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1948年11月22日,黄伯韬在淮海战役中被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包围在碾庄地区,最后兵败,在溃逃过程中被击中身亡。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黄伯韬与粟裕之间的较量并不只是淮海战役这一次,两人在之前曾有过2次主要的对决。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黄伯韬与粟裕

黄伯韬在投靠蒋介石之前在奉系军阀张宗昌麾下效力,时任旅长,后来在北伐战役中,张宗昌的部队被蒋介石消灭,黄伯韬就投靠了蒋介石,被任命为25军军长。

黄伯韬与我们印象中的一般国军将领不一样,他作风廉洁、治军严格,其一路升到军长,都是凭借自己在作战中勇猛果敢,因此深受蒋介石的信任和赏识。

而粟裕也是我军的优秀将领,比黄伯韬小7岁,湖南会同人,是建国后册封的10大大将之首。其从我党发起南昌起义时就参加了革命,参加过5次反围剿作战,并在抗日战争中领导新四军。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中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关键战役,也是我军的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帅。

而对于黄伯韬,粟裕曾说他在同样的兵力下,是堵不住黄伯韬的,足见黄伯韬的军事才能。

邵伯战役,战术失误

1946年7月中旬开始,粟裕领导华中野战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兵力极为悬殊情况下,在江苏中部地区与国民党进行激战。

当时国军集中了12万兵力,而华中野战军仅3万多,但粟裕仍是因地制宜,采用灵活的运动战,经过7次战役歼敌5万多,史称苏中“七战七捷”。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这七次战役发生的地点都不同,

而粟裕与黄伯韬的对决就是在邵伯镇,邵伯战役是这7次战役中打得最艰难的战役。

当时师长黄伯韬率领经过改编后的25师,准备抢占苏中解放区的战略高地邵伯。

邵伯是苏中解放区的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此,蒋介石派出能征善战的黄伯韬亲自负责夺取这一要地,而粟裕的战法是留下5个团留守此地,集中优势兵力去攻打如皋和黄桥,以实现“围魏救赵”。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为了拿下邵伯,黄伯韬指挥该师的108旅和40旅在飞机、大炮、炮艇的优势火力掩护下兵分三路进犯,企图以2倍于我军的兵力拿下邵伯,我军5个团坚守阵地,与国军展开生死争夺战。

从8月23日凌晨起,黄伯韬就命令108旅和40旅依靠火力优势对我军邵伯阵地发动全线猛攻,战斗极为惨烈,我军驻守部队不仅在乔墅9次击退敌人进攻,还在运河一侧粉碎了敌人5次架设浮桥,企图迂回包抄我军的阴谋。

8月24日和8月25日,国军在飞机和大炮的配合下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我军依托加固的工事进行多次阵前的反攻击和白刃战,挫败了敌人的进攻。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而在25日这一天,敌人更是对运河河堤发动了5次大规模的攻击。

我军再次以白刃战击退敌人,26日拂晓,敌人又增派40旅向河堤发动猛烈进攻,我10纵89团多次顽强反击,从早上一直与敌较量到傍晚,使敌120团伤亡惨重。

在进行邵伯战役的时候,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一夜急行140里先进攻敌守备力量较弱的如皋之敌,以减轻邵伯我军的压力。

如皋下辖的据点丁林主要由交通警察总队和26旅的1个营驻守,实力较弱,我华野主力部队以优势兵力迅速对其进行穿插包围,趁其不备进行了突然袭击,迅速歼灭这股敌军。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而黄桥战役,我军本欲与其进行恶战,结果该部敌人不经打,最后被我军打死打伤者竟达到17000多人。

粟裕对黄桥敌人的重围歼灭逼得负责苏中地区战役的敌最高指挥官李默庵不得不将进攻邵伯的黄伯韬25师调回去救援黄桥,因此26日,敌人撤退,邵伯战役结束。

观察此次战役,黄伯韬被调去和我军在邵伯打防守坚固的阵地战,这种战术最消耗攻击力量,黄伯韬虽持续猛攻,但其相对我军兵力优势并不是太明显,是战术失误。

而国军其他配合部队又频频被粟裕的运动战搞得晕头转向,最终导致被大量歼灭。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孟良崮战役,黄伯韬无力回天

1947年5月发生的孟良崮战役是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当时号称国军精锐的国民党美械整编74师骄傲轻敌,立功心切,妄图将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吸引到其驻守阵地周围,然后再与华野外围赶来支援的国军40万主力配合,形成中心开花的效果,以便里应外合歼灭华野主力。

本来国民党将整编74师和25师合兵一处,成为一个兵团,由黄伯韬统一指挥,但74师师长张灵甫自恃装备优势,不听黄伯韬命令,急于立功,造成其单兵突进,给了华野抓住战机将其包围歼灭的机会。

