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丢失赤子心的桓温,狗尾续貂的结局

桓温出身谯国龙亢桓氏,桓氏在西晋并非高门望族。他的父亲桓彝带着全家南渡后,交结名士,才跻身江左八达之列,后来桓彝曾与明帝密谋平定王敦之乱,家族地位又有所上升。 桓温是桓彝长子,未满周岁时,便得到名士温峤的赞赏,因此以“温”为名。

出身将门,容貌俊美,性格洒脱,十五岁之前的桓温如其他贵族公子一般,年少轻狂,游戏市井之间。如果不是后来的一场变故,桓温会依靠父亲提携,谋得一官半职,无忧无虑地过这一辈子。

咸和三年,桓彝在苏峻之乱中殉国,桓彝死时,留下尚未成年的兄弟五人,孤儿寡母,生活顿时失去了依靠,长子桓温才不过十五岁,身为长子,他责无旁贷地撑起这个家。一次母亲患病,需要以羊为药引治病。但由于当时家里根本没钱买羊,故此桓温就以桓冲为抵押品去和羊主换羊。

少年桓温饱尝了辛酸与痛苦,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的心里有了强烈的出人头地的决心,这个少年苦练了三年的武艺,只身闯入了参与谋杀他父亲的仇人江播的灵堂,连杀江播三个儿子,然后扬长而去。

在当时,为父报仇杀人并不犯法 ,反而是一件值得广泛称赞的事,何况桓温杀的是曾经的乱臣贼子。桓温没想到自己一战成名,这件事也成了他出人头地,成为一代枭雄的契机。

桓温的事迹很快传到晋成帝的耳中,后来,晋成帝接见了他,见桓温姿貌伟岸,风度不凡,才学过人,大为喜爱,就把南康长公主许给了他,加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为万宁县男。

早年的经历,让桓温的个性极度自尊,骨子里又骄傲,他不甘心做个驸马吃软饭,渴望被重视被认同,建功立业,闯出的一番天地。

永和二年,桓温领兵伐蜀。朝中多数大臣认为他此去必败无疑,然而桓温蜀地初师大捷,一路打到成都,灭了成汉,平定蜀地,将其并入东晋的版图。

丢失赤子心的桓温,狗尾续貂的结局

平定蜀地的成功,让桓温有更大的野心,但是后来的三次北伐,都是桓温为了增进自己的实力和威望而战,桓温的政治野心限制了他的北伐活动。他在作战中务求持重,在大好形势下常常观望不进,贻误战机。桓温确实很熟悉兵法,也善于用兵,用兵贵在多谋善断,相机而动。桓温却多次在大好形势下观望不进,虽与他志在立威,无意真正北伐有关,但也反映出他用兵不善于捕捉战机,缺乏灵活性。而且,当时北方民族关系混乱,任何北伐战役的成果都无法得到巩固,这是形势使然。

几次北伐功亏一篑,桓温已不复当初少年热血,无奈之下,为了立威,为了让自己的政治地位稳固,甚至听信下属建议散布谣言,废帝立新,以弹压群臣,这些所作所为也只是他愿望受阻,失落后的反抗。

纵观桓温一生,他始终高唱北伐以保持政治优势,但他自己却在一段颇长的时间内引而不发,不贸然行事。他蓄意消灭对手,他取得了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的职位,却不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全局,因而不敢在京城久留。他做不到像曹操一般:"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毋负我。"的狠毒决绝,只能一句:"一个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应该遗臭万年"来落幕自己的人生。

丢失赤子心的桓温,狗尾续貂的结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