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妻妾成群、生活糜烂的“喀什王”马福兴之沉浮记

马福兴与马绍武被称为喀什“二马”。杨增新在新疆执政期间,“二马”曾先后在喀什统冶达二十余年,对当地有较大的影响。现根据疏勒县政协委员丁吉长(七十六岁的回族老人)与马绍武五女马力初(咯什市人民公园会计,现已退休)的口述撰成此文。

妻妾成群、生活糜烂的“喀什王”马福兴之沉浮记

马福兴

马福兴的早年起家

马福兴,回族,云南华坪县人,农民出身,一八六六年生。马福兴的体格魁伟,膂力过人。因为他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所以被当时云南提督马福录看中,安插在手下任营中都士(清军低级军职)。此时,马福兴已娶了个云南女子为夫人。清朝末年,朝庭腐败,帝国主义列强乘机入侵,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仓惶逃往西安。云南提督马福录深知马福兴武艺高强,跷勇善战,便举荐他给慈禧一路保驾(据《昌吉文史资料》。慈禧太后到西安后,一次到关帝庙进香,看到庙内有一把百来斤重的大刀,自语道:“此刀如此沉重,不知何人能使得动?”马福兴听后,觉得是一个讨好慈禧的机会,便上前抓大刀玩弄,挥舞自如,面不改色。慈太后连声赞叹:“好力气,好力气!真乃勇士!”当即升马福兴为河南的参将。在河南任参将期间,马福兴又找了个河南夫人。后又与一位杭州女子姘居,这个杭州女人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浙江夫人。

当时,河南抚台的公子,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玩弄民女,百姓怨声载道,纷纷鸣冤叫屈。马福兴一怒之下,把这位花花太岁抓起来,当众痛打了一顿。这下触怒了抚台大人,抚台捏造了一堆罪证,上奏朝廷。朝廷把马福兴免职,发配新韁。

来疆后,马福兴落脚在距迪化二十里外的三个泉子谋生(当时这里已有几户人家在此务农,他们都是从内地迁来的朝廷钦犯)。此时他孤身一人,与当地人一起开荒造田。他自幼生在农家,耕种有术,倒也不愁生计。不久又与一位兰州女子结婚成家。

马福兴与杨增新原是同乡,平时与迪化回民颇有交情,在当地也有影响。起初,杨增新只是不时接济些银钱叫他谋生。后来杨增新推荐马福兴去回民营当统领。马福兴为杨增新政权十分卖力,立下了汗马功劳。杨对马分外信任,所以马便成了杨政权的得力帮凶。

二、挥霍民财大造公馆

杨增新统治新疆后,马福兴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将军”。大权一到手,他便大肆动用民财为自已建造公馆。1911年底,他先在迪化六道巷破土动工修建了一座士木结构的公馆,到第二年秋季才竣工。整个公馆占地六亩多,宅基地槽全用大块煤炭填塞,耗煤一百吨。公馆正门有三眼清泉相对,周围绿树环绕,十分幽静。大门镶包铁皮,安装铜锁,门前屹立着石狮兽环,两侧一色雪白的粉墙,很是威武森严。公馆的腹区是环形的砖木结构两层四合楼,全按内地官府造型修建,琉璃瓦檐,异常精美。四合楼两侧的住房不少于七八十间,也是一色的青砖绿瓦。整个公馆工程浩大,耗资无数。

第二处公馆建在马福兴旧居三个泉子,規模与六道巷相似。公馆落成后,便把早年丢弃在外的云南、河南、浙江三位夫人接来新疆,共享荣华。从此马家资财万贯,妻妾成群,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亭台楼阁,极尽豪华奢侈之能事。

三、马福兴喀什走马上任

杨增新由前清的新疆臬司一跃而为独揽新疆大权的提督之后,为了扫除障碍,他清灭伊犁、喀什的敌对势力,捕杀迪化的涉嫌分子,民国三年(1914年),他又把马福兴派到咯什任提台,成为镇守南疆的将领。同时把刘立安派往和田任外交署的长官,临分手时,杨增新、马福兴、刘立安三人歃血为盟,立誓同生死共患难,为保全已有地位而同心协力。

