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局势逐渐开始稳定。那些戎马许久、在战场上拼命的将士们终于有了空闲,得以返乡探亲。

我军将领易耀彩就是这群将士们中的一个。

1953年,易耀彩接到了组织的通知,被选派到苏联学习。在出发之前,组织上特意批准他放假一段时间。

当时,易耀彩心头最想做的事,就是回一趟自己的老家。

从1934年他跟着红军长征至今,已经19年了,期间从未回过家。

很快,易耀彩带着妻子范景阳,一起回老家江西泰和。一来是思念家乡,二来也想祭奠一下他的父母亲。

当他站在自己老家宅子门口的时候,竟有些诧异:他本以为家中老屋早就没有人居住了,一定是破旧不堪,杂草丛生。

而眼前的老宅看起来干干净净的,明显是有人打扫过的样子。

就在易耀彩奇怪的时候,一个身形清瘦、眼眶凹陷、衣衫破旧的妇女从宅子的内屋走了出来。

而且,这位妇女不是别人,正是易耀彩离开老家之前的妻子——张凤娥。

此时,易耀彩身边站的范景阳,也是他的妻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个开国少将竟然公然娶了两个老婆?易耀彩携新妻回老家,却遇旧妻,他又会如何做?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易家旧宅宗祠

今天笔者带领大家走进开国少将易耀彩的故事。

一.“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易耀彩出生在1917年的江西省泰和县,小时候家境还算可以。不说大富大贵,但是吃得饱穿的暖,父母还送他去私塾读过书认过字。

当时中国封建社会,有养童养媳的风俗。

大概在易耀彩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回家,他的家里多了一个小女孩。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易耀彩肖像图

这女孩就是张凤娥,是被易耀彩的父母好心收留的。

张凤娥11岁那年,北方的旱灾严重,她跟着家人一起逃难到了江西泰和。

然而,她和家人走散了。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她举目无亲,不知道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候,她遇到了易耀彩的父母。易耀彩的父母看她可怜,加上正好易耀彩也缺一个童养媳,于是把她带回了家。

张凤娥就这样,成了易耀彩的童养媳。她比易耀彩大上三岁,来到易家之后十分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给易耀彩做饭、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从不含糊。

对于易耀彩而言,他当时的年纪太小,对“媳妇儿”根本没有概念。

在他看来,张凤娥只是突然出现在他家里的玩伴、姐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易耀彩老家的“农民暴动”

等到易耀彩的年纪再大了几岁之后,他的父母希望他可以和张凤娥办事成亲。

这样,张凤娥就可以为易家延续香火、传宗接代了。

但是当时的易耀彩并不想这么做,不过他没拗得过父母,还是和张凤娥完婚了。

不过两人只是举办了仪式,并未有夫妻之实。

人生充满了变数,尤其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张凤娥以为结了婚,未来的日子就多了一个丈夫,但是却没有想到,她的丈夫很快就离开了她的身边,且一走就是19年。

丈夫再回来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年近五十的苍老妇人,而她的丈夫身边已经站了一位光彩照人的新人。

张凤娥在看到易耀彩身边的范景阳的时候,便已经懂了,自己的丈夫早已将自己忘记。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易耀彩,易耀彩离开家的时候是1934年,当时他不过才17岁。

离开家这么多年,他以为张凤娥早已改嫁,哪里想得到她还在老宅苦等自己回来?

那么,易耀彩当年为什么突然离开自己的新婚妻子?

二.年少勇猛“红小鬼”,革命干劲儿始终足

易耀彩的离开,可以说是主动和被动原因的结合。

1929年,12岁的易耀彩参加了泰和县“农民暴动”的革命;次年他便加入红军。

之后他的军旅生涯就开始了,成了江西省万泰县独立团特务连的一名战士。

在战场上,他表现十分勇猛,很快就被晋升为副班长。

后来,他一路做到了连队指导员。每次打仗,不管情况有多危险,他总能化险为夷。

当时,有不少首长都十分喜欢易耀彩这个“红小鬼”。

他十分勇敢,参加“农民暴动”、替红军送信。

他这样的行为被国民党的“还乡团”(由一些地主、恶霸组成,跟随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作眼中钉,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中共苏区旧址

但是因为当时红军还在中央苏区,国民党的“还乡团”不敢轻举妄动。

易耀彩的父母看到儿子这么勇敢很自豪,同时不禁为他的人身安全担忧。

但是他的父母没有想到,儿子参加革命,先给他们引来了杀身之祸。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被迫开始长征,易耀彩也踏上了长征之路。

临出发之前,他告别父母和张凤娥,但是却没有想到此次和父母的告别将是永别。

易耀彩和红军离开之后,国民党的“还乡团”立刻就冲到易家,将易耀彩父母抓捕。

这些“还乡团”没有少吃红军的苦,自然对于红军恨之入骨。

他们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了易耀彩的父母,将他们钉在门板上,然后沉入湖底。

当时,张凤娥因为在邻居的帮助下躲了起来,这才算是逃过一劫。

后来村里的邻居们帮着张凤娥,把易家夫妇的遗体下葬。

此时,整个易家只剩下了张凤娥一个人,邻居们便劝她趁着年轻赶紧改嫁,毕竟易耀彩是死是活也说不准。

但是,张凤娥拒绝了。她选择居住在老宅,一直等易耀彩回来。

那么,易耀彩在参加长征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他是如何从一个“红小鬼”成为“开国少将”的?

