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整个明王朝就垮了,因为魏忠贤处理好了一件事

在大家的印象里,魏忠贤一直是作为奸臣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他大权独揽,号称“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朝中大臣们的生杀大权,是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刽子手。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整个明王朝就崩塌了,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边疆上战事接连败退,丢城失地,最终丢掉了朱元璋建立的两百七十年基业。

那么,魏忠贤到底做了什么,能够在明朝晚期支撑危局,其实也很简单,他只处理好了一件事情,便让大明朝和皇帝高枕无忧。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整个明王朝就垮了,因为魏忠贤处理好了一件事

一、魏忠贤与东林党的生死交锋

魏忠贤本来是一个市井之徒,依靠着坑蒙拐骗艰难度日,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了,就把心一横,切掉了命根子,进宫做了一名太监。

依靠着明熹宗在背后撑腰,与客氏狼狈为奸,在宫中作威作福,笼络人心,排斥异己。

魏忠贤对于明熹宗言听计从,用各种方式来满足对方的喜好,让其在荒淫无道的生活中,越陷越深,最终将朝廷的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不仅豢养了一大军士谋士,还与朝廷里面的某些官员狼狈为奸。

最终,魏忠贤彻底成为了明熹宗在朝廷上的代言人,依靠各种毒辣的手段迫使群臣屈服,特别是在与东林党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和作用,迫害了一大批东林党人,导致整个文官集团人人自危,不是投靠了他的门下寻求自保,就是被迫辞职还乡。

在魏忠贤的打压之下,文官集团特别是以江南文人为首的东林党人士受害严重,反抗起来也是特别地猛烈,不过在魏忠贤最得势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反抗最后都只为自己带去了杀身之祸。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整个明王朝就垮了,因为魏忠贤处理好了一件事

二、魏忠贤如何保证明朝不倒?

奇怪的是,魏忠贤虽然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却让明朝得到了极大的安稳,不仅农民暴动少了很多,边疆隐患也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甚至还打赢了好几场大战,让建州女真一时之间拿明朝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那么,魏忠贤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做到让大臣们人人怨怼而让皇朝政权得到巩固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一直以来,明朝的文臣都与皇帝对着干,不论是张居正,还是东林党人,他们一生最大的乐趣不是为了稳固明朝的统治,而是如何从皇帝手里争抢权力,如何与皇帝作对,当皇帝过不上舒服的日子。

有时候,东林党人不顾客观事实,为了反对而反对,让皇帝的很多有建设性的想法都只能胎死腹中。

很多人都认为明朝的皇帝不如满清的皇帝上进,积极进取,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

在#花样历史君#看来,明朝的好几个皇帝,在刚刚继位时,都很有干劲儿,想要通过努力让明王朝再一次强大。

然而,当心中的想法与大臣的利益相违背的时候,大臣们就群起反对,一来二去,让皇帝心灰意冷,干脆去找各种法子享乐算了。

魏忠贤上台之后,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压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不仅在政治上打压他们,更在经济上掠夺他们。

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江南是整个明朝最为富庶的地区,魏忠贤就安排人到这里征收富人的赋税,而对于当地的穷人或者其他地方的老百姓,所征收的赋税是极少的,这就有点“劫富济贫”的味道了。

由于江南的大户人家、富商、大多与官绅勾结,很多人本身家里经营着庞大的产业,又在朝廷里面做官,所以,这些盘根错杂的关系,让江南的文臣们很没有志气,只有眼前的苟且与利益。

魏忠贤的这些做法自然在江南地区引起了极大的反感,不过这种反感只是局限于中上层社会阶层,与赤贫状态下的普通百姓并没有多少瓜葛,所以,争斗只是局限在极小的范围之内。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整个明王朝就垮了,因为魏忠贤处理好了一件事

三、魏忠贤死后的明朝政府

而在魏忠贤死后,江南的文臣集团再一次在朝廷上占据了上风,一改魏忠贤之前的作风,大量减少江南大户人家的税收,而将税收增加到普通老百姓或者其他落后地区,最终激起了民怨。

魏忠贤死后三年多的时间里面,明王朝的农民们就蠢蠢欲动了,特别是中原、西北等落后地区,吃不饱穿不暖的农民们,在天灾人祸面前,只有铤而走险,纷纷举起义旗,起来反抗明朝政府的统治。

由于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少,朝廷所征收的税收并不能支撑整个帝国的开支,所以,之前还有盈余的国库迅速被消耗得一干二净。

朝廷没钱,向老百姓征税,老百姓起来反抗,朝廷花钱派兵镇压,这样一个死循环就此展开,最终要了明朝和崇祯帝的命。

而那些东林党的江南文臣呢?在这场改朝换代中,除了极少数死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下,大多数投靠了满清,成为屠杀汉人的帮凶与走狗。

小结

魏忠贤因为打压文臣,向江南的富户收税,稳定了明朝的统治,维护了皇帝的权威,却损害了江南文臣们的切身利益,于是在后世的各种史籍中,大肆抹黑。

当然,魏忠贤本人确实也有不足之处,在后宫争斗中,为了维护客氏的地位,残害了不少皇帝的妃嫔,导致明熹宗无后,这也是不可原谅之处。

参考资料:《明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