马福兴当了喀什提台后,为了巩固杨增新在新疆的统治地位,他以清除哥老会为名,大肆屠杀人民。只要是对杨增新政权有威胁的人,都找借口杀掉。在清除异已的屠杀中,马福兴为杨政权竭尽犬马之劳,为此得到杨的赞赏。马福兴也就更加有恃无恐,俨然以土皇帝自居。一到喀什,他就建造公馆,在汉城(今日疏勒县城)为自己新盖了一座三层楼的土木结构房屋,有几十间,把住在迪化的四个夫人一齐接到汉城寻欢作乐。“将军庭院歌舞声,家财万贯妻成群”就是马福兴当时糜烂生活的真实写照。关于这一点,包尔汉同志的冋忆录《新疆五十年》中也有揭露:“喀什,这所谓新疆南疆城的首邑,是当年南疆安危所系的地方。杨增新执政不久,就派他的亲信回族人马福兴出任提台,企图通过宗教及民族(以冋制维)关系,进行控制。马福兴在那里作威作福,妻妾成群,还广渔民间妇女,霸占公私耕田,聚敛民间财富,滥用各种肉刑,刖人手足,戕人生命!这些事,杨增新都置若罔闻。”

大约在1915年,马福兴命令军民开垦荒地上千亩,第一垦区设在今疏勒县草湖一带,后变成马家的工兵营地。工兵进驻后,便为马家大造公馆,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分内外两院,内有走廊、凉亭和专供马福兴练武的场地。公馆四周果木成林,绿树掩映,其规模仅次于乌市六道巷公馆。

马家花园的兴盛时期大约在1916年以后。马福兴把他的四个夫人接来分房居住。草湖的马家花园住的是河南夫人。有一天马福兴去花园看望夫人时,一个鞋匠(是马福兴的好友)及其妻子也应邀前去游玩。马福兴设酒宴款待鞋匠夫妇。宴后马福兴要客人打麻将,拖住了客人。夕阳西下;鞋匠和妻子欲告辞回家,好色的马福兴迷恋年轻美貌的鞋匠妻子,只让鞋匠自已先回。不让鞋匠妻子同归。鞋匠无奈,只得佯装回去。天黑了,马家花园灯火通明,花天酒地。鞋匠之妻给马福兴敬酒,一连数杯,马福兴醉得昏昏欲睡。鞋匠之妻唱起祝酒歌,发出暗号。躲在庭院外的鞋匠听到妻子的歌声,就向庭院内投进一把火,趁众人救火之时,鞋匠冲进院内,救出妻子,双双离开喀什,逃往北疆。据说马家花园也在烈火中变成一片废墟(老人传说)。

马福兴又把剥削压榨得来的钱花费到四里栏杆(今疏附北栏杆乡境内)重建了一所马家新巢。四十里栏杆公馆更为壮观,全部仿照清朝时期的建筑设计,八角亭、凉台、立柱,柳荫里黄莺吐语,水池旁花草飘香。为了收买民心,马福兴也在当地办了几件事,例如在汉城新建了一座经校,请来阿訇教经书。在校学生约有三四十人。教材以伊斯兰圣经为主,兼学别样,目的是加强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巩固他在南疆的统治地位:为了沟通回汉两城及马家花园,便于领导和指挥,他还下令在喀什通往马家花园(现农三师41团团部所在地)的干道上,修建大型木桥两座。这在客观上也方便了人民群众。同时,七里桥和出汉城〔疏勒)的长坡下(现解放军某部十八团附近)的两座大木桥,也是马福兴驻守喀什时修的,直到解放后还通汽车。桥的结构采取关内大型木桥造型,水下部分进行了防腐处理,桥墩、桥梁、桥面是新疆杨圆木,直径一般都在三十五至四十公分,坚固耐用,延续使用了三四十年。在汉城的马福兴营地(今南疆军区所在地)一侧,他还新修回族清真寺一座,规模宏伟,幽深宁静,专供回族穆斯林念经之用,“文革”破四旧时被毁;在回城(今喀什市)老邮电局小巷往左数十米处,为维吾尔穆斯林修建一座清真寺,至今完好无损。传说马福兴在今七理桥一带凿过泉井几眼。泉水清清,四季长流,可供食用与稻田灌溉。

四、马福兴被杀的原因

马福兴被杀的原因有好几种传说。有的说他在喀什执政期间,生活糜烂,恣意挥霍,荒淫无度,任意屠杀良民。一些参将、游击、为讨好马福兴,给他送姑娘,赠女人,使马福兴的妻妾有十几人之多。由于马福兴终日醉死梦生,花钱如水,开销甚大,月军饷六七天就耗费光了,没有钱花便找地方官员索要,并且言语粗鲁,因而引起地方官吏不满。和田,阿克苏、喀什三地哥老会联合闹事,反对马福兴。杨增新为稳定民心。派马绍武伺机将马福兴杀了。

