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偏离中原的燕国,演绎了几百年恢弘的诸侯兴衰史

偏离中原的燕国,演绎了几百年恢弘的诸侯兴衰史

燕国的位置偏离中原,位于春秋战国时代主流区域的东北方向,邻近大海,也邻近北戎蛮荒之地。或在中原人的观点中,燕国就是山那边的国家,远到几乎可以是不存在。但是,燕国真的就这么不重要吗?

周武王周成王时代,在王室们的战略地图中,大家都非常重视东方和北方的土地,第一是殷商旧族逃奔的方向就是东北,第二是北方散居着大量戎狄族群,对周王室造成了极度的困扰。

周天子要在东北之地分封燕国,还要在燕国以南分封齐国鲁国,以形成从北向南的战略纵深,显然要在这个区域彻底建立周人的坚实力量。而在燕国往镐京城的道路上,又有晋卫宋虢等强国,星罗棋布的分封模式,周天子们是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北方的,而在南方,除了楚国以外,不过就是一些江汉地区的姬姓封国,在镐京城往南方的道路上,有着秦岭淮河一线的众多山川阻隔。

偏离中原的燕国,演绎了几百年恢弘的诸侯兴衰史

南方,在周人的整体意识中,虽不属于主流族群,但南方对周人是造不成彻底威胁的,当然后来的楚国崛起或在周王室看来,不过就是个意外。北方,才是战略的重中之重,因此很有可能历代周天子们,都在对北方诸侯国们重点关注,比如晋国虢国还有后来很快发展起来的齐国,大致都更为靠近北方。

只是燕国跟这些诸侯国相比,是属于北方偏远的偏远地区,晋国齐国乃至郑国,都相对要靠近中原得多,其间几乎没有连绵不断的高山大川,即便是有太行山泰山之地,也还有峡谷小道可穿越,而这些峡谷道路,又多为诸侯们所占据,还为这些峡谷之道的归属发生了众多抢夺战争,比如肴函之地,比如江汉诸姬所占据的地盘,比如泰山的齐鲁边界,比如太行山的晋宋卫齐燕等边界之地,都是战争的多发地。

历代周天子乃至众多诸侯们,对北方戎狄族群和东方夷国发动的战争至少不下百次,而对南方之地的用兵也就不过十来次。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还在于整体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发展,在齐鲁之地向北即是燕国地界,而齐鲁之地、晋豫之地,甚至在后来的江浙之地,都有上古文明遗址,这些文明遗址所处的位置大多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燕国之地恰好不在这个区域内。

偏离中原的燕国,演绎了几百年恢弘的诸侯兴衰史

所谓南蛮北狄,南方的楚国人被认为是蛮子,北方族群则被认为是戎狄,燕国的位置距离戎狄最近,是周人对阵戎狄的前锋战线。南方虽荒蛮,但江河密布、丛林繁茂,各种资源都相当丰富。北方之地则是相对苦寒,又因燕国临近大海,多盐碱之地,可利用的土地就更少。更重要的是燕国数百年间,皆在作为中原诸侯的北方屏障,密切关注着戎狄人的动向,跟中原诸侯的交集相对就要少得多。燕国在很大程度上,于中原人而言,山那边的国家,或都不属于周人的国家了。

但燕国若不在这个区域,驻守重要关口,控制北方的道路,戎狄也即能迈过燕山太行之地,大面积的南下进攻中原,更为严重的则是在东北方向殷商旧族,必然就会与戎狄里应外合,真正的来一场卷土重来。燕国不重要吗?当然不是。若非燕国的存在,中原诸侯国们哪里会有时间去安心的争夺霸主之位,哪里有时间去召开盟会,哪里有时间去安心的发展起来。齐桓公在称霸中原时,还亲率大军到燕国,帮助燕国抵御山戎孤竹,就是这样的道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