疆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一文概述:新疆“和卓”的前世今生

)。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今日平静祥和的喀什古城

太平天国起义(1851-1864)爆发后,清廷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与太平军的作战当中,西北边防事务日趋废弛。再加上南疆各级官员巧取豪夺,欺压和盘剥当地各族人民,导致整个民怨沸腾,内部矛盾日趋尖锐。

1864年,新疆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乱,

喀什喀尔、吐鲁番等地先后建立起了地方割据政权。他们打着所谓“排满、反汉、卫教”的口号,欺骗和煽动民族仇杀,新疆局势变得异常混乱。

1865年,有着“中亚屠夫”之称的浩罕国军官

阿古柏,率领军队侵入南疆。

在全面摧毁了各个割据政权后,宣布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他还将魔抓伸向北疆,先后攻占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盆地等处。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阿古柏

与此同时,英俄势力也开始打起了新疆的主意。

1871年,沙俄出兵侵占伊犁,并先后控制了北起塔城、额敏河,南至精河、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的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并向其他各地渗透(

居安思危:一文概述,近代中国的两次边疆危机

另外,各怀鬼胎的英俄两国,对阿古柏“政权均给予了大量支持”

——不仅供给其大量的军火武器,而且分别与其签订了《英阿条约》和《俄阿条约》, 在承认阿古柏为“哲德沙尔”领袖的基础上,取得了在南疆地区通商、驻使等特权。

不客气地说,此时的新疆,大有被肢解的危险。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浩罕国军队

与此同时,日本出兵图谋侵占台湾,东南海防形势日趋紧张。

因此,在清政府内部,要求加强海防的呼声也随之高涨。

直隶总督李鸿章

认为“海防西征,力难兼顾”,“移西饷以助海防”,“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

主张放弃新疆,停兵撤饷。

针对李鸿章的谬论,

左宗棠上奏章予以了严厉驳斥。

于是,一场“海防”与“塞防”孰重孰轻的争论,就此全面爆发了。

左宗棠认为,

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新疆必须收复。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反之,“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不仅陕西、甘肃、山西“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无宴眠之日”。

若此时停兵撤饷,

“我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亦恐未能宴然”,“

于海防未必有益,于塞防却大有妨碍”。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左宗棠雕像

一言概之,在左宗棠看来,“塞防”和“海防”应该并重,不应该厚此薄彼。

停兵撤饷“事关大局,不备细陈明,必贻后悔,身在事中,有不敢不言,言之不敢不尽者。耿耿此衷,良非有他。”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

他说“(我)高位显爵….年已六十有五,正日暮途长….引边荒艰巨为己任”,实有“万不容己者”,“(新疆)此时便置不问,似后患环生,不免日蹙百里之虑。”左宗棠为保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而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之心,是值得所有国人称赞的。

2)收复新疆前的准备

左宗棠的奏章,深深打动了清廷的最高层。

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指挥“陕、甘百战之师,乘锐出关”,旨在收复新疆。

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考虑到日趋衰微的国力,西征前亟需的兵、饷、粮、运等问题都非常棘手,“筹饷难于筹兵,筹粮难于筹饷,筹转运难于筹粮”。再加上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的阻拦和干扰,

左宗棠面临着非常巨大的压力。

不过,他运用自己的智慧,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就解决了兵、饷、粮、运问题,为收复新疆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1)整顿军队

收复新疆,主要敌人不仅有阿古柏匪帮,还有英俄等侵略者

。要想战胜他们,必须组织一支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能征善战的军队。

但是,新疆和甘肃等地的驻军,官员贪污成性,士兵畏敌如虎,战斗力极其低下,

无法对侵略者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面对这种情况,左宗棠对新疆当地的驻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俄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清军(1875. 甘肃)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

乌鲁木齐提督成禄麾下部队

的整顿。

早在1867年1月,清廷就命令成禄率军进驻哈密,做叶尔羌参赞大臣景廉的后援。不过,他一直以“粮运不济”为由,滞留甘肃高台,止步不前。1870年9月,阿古柏势力侵占乌鲁木齐,清政府严令成禄增援景廉。但是,成禄不仅拒不出兵,还“蓄养戏班,整日宴饮听戏”,把高台当成了自己的“养生场所”。

成禄的部队不仅战斗力低下,

“吃空饷”现象也十分严重。

“一军十二营,现存实数不过五六营,且尚多冗杂”。愤怒的左宗棠特别上书,要求严查成禄。很快,清廷将成禄革职拿问,将其麾下的十二营“并成三营”,划归给景廉节制和调遣。