然而其被围之后,却并未惊慌,而是向蒋介石电告了自己中心开花的战略,让蒋介石是悲喜交加,于是蒋介石电令黄伯韬的25师和附近李天霞的83师全力突破华野的阻击部队,救援张灵甫。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然而此时国军“友军有难,作壁上观”的规律又发挥作用了,83师师长李天霞与74师师长张灵甫素来不和,对老蒋的命令阳奉阴违,尽做表面文章,但黄伯韬却是全力在营救。

相比李天霞的迟滞不前,谎报进展,黄伯韬一接到命令就火速前往孟良崮,

凭借装备优势,其很快就突破我军的覆浮山一线的阻击点,到达我军阻击敌人最重要的防线——天马山,该地据孟良崮不到5公里。

若能突破天马山,黄伯韬将再立大功,而且天马山一线的我军防守力量并不强,其是由1纵的4个团构成,但这4个团中有2个团是新组建的,战斗力与老团相比差了一大截。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当时的战场态势是,蒋介石在得到张灵甫被围的消息后,立马调集了10个整编师的兵力迅速向孟良崮地区推进,以配合张灵甫的中心开花战略。

这些外围的国军离孟良崮最远也就2天路程,因此留给华野围歼整编74师的时间很有限,一方面在天马山阻击的部队必须全力挡住黄伯韬的进攻,另一方面,围攻孟良崮的部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拿下孟良崮。

黄伯韬前进到天马山时,面对如此近的距离,便信誓旦旦地向蒋介石做了保证,

其称最多1个小时便可以突破天马山一线,与张灵甫合兵一处,完成中心开花的任务。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素有国军悍将之称的黄伯韬从15日上午10点开始,就在飞机和大炮的配合下对我天马山一线的阵地进行多轮猛攻,我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利用突击、密集的火力,将敌人放到近处再开火,多次打退敌人进攻。

到了16日上午8点,蒋介石眼看还不能突破天马山一线阵地防守,便再次以严厉措辞督促各增援部队加快支援速度。

受到激励的黄伯韬25师攻击更加猛烈,加上已经突破我另一处阻击阵地的国军65师3个营,我军阵地伤亡不断,但华野阻击部队并无恐惧之心,反而与敌人拼死争夺每一寸土地。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不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25师还是成功突破三山店、界牌等主要阵地,而且敌一部分已经攻击到山腰位置,我防御阵地有被全面突破的危险。

在这个时候,为加强阵地守卫力量,阵地主要指挥员廖政国将炊事员、担架员和能走动的伤员都动员起来加入到战斗中,但仍然难阻敌人的攻势。

正在此时,我军4纵的10师28团2营的部队路过此地,准备去支援孟良崮的部队,该营是我军主攻孟良崮的5个主力纵队之一,廖政国于是紧急向该营营长表明支援天马山的战斗。

该营营长说,我们奉命攻击孟良崮,前方战斗紧急,私自参战可能遭受严厉惩罚。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廖政国说,天马山事关孟良崮全局胜败,敌人一旦通过这里,满盘皆输。

于是该营便投入到天马山战斗,在2营的加入下,局势立刻得到逆转,敌25师在我军的强力打击之下,进攻态势被牢牢压制,任蒋介石再怎么催促,始终无法越过天马山一线。

我军攻击孟良崮的部队在经过14、15日两天的鏖战后,于16日下午3时,以顽强进攻意志全歼整编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

此战战败,国军前线总指挥汤恩伯被撤职,黄伯韬也给了一个援救不力的处分,而对于李天霞,蒋介石更是要求严办。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但汤恩伯在向老蒋报告战况时却指出此次战役失败主要原因是张灵甫骄横冒进所致,李天霞应从轻发落,而且李天霞后来又向多名军事法庭的高官贿赂金条,再加上俞济时等人的力保,最后仅被撤职查办。

淮海战役,黄伯韬身死

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开始前,按照国军在徐州地区的部署,驻扎在陇海线东段从西向东依次是碾庄的李弥兵团,新安镇的黄伯韬兵团和第九绥靖区的李延年兵团,而粟裕的华野部队解放济南后南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黄伯韬兵团。

战争开始前,蒋介石本来想将徐州剿总作战的指挥权交给杜聿明,而且杜聿明已经制定了比较可行的部署方案,然而当时东北战事趋紧,蒋介石就赶忙把杜聿明调到东北去救火。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徐州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蒋介石将如此重要的指挥位置放给刘峙,此人是国民党中指挥能力一般,但逃跑最积极的庸才。

面对陇海线各兵团之间距离过远,容易被解放军分割包围的情况,刘峙命令各兵团有序撤离,往徐州靠拢,意图凭借优势兵力紧紧依靠徐州的坚固城防,与我军在徐州地区决一死战。

按照刘峙的命令,第九绥靖区李延年兵团下属的第44军已经划归黄伯韬兵团,黄伯韬在从新安镇向徐州撤离的时候,必须先等44军与其会合,然后一起撤离新安镇。

这种撤军时还得等人的操作,最让黄伯韬无奈,但他必须按刘峙的命令行事,于是在新安镇干巴巴地等着。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然而黄伯韬却忘了他驻地的左边还有条京杭大运河,而这条河上只有一座铁桥,黄兵团10多万人都要靠这一座铁桥来渡河。