另一种说法是:马福兴镇守喀什后,接来了原先的四位夫人。在这四位夫人中,唯独浙江夫人最有才干。她聪明美貌,文才出众,又能说会道,善于交际,经常出入官府,见多识广,是个不寻常的女人。马福兴遇大事还得找浙江夫人出谋划策。一九二三年浙江夫人生马吉云,不久,她将马吉云交兰州夫人照料,自已探亲回浙江去了。当时,直系军阀曹锟当了大总统。她回到浙江不久,就带着厚礼到北京见曹锟。曹锟见到带有厚礼的夫人,一时高兴,回赠七狮宝刀一把,将军服一套,请夫人返疆后面交马提台。谁知渐江夫人将东西寄往新疆时,被杨增新察觉,对马产生疑心,有了戒备,这才派人下手杀马福兴。

马绍武是住喀什的回族人,他精通伊斯兰教经文,见多识广,在喀什回民教中颇有声望,一度在喀什任右堂(小法官)。马福兴的云南夫人是马绍武的教徒,她对马绍武十分崇敬,见到马绍武,不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中,便扑通跪下,口称“师爷”。马福兴认为有失自已脸面,一气之下便将马绍武赶出喀什。

马绍武敢怒而不敢言,又无力对抗,只得怀恨在心等待时机。离开喀什后,他前往迪化找杨增新告状。杨增新素知马绍武在宗教界名望很高,想拉拢回民教徒为其效劳,以保持他在新疆的统治地位,因此便将马绍武安置在乌什县当县长,以观察他对自己是否忠诚。

事隔不久,马福兴突然接到杨增新从迪化发来的急电,命令他立即把住在疏勒县的朱道台请到他家待命。马福兴当然唯命是从。到天黑时,朱道台告辞,马福兴却说要等杨将军命令才能走。等到天快大亮,杨来电、命马福兴立即把朱道台的大印收回来,让他尽快离喀。朱道台不明内幕,火速赶到迪化找杨增新告状,说马福兴有意扣押他。杨增新假装不知,当着朱道台的面指责马福兴胆大妄为,随意扣押人,对朱道台故作同情,安慰一番,然后又派他到阿克苏当道台。朱、马二人平常来往较多,杨增新有意从中制造分裂,以使消弱马在喀什的势力。朱道台从此对马福兴耿耿于怀,伺机报复。

阿克苏是迪化通往喀什的必经之地,从关内及乌市来往的信必须经过阿克苏。朱道台命令凡与马福兴有关的函件一律扣留;同时制造舆论,说马福兴在喀什称王称霸,独揽大权,想在南疆搞独立。一次,马福兴给杨增新的信件又被朱道台扣压。杨在迪化长期收不到马福兴的信,对他越加怀疑;又回忆起曹锟在北京向马夫人赠送宝刀、将军服的事,就愈发相信马福兴想当喀什王的谣言。于是秘密制订了铲除马福兴的计划。

五、马绍武杀马福兴经过

一九一四年,杨增新召集马绍武、鄂伯弓师长及自己的侄儿杨恃林一起商议杀马福兴的计划。马福兴与马绍武都是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但前者属老教派,后者属新教派,两教派之间有矛盾。杨增新利用他俩的矛盾,私下向马绍武许愿说:“事成之后,喀什提督由你担任。”马绍武当官心切,加上早就想报喀什被逐之仇,于是奉命带领八个营的兵力向喀什进发。鄂伯弓、杨恃林随后紧跟。当部队到达阿克苏时,马福兴的把兄弟、和田外交署长官刘立安立即给马福兴通风报信。信中写道:“看样子你要大祸临头。你的仇人来喀什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要你头。你赶快逃走,现在走大路看样子不行,你要悄悄从罗布泊绕道去焉耆,然后直达迪化找杨将军问明原因。”