长征前夕,闽赣军区的第21师和第23师被整编为红八军团。易耀彩出任了红八军团的青年干事。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当时整个红八团有一万多人,但是装备枪支却只有不到三千支。由于装备有限,枪就只能给有经验的战士,易耀彩只分到了一把标枪。

很快,易耀彩迎来了一场十分艰险的战役——湘江战役。

国民党在红军前往湘西的路上,布置了四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于1934年的11月中旬,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三道防线之后,从湖南省南部向广西省的北部前进。

中央军委决定,从全州和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

这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役。

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将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红军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原本在渡过湘江之前,红军长征的人数是8.6万,湘江战役战役之后只剩下3万多人。

以易耀彩在的红八团为例,湘江战役之后,原本一万多人的红八团只剩下了1000余人。

易耀彩能活下来是幸运的,但是他亲眼目睹了那么多战友惨死,默默的心底发誓,一定要为战友报仇!

湘江战役之后,中央于同年12月18日召开了黎平会议.

党中央对余下的部队,进行了新的整编。

当时,易耀彩在的红八团被并入红五团,然后继续长征。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湘江战役图片

但是因为长征的时候草地湿润加上蚊虫叮咬,易耀彩得了疟疾,情况很不好,浑身抽搐发冷。

他不想拖累战友,不希望延缓大家前进的步伐,于是他便提出让组织把他放在途经的老百姓家里。

当时易耀彩的舅舅和他一起参加了长征,坚决不同意易耀彩的决定。

当时舅舅对他的提议,严肃回复道

你父母将你托付给我,你留下就是死路一条,我就是背也要把你背出草地!

红军长征的时候条件艰苦,没有吃的没有喝的,经常啃树皮,有的人甚至连草鞋都吃了。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红军英勇身姿

为了给易耀彩补充营养,他的舅舅最后把腰上的皮带剪下来,给他熬了一锅“补汤”。

然后,舅舅一路背着他,努力追赶部队的步伐。这才算是让易耀彩捡回了一条命!

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因为政治立场坚定、表现十分出色,1936年易耀彩被组织上调任军委一局二科的科员。

同年五月份,毛泽东在延安县的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

会上,毛泽东指出:

必须要大量的培养干部,党要有成百上千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地送到各方面的前线上去。

没过多久,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成立了,1937年1月易耀彩作为首批学员,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毛主席讲话

同年九月份,他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的作战科长。

次年1月,担任晋察冀军区34大队的大队长的他,带着34大队在平北地的赤城境内打了十几次的胜仗。

他带着部下经过龙门所、兵临赤城城下,利用俘虏顺利地叫开城门,指挥自己的手下趁机攻进县城。

这次战役,他带领战士,击毙和俘虏二百余人。剩下的敌人弃城而逃。

之后,他更是跟着聂荣臻将军,在山西的五台山多次和日军展开争斗。

易耀彩打仗很机灵,总是能想办法打的日军出其不意,措手不及。

他战绩十分显赫,比如他在担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的时候,指挥军团激战数日解放了察北地区的重镇张家口。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聂荣臻将军

而晋察冀地区的日伪军只要一听说“易耀彩”这个名字,就吓得浑身发抖。

对于易耀彩的工作,党中央和组织是一百个放心;但是对于他的生活,组织还是有些担忧的。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易耀彩23岁这一年,已经是晋察冀第五军分区的参谋长了。

他的父母都已经为了革命牺牲,组织上很关心易耀彩的私人生活,

于是决定替他安排一次相亲,解决一下他的终身大事。

三.一见钟情,一婚定终身

正是这次相亲,让易耀彩结识了他现在的妻子范景阳。

实际上,组织为易耀彩安排的相亲对象并不是范景阳。组织上为易耀彩安排的是当时晋察冀军区修养一连的张医生。

但是张医生第一次相亲,实在太紧张,于是就拉上了当时在休养一连实习的司药范景阳。

范景阳本来不想去,但是经不住张医生的请求,最后还是陪着她一起去了易耀彩的参谋长宿舍。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见面的过程中,张医生有点紧张,不怎么开口讲话。易耀彩也不是一个外向的人,于是气氛搞得十分僵硬。

范景阳在两人之间活跃气氛,最后才打破了尴尬。

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易耀彩没有看上张医生,反而看上了活泼大方的范景阳。

这次相亲之后,过了大概一个月,当时组织科的科长肖时任找到了范景阳。

肖时任直截了当的对范景阳说道:

范景阳同志,你的家庭背景我们都调查过了,你可以准备结婚了。

范景阳的家庭背景可不一般。

她是河北阜平十分有名的“范家三姐妹”之一,有两个姐姐。

大姐范景新嫁给了王平(后来的开国上将);二姐范景明嫁给了王宗槐(后来的开国中将)。

至于范景阳,她在两位姐姐都参加革命的熏陶之下,也十分勇敢的加入革命。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范家三姐妹

参加革命之后,因为她是个女同志,被组织上就安排去了白求恩医科学校学习。

毕业之后,她被分到了晋察冀第五军区司令部的医疗部门,负责司药工作。

正是这样,她才认识了张医生,然后又被张医生拉着去和易耀彩相亲。

不过她当然没有想到,易耀彩竟然对她一见钟情了!

