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齐白石

2017年12月,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在北京拍卖,最终以9.315亿元的天价成交,改写了中国书画拍卖全球纪录。

9.315亿,一个普通人从汉朝开始工作,都攒不到如此多的巨额财产。

可以说,齐白石老人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堪比金山的财富!

但就是面对这样一笔泼天财富,有一位老人,却选择捐出。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山水十二条屏》

他,就是齐白石的看门人——晚清宦官尹春如。

如果把尹春如的人生划一个分水岭,前半生他是宦官尹春如,无权无势,生如浮萍,也许哪天就死在皇城根下,落个无人收尸的下场。

但他的后半生,却因做了齐白石的看门人,多添了几分传奇色彩,更实现了人生逆袭!

正验证了一句话:“出身不好没关系,只要跟对人,照样能成为人上人!”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晚清太监群像

众所周知,太监是伴随皇权宫廷而生的“畸形”物种。

或有那不得已吃不饱饭的,或有那靠卖儿卖女生存的混账父母,便把好好的一个男孩,割去传宗接代的家伙事儿,送进宫中吃“皇粮”。

根据中华尹氏宗亲会的文字记录:尹春如,前清太监。生卒时间无可查考,其籍贯、身世,何时、何因进入齐家供职,亦语焉不详。

通过寥寥几笔,我们大概可以模拟想象,在一个破旧的村庄,小小年纪的尹春如拿着一纸文书来到净身师傅家。

他不识字,自然也认不得文书上写了“自愿净身,分文不取”。

他只记得家里很穷,穷到忘记食物是什么味道;只记得母亲吩咐他听师傅的话,“只要挨一刀,就有机会吃饱饭”。

可真等那一刀下去的时候,尹春如只记得“很疼”。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太监净身

他大约还不清楚,除了失血,他更失去了作为男人的尊严、传承后代的可能。

但净身后什么也不用做,可以正大光明地偷懒几日,这种侥幸的快乐让他短暂忘记了“挨刀”的不愉快。

随身携带的行李里,除了干粮,还有几大篓玉米棒芯,芝麻秸几担、窗户纸若干。

玉米棒芯用来烧炕,窗户纸是糊窗户避免漏风。

因为净身最好选在冬天,才不至于发痒溃烂,招来蝇虫叮咬。

而芝麻秸灰最细,是为了清除秽物,洒在下体部分不烧皮肤,还可起到杀菌消炎止血的作用。

没办法,穷人也惜命,再土的方法也得试试。

可惜,飘零的晚清政府已无力收容一个自行净身的小太监,于是尹春如被分配到了肃亲王——善耆府中当差。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肃亲王善耆

和多数安于现状,本分认命的太监一样,他勤恳做事,把主人的命令看得比天还大。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熟练掌握了“伺候人的基本技能”,不仅能端茶倒水、洗衣晒被,更兼得察言观色,看人下菜,说几句场面上的吉祥话。

“如果就这样安稳地做下去,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深夜的大通铺上,尹春如在心里默默盘算。

当前首要任务是攒一笔养老钱,太监无儿无女,死了没人送终办后事可不行。

接着就是老实干活保证不出错,奴才的命不值钱,自己可得守住这颗脑袋。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伺候主子的太监

但人算始终赶不上天算。

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肃亲王善耆眼看局势不利,麻溜地潜逃出京,甚至连家人都没通知。

在旅顺安顿妥当后,善耆才写信让全家人再跟了过去,随行人员只有亲信仆从,尹春如作为一个底层太监,自然不在此列。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肃亲王善耆和孩子们

身世浮沉雨打萍,尹春如稀里糊涂就丢了“皇家差事”,拿着一个小小包袱便被赶出王府大门。

朱红色的大门伴随着沉重的“吱呀”声在他身后缓缓关闭,尹春如站在繁华的马路上,觉得自己好似这无尽天地间的一只小蚂蚁。

不!比蚂蚁还不如!

蚂蚁尚有余地偷生,而自己似乎只有等死这一条路。

没有私财傍身,没有靠山依仗,他只能和多数无处可落脚的太监一般,或是上寺庙求收留混口饭吃,或者躺在城墙根下讨口饭吃。

比没饭吃更可怕的是,他活的,不像个人......

去了根的人,男人不忿,女人不耻,有时候他甚至根本不知道该上男厕所还是女厕所。

这是活着吗?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被净身的太监

尹春如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辞藻形容,生活也没给他足够多的时间思考,他只是依靠本能,有一口气,就活一口气。

大约是尹春如命不该绝,因为齐白石老人偶然的一次“招工”,一个太监竟然和一位大师有了出乎意料的命运交集。

1926年的时候,62岁的齐白石花光积蓄,在北京跨车胡同买了一处小小的四合院,他打算定居此处,结束多年漂泊,安心作画。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齐白石故居

可生逢乱世,并不是你想“心安”就可以“安心”。

齐白石盛名在外,每天慕名前来购画求画者络绎不绝,要么达官贵人,要么乱世骁勇,拒绝不了,也得罪不起。

齐老想狠心关了大门,又唯恐怠慢相熟客人,来回跑去开门可吃不消。

那索性大开中门?

