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最终会爱上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看看你父亲就知道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懵懂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原生家庭常常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Freud曾经指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不少人都曾经出现过俄狄浦斯情结。

这个情节大概是,指男孩会对自己的母亲产生生理上的幻想,这一直是一个比较隐晦的话题,因此也有不少人无法接受,认为这是一个不科学的理论。

你最终会爱上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看看你父亲就知道了

在发展心理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个理论理解为,男孩为了得到母亲全部的爱,对父亲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憎恨。

但是这种憎恨的情感是在无意识下产生的,他们也会在后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压抑自己这种不正确的想法,同时也害怕父亲会因此报复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俄狄浦斯情结确实是一个能够经得起考验的理论。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我们每个人都会与父母产生一些必然的矛盾。

你最终会爱上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看看你父亲就知道了

而现实中也有一个非常残酷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拥有想要的一切。即便是家境优渥的人,也会有一天需要面临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当自己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深深的失落感。但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够得到满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童年时期我们与父亲的关系很有可能会决定我们今后的人生。

如果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男孩能够被父亲所征服,同时获得父亲所给予的爱,那么他就会顺利度过这个尴尬的时期,同时对自己的性别产生深深的认同。

如果男生没能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时期,就会变得格外恋母。

你最终会爱上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看看你父亲就知道了

这样的男孩很难融入社会,有时也会受到一些来自外界的歧视。因为从小缺失父爱,他们会缺乏一些较为显著的男性特。如果一个男孩与自己的父亲格外疏远,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出现下面提到的这些问题。

因为男生没能顺利度过俄狄普斯时期,因此他仍然过分依赖自己的母亲。

这种心理上的不成熟会让他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做事情也常常趋于保守,不敢进行突破与创新。现代不少女生所诟病的妈宝男,就是这类人。

这样的心理也会影响这些男生的婚姻生活,让他们无法很好处理自己的婚姻家庭与原生家庭。

你最终会爱上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看看你父亲就知道了

过分在乎与母亲的关系,会让男生将母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这段婚姻便很难走向幸福。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类男生在选择自己的伴侣时,通常会选择那些年龄稍长,或是看起来比较成熟,与自己母亲有某些相似特征的女生。

但是他们自己又是十分幼稚的,因此常常会给自己的伴侣造成伤害。这种心理同样也会出现在女孩身上,为了得到属于父亲的爱,一些女孩也会对自己的母亲充满敌意。

曾经有位女生就是因为没能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导致她今后的人生非常失败混乱。其实已经40多岁,她还是没能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幸福回忆。

你最终会爱上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看看你父亲就知道了

造成悲剧发生的根源,就是因为他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没能如愿得到属于父亲的关爱。因此成年后,她一次又一次的去与那些冷漠的已婚男人纠缠,想要再次重现当年的场景,并改变当时的结局,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魅力。

但一个女孩与自己的父亲过于亲密也不是一件好事,在懵懂无知的情况下,女生也会变得想要刻意展示自己。

也有一些女生发自内心的抗拒这种特殊的亲密,因此她们会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加没有魅力,打消其他男人对自己的想法。

不过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在幼年时期,往往会更加的排斥的是与自己性别相同的父母亲呢?

你最终会爱上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看看你父亲就知道了

其实在心理学中,还有一个被称为反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只不过这种心理通常发生在那些家庭并不幸福的人身上。

当我们对善恶是非有一个较为懵懂的概念时,我们已经会对家中的家庭成员作出判断。如果异性家长的脾气不好,我们就会发自内心地对其产生厌恶,从而更加认同与我们同性别的家长。

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那些并不认同自己父亲的女生,长大后往往会选择一个类似于父亲的男生作为伴侣。

这并不是因为她喜欢对方的这种行为,仅仅是因为她们认同自己母亲的做法,因此在选择伴侣时也会更加向自己的母亲靠拢。

你最终会爱上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看看你父亲就知道了

有一些人甚至会被这种心理束缚住,不愿意选择健康良好的伴侣。她们不愿意背叛自己所认可的家长,无法接受自己独自享有幸福。

如果没能成功度过狄浦斯情结,我们便会不断地阻止自己走向成功。综上所述,你会爱上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看看你父亲就知道了。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