所以肖时任通知要她结婚的时候,她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结婚?和谁?

肖时任答:

还能和谁,易耀彩参谋长,他啊,看上你了!

范景阳的大脑一片空白,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此前,她没少听说易耀彩的光辉事迹,他才23岁就做了参谋长,自然是十分厉害的。

但是她和易耀彩不过一面之缘,这突然就说要结婚,未免有些草率了。

思索之下,范景阳提出:要先和易耀彩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她再决定是不是要和他结婚。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晋察冀第五军区旧照

这本身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毕竟当时已经允许自由恋爱了,婚姻不再是包办。

不过易耀彩工作性质特殊,时常要外出打仗,有的时候一连几个月都回不来。

肖时任便告诉范景阳:

如今这年头,哪儿有那么多时间用来谈情说爱,先结婚再恋爱也未尝不可。正好你和易参谋长也可以在咱们军分区树立个典型,激励一下咱们的同志们。

范景阳最后选择服从组织的要求,和易耀彩很快就组建了家庭。

如此仓促的婚姻,在现代这得叫做“闪婚”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两人婚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呢?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易耀彩在第五军区

恰恰相反。两人可谓是琴瑟和鸣,恩爱不断。

有人打趣易耀彩,问他为什么和夫人的感情这么好。

易耀彩回答说:

我是耀(药),她是司药,我天生就是要被她理料的,我们怎么会分开呢!

四.合葬

婚后,有范景阳做易耀彩的贤内助,易耀彩在工作上越发的出色。他1940年的8月参加了百团大战,再次立下显赫战功;他27岁这年,成了晋察冀军区的参谋长。

担任参谋长后,他战绩十分显赫,指挥平北10团和40团等激战数日、解放了察北地区的重镇张家口。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的10月,中央军委要组建海军青岛基地,易耀彩被任命为司令员。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易耀彩工作中的图片

当时青岛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党和组织很看重易耀彩。

易耀彩的任务是在一个月之内修复好岸炮阵地、打响炮,将机场修建好,建造巡逻艇。

易耀彩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上任之后,先是修复了九个炮兵阵地,将胶东半岛沿海的防卫力量加强;又修建了三个机场、研制出了40吨的炮艇。

由于他工作成绩出色,组织上决定派他到苏联列宁格勒的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易耀彩在出发去苏联之前,组织上给他放了一段假期,他带着范景阳一起回老家的情节。

再见到张凤娥,易耀彩除了惊讶,更多的是愧疚——这个女人竟等了他19年!

张凤娥呢?看到“丈夫”身边的范景阳,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易耀彩进退两难,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补偿张凤娥才好。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易耀彩纪念雕像

范景阳看出了易耀彩的难处,向他提议:可以帮助张凤娥将家里的老宅好好修建,然后每个月给她寄一笔生活费,让她的日子过的不再艰难。

这个提议,易耀彩采纳了,于是之后每个月给在老家的张凤娥寄回去一笔钱,并且告诉她,有什么难处就开口,他一定帮她解决。

易耀彩1958年从苏联学成归国,便担任了海军潜艇学校校长;两年之后,他又担任了海军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

为建设好中国的海军国防,易耀彩一直兢兢业业,不断努力。

1988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直到1990年的10月3日,易耀彩将军在北京离世,时年73岁。

1953年江西一将领携妻返乡,发现老家只剩童养媳,苦等自己19年

易耀彩江西老家

他的遗言中提到,要将他的骨灰一半洒在当年工作的青岛沿海地区,另外一部分则送回江西老家,葬在他父母的墓旁。

生前他未尽到做儿子的孝道,死后他希望自己可以一直陪伴在父母的身边。

易耀彩去世六年之后,在江西的张凤娥也离世了。

当时易耀彩的妻子范景阳做了一个决定:将张凤娥和易耀彩葬在了一起。

张凤娥虽然受封建包办婚姻风俗的荼毒,但是她的坚韧和长情让范景阳感动。

她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替易耀彩守护了老家。

她生前未得到幸福,死后和易耀彩葬在一起,也算是圆了一个愿望。

参考资料:

《记忆中的星火燎原》作者:朱冬生

《冀东人民抗日暴动》作者: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赤城英烈》作者:张进中

《晋绥风云人物 军事人物卷》作者:王波

编辑:崔崔

责编:Thalia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