除了成禄之外,督办兰州防务的穆图善的部队也得到了整顿。

除了他率领的吉林、黑龙江马队千余人以外,步兵“概予遣散,以节虚糜”。

对驻扎在新疆的景廉、金顺、文麟的军队,也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

——景廉和金顺的部队,一度被压缩为19营;文麟的部队除吉林、黑龙江马队外,其余一律裁汰遣散。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西方列强,清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另外,他对自己麾下的西征军,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

除了剔除空额,遣散老弱之外,他规定“凡不愿出关西征的,一律资遣递送回籍”,“既经整编成军,即不准擅离营伍,违者重惩”。

他要求西征军各部官兵不得到处勒索和骚扰当地百姓,“违者严惩不贷”;军官不许克扣士兵粮饷,“如遇此等情事,准许勇丁呼诉….上级定然代为作主”。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整顿后,左宗棠集结起了一支约七八万人,

由汉、回、满等多民族爱国官兵组成的战斗力颇为强悍的部队。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旧照片中的左宗棠西征军

2)多方筹措军饷

西征军下设130个营,官兵合计七八万名,每年需要饷银至少600余万两,再加上运粮等经费的支出,一

年共需军费实银800余万两。

但是,当时清政府的财政已经非常困难,中央能给到的支持,可谓杯水车薪。

除了中央,地方上的支持也颇为有限。

大后方甘肃“瘠苦甲于天下”,“通省丁粮一岁仅20余万两”,后来连20万两也收不足了;陕西省的财政比甘肃稍好一些,但每年的地丁收入也不过40万两。因此,仅凭陕甘两省无法有效解决军饷供应问题。

于是,清政府不得不命令各省“协饷支应”。

但是,各省及海关的协饷,因各种原因常常不能及时到位;再加上李鸿章为“海防”同左宗棠争饷,

西征军军饷的筹措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因此,左宗棠不得不申请朝廷,

允许自己向国外银行借款。

1867年1月,清廷命令户部拨银200万两,“并准其借用

洋银500万两

,各省应解西征协饷提前解拨300万两,以足1000万之数。”6月,左宗棠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500万两,年息10%,由各海关关税收入作担保,分七年还清。

1875年4月,他向英国怡和洋行

借款100万两

,英属印度丽如银行借款200万两,年息10.5%,期限三年,由各海关关税担保。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汇丰上海(1865)

1878年,左宗棠专程致函“红顶商人”胡雪岩,嘱其向华商议借银款,“设立公司,纠集众商,凑资待借”。9月,胡雪岩在上海组织了一个专办借款的乾泰公司。不过,当华商只凑到175万两而心存犹疑时,汇丰银行主动以同等数目“附入华股出借”。

这次西征借款合计300万两,华商、汇丰各占一半。

1881年,左宗棠再次向汇丰银行

借款400万两

,年息8%,期限6年,原拟以陕甘藩库收入担保,而实际上以海关关税收入扣抵。

为了西征,左宗棠先后向洋商借款6次,总额达到1595万两,占西征军需总额的15%。

其中,借款中有1385万两(借款总额的87%)是作为进军收复新疆的军费。考虑到当时的国情,为了让收复新疆的事业不致功亏一篑,左宗棠借外债解决军饷的举措,我们应予以充分理解。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1875年的左宗棠

3)打通运输通道

饱经战乱的新疆,人民流离, 土地荒芜,交通不便。

因此,军粮的采购和转运,都非常困难。对此,左宗棠有着清醒的认识。

军粮的采购和运输,是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西征军将士约有七八万人,每月需军粮400万斤,马料50万斤左右。如果在湖广、四川等地采购,粮价便宜,但转运成本非常昂贵。西征军帮办袁保恒(1826—1878)提出了“从甘肃凉州、甘州、肃州等地采购粮食,采用骡车运输”的方案,但被左宗棠一票否决。

左宗棠指出,经历战火摧残的甘肃各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远没有得到恢复,在甘肃当地采购军粮无异于“夺民食”。因此,西征军的军粮,

主要选择在宁夏、包头、归化(呼和浩特)等地进行采买。

另外,外蒙古的

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

等地,也承担了部分西征军军粮的筹措工作。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具体位置(图片via:地缘谷)

左宗棠还认为,运粮“用骡车不可行”。

骡车运载力有限而消耗巨大,运粮队伍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所载的粮食就已经消耗不少;再加上关外多砂碛, 无水、无草,不宜行车。骡车的性价比非常低。