刚愎自用的马福兴压根儿听不进刘立安的劝说。他心想,杨将军当年遇难,是我冒死去救他,他怎会加害于我?我们是生死之交,这绝对不可能!因此,他高枕无忧,终日与太太丫环游逛。然马绍武领兵到达巴楚时,刘立安急了,又派马遂之去疏附给马福兴报信,劝马福兴当机立断,马上离开嵱什。马福兴仍然不信,还向送信人大发脾气:“老子就是不走,看这些贼娃子能把我怎么样?”当马绍武兵临伽师时,马福兴才如梦初醒、惊慌不知所措。但他不愿离开喀什,对疏附县王印坛说:“我把帅印交出来,不当将领就是了。”他立即从帅府里搬出来,在他事先修好的三层楼的砖木结构四合院里(今南疆军区驻地)住了下来。

马绍武一到伽师,即兵分两璐:一路由陈青玉和安忠杰二人带五营兵从阿图什直奔疏勒去杀马福兴的大儿子马继武(当时任疏勒县长协台):一路由马纲武亲自带领三营人马去捉拿马福兴。

妻妾成群、生活糜烂的“喀什王”马福兴之沉浮记

马福兴被处死

一九二四年四年二十九日,陈青玉和安忠杰带兵进占疏勒县,包围了协台衙门,当场打死马继武。同日,马绍武包围了马福兴的公馆,活捉了马福兴。第二天早晨,马福兴被剥光衣服,绑在喀什北门外的十字架上。马绍武端着枪对他得意洋洋地说:“你还认得我吗?”马福兴破口大骂马绍武是贼娃子,狗杂种。马绍武恼差成怒,亲自将马福兴枪毙。马福兴终年五十八岁。

鄂伯弓和杨恃林赶到喀什时,马福兴已死。经过了解,才知道马福兴并无反杨之心,死得冤枉,骂马绍武公报私仇,不是东西。他们返回迪化,把马绍武杀害马福兴的事实真相告诉了杨增新。恰巧,这时杨又收到马福兴生前写给他的一封信,才知道错杀了马福兴,但已后悔莫及。马绍武自以为杀马福兴有功,应当稳坐喀什提督宝座;谁知事与愿违,杨增新却不给他军权,只封他为和田道台。他吃了哑巴亏,暗地骂杨增新说话不算数。

料理完马家后事的第二年,兰州夫人带着孩子搬到迪化,找杨增新鸣冤叫屈,抱着杨的腿说:“马绍武杀死马福兴是公报私仇,害得我孤儿寡母,无家可归,杨将军若不惩罚罪犯,我就一头撞死在将军脚下。”杨增新自知理亏,万般无奈,只好假装糊涂,然后给兰州夫人一笔钱和一百亩地,把事情搪塞了过去。

马福兴在喀什的统治结束后,马家花园变成了军马场,汉城公馆也被拆毁。

六、马绍武的结局

马绍武除掉马福兴之后,只当上了道台。他深知自已的力量不足,便千方百计扩大宗教势力。他在喀什修了一座清真寺。一次他在去四十里栏杆马家旧园的途中,被马福兴的余党开枪打中右腿,侥幸逃命。他深知在喀什处境危险,于是要求到外地去治病。后经盛世才同意,一九三五年到苏联,第二年返迪化当民政厅长。一九三七年秋,被盛政权抓进狱中,下落不明。

马绍武入狱后,家产被没收。一九三九年,他母亲、妻子、儿女流落到伊宁惠远县,合家住在一个大院(国民党的收容所)里,一天只给两小时外出买菜时间,每月每人发八元生活费,一呆两年。所内看管员提出:“你们是百姓,只要找到保人,就放你们走。”马绍武的五女马力初回忆说:“当时我只有六七岁,记得母亲(瑞莲)拖着兄妹数人到处找保人。当时伊宁一片混乱。母亲找到一个看陵园的回族人讲明来意。因为父亲在世时有些影响,陵园里的看门人便联合当地回族人,募捐了一笔款。经阿訇出面作保,母亲才带着全家老小返回迪化。”

一九四六年,三区革命的烽火燃遍天山南北。南疆爆发起义,新疆局势大变,盛世才垮台。陶峙岳任总司令时,没收的马绍武的财产如数归还,遗失的折价赔偿。

解放后,马绍武的亲属参加了工作,公馆卖给国家,所得的三千五百元捐献给乌市修公路,另一笔钱支援抗美援朝作买飞机之用(数额记不清)。

马绍武的后裔分布天山南北,如今子孙众多,在党的关怀下,多半是国家干部和职工,生活得很幸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