他在焦急等待44军的两天里硬是没想起来在运河上架起几座浮桥,正是因为这两天的时间给了我华野追击部队追上来的机会。

与此同时,让人没想到的是,部署于徐州北侧台儿庄地区的国军第3绥靖区在中共地下党何基沣和张克侠的带领下宣布起义,导致

刘峙依靠该部队阻击华野南下的计划落空,徐州北侧门户大开,华野未经抵抗直逼黄伯韬兵团而来。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台儿庄的失守让刘峙惊慌失措,其以为解放军将直接攻取徐州,于是急忙电令驻守碾庄一带的李弥兵团火速靠拢徐州。

但这样就让黄兵团失去了和李弥兵团合兵一处的机会,从而给了解放军包围黄伯韬兵团的机会。

华野先头部队1纵先追上黄伯韬,并开始围歼该兵团一部。负责断后的敌63军最后撤走,黄伯韬给该军下的命令是等兵团主力渡过运河后,63军从运河旁的窑湾镇退回徐州。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但该军军长陈章严重估错形势,在其部队到窑湾镇之前,运河西侧已经被解放军占领,但陈章决定强渡运河,结果被我军1纵分割包围,2天内就被歼,陈章在混乱中被击中身亡。

人挤人、车挤车的黄兵团终于在11月9号渡过了运河,渡过运河后驻扎在碾庄地区,黄伯韬就下一步的计划与属下展开了激烈讨论,然而这一讨论就讨论了一天。

在这一天时间里,我华野部队就已经完成了对黄伯韬的包围。

但黄伯韬却认为其已经处于安全地带,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这10万人马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其被围在长6公里宽3公里的狭长区域,如果没有外援,碾庄必成一片死地。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得知黄兵团被围的蒋介石急调蜷缩在徐州附近的邱清泉2兵团和李弥13兵团前去营救,同时,

为了全歼黄伯韬兵团,粟裕向中央军委请示,请陈毅、刘伯承、邓小平的中野加入淮海战役,配合围歼黄伯韬。

面对从徐州东南过来的邱、李兵团,华野调令7、10、11纵在徐州以东正面阻击,同时令2、12纵配合中野11纵在徐州东南进行部署,以完成从侧面打击敌增援部队的任务。

黄伯韬被围在碾庄镇碾庄圩地区,该地区沟壑水塘较多,加上原来是李弥兵团的驻防地,工事防御较好,易守难攻。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而黄伯韬又是一名指挥能力较强的国军将领,因此,其依托工事优势负隅顽抗,让我军迅速歼灭的意愿一时难以实现。

华野部队经过3天的猛攻,仅消灭了44军、100军、64军和25军各一部,而且自身伤亡较大,因此粟裕不得不先缓一缓进攻,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再说前往救援的邱清泉和李弥兵团,邱清泉下辖的5、12、70、72、74军都是装备精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军精锐,是徐州会战中国民党实力最强的部队。

因此邱清泉接到命令后对救援黄伯韬还是非常乐观的,但李弥兵团实力较弱,仅有2个军。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而在救援黄伯韬方面,刘峙一直认为华野是来取徐州的,因此暗中扣下邱兵团的74军。

而邱、李兵团在向碾庄进发时又陷入犹豫,因为其一贯认为解放军擅长打围点打援的战役,到底解放军是为了围歼黄伯韬,还是为了以围困黄伯韬为诱饵,围歼他的兵团?

鉴于这一思想,邱李兵团在前进中采取了尖锥形战略,就是将少量部队放在前边,一有麻烦方便后撤。

与此同时,粟裕改变了战术,从单纯急速突击变为加强土工作业和火炮轰击,经过调整后的战斗效果非常明显,我军经过十几个昼夜的猛攻,已经消灭黄兵团过半主力,取得很大战果。

黄粟碰撞:黄伯韬死命纠缠粟裕3年,最终兵败华野被流弹击中毙命

而负责救援的邱李兵团因消极救援,被我华野和中野牢牢阻击在大许村一带无法前进。

黄伯韬知道突围无望,便最后向乘飞机前来视察的顾祝同总长说道,自己不想给邱清泉看突围的狼狈样子,在此处最后也不过是一个“死”字,只是希望党国以后各部之间不要再勾心斗角。

这说明黄伯韬是要一拼到底的,19日晚些时候,

我华野终于全部歼灭黄兵团,黄伯韬被流弹击中毙命。

黄伯韬作为国军中能打仗的悍将,却因国军之间的猜忌和不团结,最后活活被坑死,再次说明了国民党覆灭是体系原因,而不是单靠某一个勇猛的将领的单打独斗就能挽救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