左宗棠建议,

运粮“宜驼不宜车”。

每驼负重500斤,日行70里, 食料3斤,加盐少许,五驼一夫,有水草的地方,可以白天放牧,晚上赶路,不用粮料。两相对照,关外砂碛之地, 驼运远胜于骡车。即“转运以驼为宜, 次则驮骡, 次则骡车”。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截至1876年3月,哈密存粮合计2000余万斤,俄国人索思诺夫齐运至古城的粮食约400万斤,巴里坤运往数百万斤,再加上古城和巴里坤各积贮粮食11000余万斤,充分保证了收复新疆的顺利进行。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西征军的军用机械

3)挫败英俄侵略者的阴谋

为了顺利收复新疆,左宗棠制定了“缓进急战”的战略。由于准备工作充分,作战方针正确,将领指挥得法,士兵浴血奋战,

盘踞北疆的阿古柏势力,遭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为此,英国通过李鸿章为阿古柏乞降“立国”,准其“投诚作为属国,祗隶版图,不必朝贡”。

对于英国人的“小心思”,左宗棠可谓心知肚明。

他认为,“威妥玛(英国驻华公使)即代阿古柏乞降,又称阿古柏为喀王”,“若不知吐鲁番、南八城为我疆土,帕夏(指阿古柏)为我贼也”,“对于‘归我故土,缚献逋寇’只字未及,是何居心,令人莫测”。

他深入分析认为:“俄、英共争印度数十年矣,印度东南之地为英所有”,“俄国觊觎西北之地,英国代阿古柏乞降,其目的在于阻止我国收复新疆”,“更欲我保护彼疆不被人侵扰”,“保其印度腴疆耳”。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电影《红河谷》里的英军形象

为了打消清廷的顾虑,

他特意致信恭亲王奕䜣:“南路贼(阿古柏)势重在达坂即噶逊营、吐鲁番、托克逊三处,官军南下,必有数大恶仗,三处得手,破竹之势可成”。“(西征军)只要粮、饷、军火应手,不致久滞戎机”,“无须英人代为过虑也”。

考虑到英国代阿古柏乞降“立国”一事恐怕动摇军心,左宗棠特地命令前敌总指挥刘锦棠:“阿古柏窃据数城十余年,为我必讨之贼….近来英人进京,似专为阿古柏乞降,骄气稍敛….我决心在明春进兵南疆,战阵之事,权在主兵之人,非他人所可参与”。

一言概之,如果南路军进攻顺利,英国便无计可施了。

1877年4月14日,进军南疆的战斗正式打响。

西征军势如破竹,连克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地,全歼阿古柏主力,南八城“门户洞开”。犹如惊弓之鸟的阿古柏服毒自杀,其残部几近全线崩溃。

12月28日,沦陷12年的喀什噶尔重回祖国的怀抱,阿古柏势力被彻底摧毁。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清军收复新疆示意图

不过,尽管阿古柏势力被尽数歼灭,但沙俄仍旧赖在伊犁,拒不交还中国。

1878年6月22日,清政府派崇厚(1826—1893,晚清外交官)为全权大臣,赴俄办理收回伊犁事宜。10月2日,他和沙俄签订《里瓦机亚条约》,以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为代价,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

左宗棠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

“我得伊犁只剩一片荒郊,北境一二百里间皆俄属部,孤注万里,何以图存?”“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乃遽议捐弃要地,餍其所欲,譬由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曷极!此可为叹息痛恨者矣!”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曾纪泽(1839—1890,晚清外交家)

1880年,清政府派曾纪泽(1839—1890,晚清外交家)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与此同时,左宗棠兵分三路,命大军向伊犁方向挺进。为了鼓舞士气,他亲自由肃州出发入疆,坐镇哈密以示声援,表现出了血战到底的决心。沙俄闻讯后,不仅火速增兵伊犁,甚至派舰队滋扰海境。

迫于形势,清廷不得不提前召回左宗棠。

不过,早已被俄土战争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沙俄,在得知左宗棠入京后,反而担心中俄全面决裂,因此在谈判桌上做出了不小的让步。

1881年2月,双方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

中国尽管在赔款上有所增加,并不得不割让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但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额的大片领土,还在领事等问题上收回一些利权。

面对新条约的签订,左宗棠的心态颇为复杂。

他一面说“界务无损”、“商务亦尚相安”,但在一年多后致信刘锦棠时又说:“伊犁仅得一块荒土,各逆相芘以安,不料和议如此结局,言之腐心!”

