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科幻大片《星际迷航》中令人目眩的科技不胜枚举,而其中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要算是超时空传输了:克里克舰长的身体在出发点分解,然后在目的地进行物质重组。
量子科学的发展告诉我们,这样的超时空传输是可能的。虽然想要达到传输一个活人的技术水平可能仍需时日,但是我们确实又继续向前迈进了一步:中国于2030年左右计划建成世界首个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什么是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终极目标!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发展量子通信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 通过光纤连接一个中等城市内部的量子通信网络的通信节点、通过中继器实现邻近两个城市之间的连接、通过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自由空间光子传输和卫星平台中转实现遥远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是实现全球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最理想的发展路线。
2
看,蓝图已在眼前
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在即,量子通信也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热点和市场追逐的对象。接下去,除了要在今年8月份择机发射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外,中国还会陆续发射其他量子卫星,形成量子通信的广域网络覆盖。除此之外,“京沪干线”的光纤量子通信试验线也有望在今年年底交付。由此形成的城域网络,将帮助中国完成量子通信的天地一体化建设。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曾在“光纤通信50年高峰论坛”表示,按照规划,中国在2016年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后还将发射更多卫星,到2020年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届时联接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通信网也将建成。到2030年左右,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将建成。
3听听国家的声音
量子通信网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建设的同时,国家也在积极推出相关政策进行扶持。
在2015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表示:“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
2016年3月《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其中量子通信和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成为十大重点推进项目,预计两大专项基金支持力度接近千亿,极大推动量子通信的大规模建设和应用。
在今年4月份考察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时,习近平观看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在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运管中心,习近平对量子通信研发工作给予肯定,说:“很有前途、非常重要。”
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领导人的肯定,量子通信科研项目也带动了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根据东兴证券的研究报告,保守估计未来3年,国内的量子通信网络建设投资规模将达75亿元。考虑到未来量子通信干线需要进行二期升级投入和扩大覆盖范围,全国有300多个地级市,如果全部建设量子通信城域网将带来约350亿元的新增投资。
巨大的投资也带来了量子通信产业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兴业通信研究的报告指出,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从量子通信核心器件生产,到量子通信设备制造,再到中下游的量子通信传输网络建设和量子通信网络运营与应用的产业链。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08-01
本文作者:量子波
本文来源:
九州量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