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系、德系品牌销量大幅度下降,自主品牌为何能够逆势上涨?

2021年末,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了11月份的机动车交强险上险量。由于受到芯片短缺和疫情等各方面的影响,2021年“金九银十”并没有出现。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新车上险量为183.96万辆,同比下跌9.94%。相信不少读者在看到这一数字之后,不禁为汽车市场的现状感到担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体汽车市场出现销量下跌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销量出现逆势上涨,同比增长8.73%,销量高达76.8万辆。

日系、德系品牌销量大幅度下降,自主品牌为何能够逆势上涨?

通过整理美系、日系等的销量数据后,笔者发现日系和德系分别出现了20.91%、19.28%的销量跌幅。虽然美系的销量基盘较小,但是依旧出现了26.47%的跌幅。那么,为什么自主品牌的销量能够逆势上升呢?

先天优势,抢占蓝海市场!

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够实现逆势上涨,笔者认为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自主品牌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了解要比国外品牌更深。提到对用户的了解,我们不得不提及2021年车圈最热门的一个词“用户共创”。从年内各大车企举办的活动来看,可以看到在不少新车发布会上都有邀请用户上台讲述自己购车的心路历程。对此,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范峻毅认为,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共创并没有实际意义。在范峻毅看来,真正的用户共创理应是纳入企业体系化发展的建设过程中。

日系、德系品牌销量大幅度下降,自主品牌为何能够逆势上涨?

当然,在这一方面,吉利汽车确实做到了。据了解,吉利汽车对于“用户共创”的体系化建设集中在三个阶段,包括产品造型阶段、研发配置定义阶段、用户沟通阶段。得益于对“用户共创”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吉利汽车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里收获了不错的成效,除了推出第四代吉利帝豪等主流车型以外,还打造了符合年轻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吉利博越X等定位相对小众车型,并赢得了消费者青睐。

日系、德系品牌销量大幅度下降,自主品牌为何能够逆势上涨?

据最新数据显示,吉利汽车2021年1-11月累计总销量高达1169264辆,其中领克品牌1-11月累计销量高达194670辆。由此可见,基于本土企业先天优势基础上,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锚定精准用户群体,能够让车企走得更远。与此同时,在碳中和等政策的影响下,吉利汽车正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比如说发布了雷神混动技术等。当然,吉利仅仅只是自主品牌中的一个代表,包括奇瑞、比亚迪等品牌在内,均在技术和营销方面进行不断地深耕!

日系、德系品牌销量大幅度下降,自主品牌为何能够逆势上涨?

除了在技术和营销方面下功夫以外,自主品牌还在2021年里开拓了多个曾经被国外车企把控的市场。比如在2021年广州车展上,坦克500凭借着三把差速锁、3.0T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等硬核越野配置,成功开辟出了新的市场,令自主品牌成功跨入了硬派SUV市场,打破了该市场被国外品牌长期把控的局面,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关注。类似的战略还有很多,例如比亚迪以极具优势的新能源精品车型吸引了消费者的青。得益于此,自主品牌在成功开辟多个细分市场的情况下,整体销量得以逆势上升。

底层技术,把握在自己手里!

众所周知,自主品牌的起步要比国外晚得多,因此在很多底层技术方面出现了“卡脖子”现象。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卡脖子”的现象开始渐渐消失。以芯片为例,笔者认为此次自主品牌的销量能够出现逆势上涨,与全球汽车行业出现的“芯片荒”密不可分。

日系、德系品牌销量大幅度下降,自主品牌为何能够逆势上涨?

虽然我国现阶段芯片生产商的实力和规模不如国际巨头,如英飞凌、德州仪器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述的这些芯片供应商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稳定的供货速度,类似于BBA等车企在生产汽车产品时所需要用的芯片都是由它们所提供。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品牌也可以向这些芯片商进行购买。

日系、德系品牌销量大幅度下降,自主品牌为何能够逆势上涨?

由于受到芯片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国外品牌相继宣布停产或减产。反观自主品牌,由于我国具有造芯片的能力,比如说比亚迪,早在很多年前便已经开始布局芯片领域,现阶段已经可以实现自给自足。除了比亚迪以外,国内一些科技公司、主机厂都具有生产芯片的能力,如紫光国微等等。因此,尽管我们的芯片规模不如国外芯片供应商,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满足自主品牌的生产需求。

总结

最后,笔者想要说的是,或许我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技术问题被国外势力扼住脖子,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不仅解决了技术“卡脖子”问题,而且还渐渐实现了超越。值得一提的是,生产智能电动汽车所需要用到的芯片要比传统车辆更多,假设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能够保证稳定的生产速度,那么我们便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届时实现弯道超车将不会只是个愿景,而是成为了一个事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