4)新疆大开发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不仅革除了传统的军府制度和“伯克制”,还改革了当地的田粮制度,主持了一系列基建建设,为新疆建省奠定了比较强大的物质基础。

1884年11月,新疆省正式建立。

1)安置难民,积极组织修渠垦荒事宜

对于西征过程中解救出的难民,

左宗棠主张一律遣返回原籍,并发给赈粮、籽种、牲畜等,使他们能迅速恢复生产。

一部分原在喀喇沙尔一带游牧的土尔扈特人,为躲避阿古柏势力的迫害,被迫逃亡到库尔喀喇乌苏,“转徙流离, 困苦已极”。待新疆局势稳定后,他们要求返回原籍,左宗棠奏请照准,除发给赈粮外,还续发赈银4万两,以备购买帐房、种羊、种子等,使其能安置生活。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位于哈密的“左公柳”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

左宗棠组织各族军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哈密修石城子渠;镇西厅修大泉东渠;迪化修永丰、太平二渠,安顺一渠;绥来县修长渠;奇台县修各渠;吐鲁番所属渠工之外,更开坎儿井185处。….皆各防营将领,督饬防营兵勇,轮替工作。其兼用民力者,给以雇值。”

由于垦荒和农业生产的陆续恢复,当地赋税收入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在1878—1879年间,南北疆共征收粮食261900余石,征收厘金18万余两,征收的粮食供给驻军食用而有余。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嘉峪关丝绸之路群像中的左宗棠

2)推广蚕桑产业

除了兴修水利和垦荒种植外,左宗棠还命令哈密、吐鲁番、库车、阿克苏四地,先行建立蚕织总局,统筹种桑、育蚕、织绸等产业的推广与发展。

截至1880年,当地共计已经接枝或种活桑树806000株。

为了提高养蚕技术,左宗棠从浙江湖州“雇募士民熟悉蚕务者60名”,随带桑秧、蚕种、蚕具前来新疆的哈密、吐鲁番、库车、阿克苏蚕织总局,教民栽桑、接枝、育蚕、压条、“浴蚕、饲养、煮茧、织造诸法”,“缠民勤习工作,可收事倍功半之效。”

左宗棠认为,将种桑养蚕的事业推广到新疆南北两路,且耕且织,足以富民,兼可将生丝出口,获利更多。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新疆丝绸

3)厘定币制,筹建铁厂,制造农具

在乾隆先后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后,为了使新疆币制与内地统一,回收了以往通行的“普尔钱”,

改铸“乾隆通宝”,每枚重二钱。

左宗棠收复南疆后,命人在阿克苏按照乾隆制钱型式,铸造新制钱,

每枚重一钱二分,

“不准增减,以昭划一”;重二钱的乾隆制钱,“许民间作两钱使用”。

阿古柏入侵新疆后,铸有“天罡银币”,每枚重五分,“式圆如饼,中无方孔,不类钱形,分量任意减低,图售其奸,故市价相权,不能允协,民以为苦”。左宗棠认为,“应改造银钱,以平市价而利民用”,便“饬兰州制造新式铜模,交张曜督局依法试制”。新银币每枚重一钱,能抵二枚天罡银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制银币逐步取代了“天罡银币”。

另外,

左宗棠在新疆积极筹建铁厂,制造了大量农具,供各地农民使用。

他命令属下:“乌鲁木齐旧有铁工厂虽已关歇,本地应仍有铁工可以雇佣,开采铁矿,设立铁厂是当前要政。开厂应“招商办理, 乃期便利,一经官办,则利少弊多”。坦诚说,他的这些观点和做法,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民国时期的左宗棠传记作品

4)修筑道路,便利交通

新疆广袤千里,山岭高耸,沙漠戈壁纵横,交通极为不便。

为了西征的正常进行和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左宗棠率领西征军在新疆各地修筑道路,便利交通。

从哈密到巴里坤道路300余里,但须翻越天山,重峦叠嶂,峭壁悬崖,道路险峻。左宗棠命部下凿山开路,并在最险峻的山道建立护栏。尽管工程艰巨,但便利了后世。

事后,左宗棠亲自撰写《天山扶栏铭》,以示纪念。

一文概述: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

《天山扶栏铭》书法作品

另外,左宗棠命令部下在南疆各城之间,设立驿站以供传递文书情报,并在驿站附近建筑房屋,专供行商过客歇宿,过往旅客按车马人数收费,取费低廉。

伴随着新疆内外交通的恢复,军队调动更为顺畅,经济与文化交流也变得更为便利,对新疆的开发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结语

19世纪末,在清朝内忧外患严重,阿古柏和英俄侵略者将要肢解、分裂新疆的危难关头,左宗棠以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

为新疆收复后的政治、经济建设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文纵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前世今生

读书笔记:数据概览,新疆与历代中原王朝间的政治关系

读书笔记:关于新疆,我们一定要提前了解的几个“历史常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