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老一辈的革命者留给我们的印象大抵是铁血而无畏的。可再是无畏牺牲的人也有一份柔情埋藏心间。徐向前元帅就是其中一位兼具铁血与柔情的革命先烈。

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因志同道合结为伉俪,在艰苦的岁月里守着一份温情。然而世事难料,正当徐向前在前线指挥战斗无法脱身时,自己的结发妻子却在政治斗争的牵累里离世了。

身为七尺男儿却无法守护自己心爱之人,这份痛与愧疚折磨了他一生,临终前也念念不忘她的名字。

志同道合结为伉俪

徐向前的父亲徐懋准是清末秀才,母亲赵金銮,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徐向前的父母一向待人和善,懂得照顾弱者。耳濡目染下,徐向前也生出一副为天下苍生的热心肠。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1914年,徐向前被送到东冶镇陀阳高等小学校去读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新思想与新文化,也在此养成热爱读书学习的品质,即使后来辍学也不忘读书救国初心。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磨练意志的同时积累文化素养。凭借着这份努力,徐向前考入了国民师范学校。受到当时运动的影响,他原本打算做教书育人的教师,然而世道混乱,他终究弃文从武。

1924年,在黑暗中寻求方向的徐向前受孙中山精神的影响,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批优秀学生,自此开启了革命征程。

然而学有所成准备报效国家时,国民党内部的贪污腐败以及军纪败坏的情况,令他倍感失望。徐向前再一次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好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共产党的热血与真诚。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他在其他共产党员的介绍下先后阅读了列宁的《二月革命》、《远方来信》以及瞿秋白与鲁迅先生的文章。

在与共产党人的交谈与争论中,他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推行的思想与理念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徐向前在国共合作面临分裂的严重关头,重新选择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决定不仅让他找到革命事业正确的努力方向,更让他与挚爱相遇。

1929年5月,受党中央的委派,徐向前从上海来到鄂东北根据地担任红军三十一师副师长。不同于在黄埔军校里学来的理论知识,徐向前需要带领的是一支基本上没有战斗经验的年轻农民。

而他们面对的是一群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徐向前并没有退缩,与自己的兵同吃同睡共同抵御敌人投来的猛烈炮火。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于战场上,徐向前自然是无所畏惧的战士,但于生活上终究是疏于打理的。尤其是在最后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徐向前左腿负伤行动不便。

见此情形参谋长曹学楷和三队队长倪志亮商量要为师长寻找一位得力的贤内助。来自湖北红安的程训宣成为他们的首选。

程训宣虽然比徐向前小10岁,但论及革命精神与觉悟并不比任何人差。她的三位兄长都是共产党人且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战乱年代的军旅婚姻里,思想的端正以及出身的正统尤为重要,程训宣绝对称得上是根正苗红的。当然这场婚事并不是盲婚哑嫁,程训宣本人对于文武兼备的徐向前也是心生向往与爱慕的。

而徐向前与程训宣第一次相遇也被这个女孩身上明媚的气质感染。特殊的年代,结婚并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简单的仪式过后,两人就结为了伉俪。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婚后,程训宣为丈夫操持家务,洗手做汤羹。在她的照看下徐向前的伤势很快恢复。一直在部队与战场里摸爬滚打的徐向前感受到了普通家庭生活的温暖。

即使他们一生中相处的岁月并不长,但是互相坦诚情感真挚的两人还是很快了解以及眷恋上了对方。

从前的人与事或许就是这么简单吧,她为他忙碌操持,他为她奔赴战场,朝着共同目标努力的人们不用太多的言语,灵魂早已相互依偎。

内忧外患无力周全

伤势恢复后,徐向前很快就回到了战场上。他与自己的新婚妻子匆匆告别,原以为很快就能重逢,却不想这便是永别。

1932年,蒋介石调集部队对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意图将这份新兴势力斩尽杀绝。当时升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也因此率领部队在七里坪一带跟敌人恶战。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敌人的炮火已经足够让徐向前以及大批党内人士焦头烂额了。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在外患之下,党内领导的分歧也越发严重,在部分领导的错误指挥下不仅损兵折将,更是开始了党同伐异的清洗举措。

徐向前成为了一些人的眼中钉与肉中刺。但徐向前作为一方统帅又战斗在最前线,这些在后方搞小动作的根本无法朝徐向前直接动手。

当时身处前线的徐向前格外想念自己的新婚妻子,但是正领兵作战的他无法抽身,于是让自己的警卫员将自己破旧的衣物送给妻子缝补,向她报平安同时了解她的近况。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然而自己的警卫员却在回来后告知他,自己的妻子已经被关押了。这个消息对于徐向前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他想立刻动身回去解救妻子,可是眼前的战事容不得抽身。

面对敌人越发猛烈的攻击,无法抽身的徐向前只能安慰自己。其实,他的心中早已笼罩上了乌云。

直到1937年,徐向前才回到了延安,只是他再寻不到等待自己归来的训宣。内心悲痛的徐向前决心弄清楚妻子故去的前因后果,他向当时鄂皖豫保卫局长周纯全打听,训宣当年到底遭遇了什么?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原来在他痴心等待的日子里,妻子早已殒命。

他是在战场上神勇无比的战士,但是却没能保护自己身后那个温柔的身影,让她年岁轻轻就凋零了。身为男人以及战士,这成了他一生都无法言说以及愈合的伤痛。

抱憾终身念念不忘

爱人远去,心中悲痛的徐向前却无法颓丧,他将更多的心力放到战场上。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他以及训宣期待的光明未来。但是对于一个男人而言,生活依然要继续,即使伊人长留心间。

1946年5月,黄杰与徐向前结为伴侣。黄杰生于书香门第,但却热爱革命反对封建礼教。她的热情与革命无畏的姿态都让徐向前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婚后的二人也是琴瑟和谐,共同孕育了一子三女。徐向前无疑是幸福且幸运的。他成了开国元帅,妻子陪伴,儿孙绕膝。只是不知一片欢声笑语里,他是否会忍不住想起那个孤独死去的训宣。

或许男人大抵如此,若是自己落魄着,回想那个早早离去的人心里会有几分宽慰,毕竟不用跟着自己受苦受难的。

但就是自己后来一片花好月圆了,那个受自己牵累的人却不能感受到一分一毫,那样的挫败才是肝肠寸断的。何况徐向前又是这般顶天立地的男子。或许,他并不会时时向他人提及,只是终究抱憾终身。

1990年徐向前弥留之际喃喃,妻子黄杰听见最后的话:训宣,我来了

1990年9月21日,北京301医院高级病房里。徐向前正处于弥留之际,妻子黄杰在丈夫微弱的声音里终于听清了他最后的话语:训宣,我来了……

说完这句话,徐向前就去世了,终年89岁。病房里只剩下黄杰以及孩子们的失声痛哭。对于妻子黄杰,徐向前自然也是情深义重,只是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地方无人可以取代。

结语

或许,在徐向前元帅离开人世后,他会回到那个曾经与训宣一起生活的家。那个家或许破败简陋,但却能让徐向前感到无比温暖。

那个时候的他们都是年轻纯粹的模样,心中有的只有对革命的热忱与彼此的情意。

四目相对间,他们不用其他的言语,只那样看着对方就能感受到绵长的温暖,那样的一眼就抵得过后来人生岁月里遭遇的无尽寒凉。有些情不用轰轰烈烈就可以温暖某些人整个人生。

文/文史旺旺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