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姜太公《六韬》兵道篇: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谋略家,留有《六韬》一书,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以及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收太公兵法的精华。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姜子牙曾为商纣做事;因为商纣无道,他就离开了;又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姬昌”;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成为周国军事统帅。

现在来看看《六韬》兵道篇中的经典语句:

姜太公《六韬》兵道篇: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1.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要做到表面看起来混乱,实则内部严整有序;表面看起来饥饿,实则吃得很饱;表面看起来迟钝,实际具有大智慧。

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无论合拢还是分离,无论集中还是散开;都要隐匿自己的计谋,隐藏自己的意图,增强自己的壁垒,埋伏好精锐士兵。

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阵地上寂静若无声响,敌人就不知道我军的防备部署。

欲其西,袭其东:看上去要攻击西边敌人,其实是袭击东边的敌人。

2.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用兵获胜方法在于缜密侦查敌人情况,迅速凭借有利形势捕捉战机。

复疾击其不意:再出其不意地对敌人予以猛烈打击;打仗必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才能够取得效果。

姜太公《六韬》兵道篇: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3.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用之在于机:用兵关键在于把握时机。

显之在于势:关键在于这个“势”,不一定要真打,但气势上务必要压着对方。

孙子:如转圆石于千仞(rèn)之山者,势也;圆石在高高的山上转着,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来。

成之在于君:是否成功在于国君的决策,决策怎么下,影响着战争的局势。

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智慧的领导将战争称之为凶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和人起口角,表现自己勇猛,白白做出牺牲,实在毫无意义;大智不智,大勇不勇,才是正道。

4.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yāng);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

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如今商王只认为国家依然存在,却不知道已经濒临灭亡;只知享乐,却不知祸殃;乐极必然生悲。

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这种存在不代表能够长久存在,一定要考虑国家有可能灭亡。有失败可能性,才能够深谋远虑,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乐者非乐,在于虑殃:这种欢乐并不意味着真正快乐,一定要考虑未来可能遭受祸殃。

姜太公《六韬》兵道篇: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hào)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jī)诵”,重外孙“周康王姬钊(zhāo)”。

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jí)”,也没有到“临淄(zī)”治理齐国,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bēn)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shù)部队。

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zú)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儿子“吕伋”继位 。

“齐丁公吕伋”继续辅佐周康王,成为仅次于“首辅召公奭(shì)”的次辅,并掌管周王朝的精锐部队三千虎贲,保卫“丰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