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家:武汉湖泗瓷窑址群,是湖北地区宋代最大制瓷窑场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4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丁燕)“湖泗瓷窑址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古代窑址中实不多见,也是湖北地区宋代制瓷规模最大的窑场。”

关于湖泗窑在宋代各窑址中的地位,本次展览策展人、曾在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多年的武汉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范江欧美介绍,唐宋时期是我国制瓷手工业的空前发展和繁荣时期。在唐代基本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到了宋代,制瓷业发展的里程碑上又出现了如今我们仍耳熟能详的“官、汝、钧、定、哥”五大名窑。

专家:武汉湖泗瓷窑址群,是湖北地区宋代最大制瓷窑场

宋代五大名窑及景德镇窑址图(网络资料图)。

宋代不仅出现了五大名窑,各地的民窑也是遍布神州大地,湖泗窑当属宋代民窑。然而,关于湖北地区制瓷方面的文献记述却语焉不详。元人蒋祈著《陶记》一书中曾记有:“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清《武昌县志》载:“武昌有陶土……可以为器”,“器之属有陶砚”。武汉市的江夏地区民间一直流传有“梁子湖九十九个凹(塆),九十九座窑”(意指瓷窑数量很多)的民谣。

史料记载与民谣之间的差异,一直给当时的陶瓷学界带来一个疑问:“湖北地区到底有没有古代瓷窑?”怀揣着这样一个疑问,考古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寻找着。直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文物调查的过程中,首次在江夏湖泗夏祠村发现窑址,这才结束了一直以来“湖北地区无古代瓷窑”的历史。

湖泗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湖北省古代瓷窑史的空白,弥补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的缺环,为古代陶瓷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专家:武汉湖泗瓷窑址群,是湖北地区宋代最大制瓷窑场

湖泗瓷窑址群分区图。武汉博物馆供图

经过1982年、1992年及2008年的三次文物普查及二十余年的文物调查考古工作,现在已经基本廓清了湖泗瓷窑址的分布情况。湖泗瓷窑址主要分布在武汉市江夏区范围内的梁子湖西岸,斧头湖周边及鲁湖西岸,它跨越8个街(湖泗、舒安、山坡、乌龙泉、安山、法泗、金口、龙泉),50个自然村,各类大小窑堆180处。分布范围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30公里,窑堆总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

通过对部分窑址的发掘清理和整理研究,也基本了解了湖泗瓷窑址的文化面貌。湖泗瓷窑址群初创于晚唐五代,并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其中以宋代为主。湖泗瓷窑址主要为龙窑结构,也有少量的馒头窑,它们分布在湖畔低矮山丘上。其产品分白瓷系(影青瓷)和青瓷系两大类。湖泗窑的产品以普通老百姓的日用生产、生活用器为主,产品种类丰富,有碗、盏、盘、碟、壶、罐、高足杯、瓶、粉盒、灯、钵、盂、熏、枕等。

湖泗瓷窑址群的产生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其中部的岗地上既蕴含有丰厚的瓷土,又生长有茂密的树木,为烧制瓷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燃料。同时,梁子湖为湖北第二大湖泊,水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这使得制造瓷器的生产用水和窑工的生活用水得到了充足的保障;而以长江——梁子湖为中心的水上交通运输网络,更是四通八达,航运便利,为产品的输出和销售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湖泗瓷窑址的发现,掀开了我国长江中游地区一千多年前瓷器烧造历史的篇章,填补了湖北地区古代瓷器史的空白,充实了中国瓷器史的缺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反映出我国宋代江汉平原乃至整个湖北地区的制瓷水平,是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实证。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