可一生多子的齐老,几个孩子咋咋乎乎跑进跑去出,危险不说,还叨扰左邻右舍。

思来想去,齐老决定雇一个看门人帮助自己迎来送往。

经过多方介绍考察,尹春如就映入了齐白石的视野。

多年的王府工作经验,让他比寻常小太监更懂得“机遇”二字的重要性,他明白,自己后半生的命运在此一举了!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齐白石和孩子们

齐老的具体成就他虽然不大清楚,但也明白,按照齐老的名望,想必家境、学识不差,如果自己表现好,说不定就不用再过居无定所的日子。

想到这里,哪怕近几年过得多么不堪,尹春如还是尽力收拾妥当,衣物鞋袜虽有些破旧,也要收拾干净无异味。

脸上虽无发须,但也要让齐老知道,太监不是男人,但也算半个男人,作为看门人的力气还是有的,精神状态要好,胸背必须挺直。

更关键的是,尹春如充分发挥他前半生当太监所学,察言观色、八面玲珑,颇有迎来送往、通传报信的良好潜质,这本领正中齐老所需。

一个不想应酬,一个偏擅交际,两下一谈,不谋而合。

到了晚间,躺在那不足几平米的“门房”,尹春如一颗动荡不安的心才算真正平静下来。

“这个残缺的身子,总算有个落脚躺平的地方了”。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晚清太监孙耀庭

和现在的打工人一般,找到了主顾,想必也有段“试用期”,尹春如竭尽所能积极表现。

面对到访客人,尹春如首先根据多年经验进行初步筛选判断,通报齐白石后,由齐老决定见或不见。

见者,正门恭敬引入即可。

可面对齐齐老不愿意见的人,就有些麻烦了。

乱世之内,你方唱罢我登场,明天他起势,后天他下马。

如何拒绝他人同时不得罪人,才算是对看门人真本领的考验。

太监出身的尹春如有一套自己的准则:“伸手不打笑脸人”。

不管来客尊卑与否,见面先三分笑,就算拒绝来客,也是极尽卑微,躬身客气送到门口。

既不失礼仪,又让被拒之人不至于太过丢失面子,下不来台。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慈禧随行太监

一来二去,很多来客都对尹春如印象深刻,相处久了也会亲切地称呼尹春如为“老尹”。

齐老对于这个得力助手自然是一万分满意,可对于如何定薪,着实有些犯难。

给多了吧,自家家眷甚多,养家不易;可给少了吧,又显得不近人情,苛待下人。

灵机一动,齐白石老人便与尹春如商量,干脆“以画代薪”,这就好比基础工资+奖金的现代薪酬体系。

包吃包住外,还给予一定基本工资,既让你生活过得去,又另给几幅真迹,或卖或收藏自个儿做主,权当做额外奖金。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齐白石画虾

尹春如一听,自然满口答应。

他暗暗想到,齐老的画作别人尚且登门求作都买不来,而自己作为一个卑微的看门人,竟然可以得到主人亲赐,这分明是齐老照顾自己,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主仆两个,一个乐得节省开支,一个喜得意外之财,皆大欢喜。

尹春如的商业头脑很快运转起来,再有遇到未能求得齐老真迹的人,尹春如便带到自己的三尺门房,随君任选。

有的客人本来抱着颇为不屑的态度勉强进入,说不定心里还略带鄙夷地想:“哼,你一个小门房能有什么好东西?”

可是真进入那小小的门房,个个都是开了眼!

满屋真迹足足挂满四面墙,更兼得是齐老随性挥洒的创作,颇有些大气挥毫。

包括齐老的干女儿——我国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都多次来尹春如这里购买过齐老的真迹。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新凤霞

为人和善的齐白石曾经为了表达对干女儿新凤霞的喜爱与认可,当场挥毫泼墨送了她一幅《红叶秋蝉》图,并为之题字纪念。

可是随着新凤霞来访次数增多,齐老每每赠画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新凤霞本人即使十分喜爱齐老画作,也不好次次都收。

一次机缘巧合,新凤霞来到尹春如的门房,映入眼帘满满都是齐老的真迹画作,当场楞在原地。

而尹春如也不加掩饰,直言这些画作都是齐老“以画代酬”赠予自己的。新凤霞如果不嫌弃,可随意挑选几幅,略给些报酬即可,也权当做接济他的生活。

有这等不麻烦齐老,又能得其真迹的机会,新凤霞哪里会错过?

她当场就挑选了几幅作品,满意而去。

包括诗人艾青也从尹春如手上买过字画,是一张小横幅的字,写着:“家山杏子坞,闲行日将夕。忽忘还家路,依着牛蹄迹。”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诗人艾青

至此,老尹的小门房日渐名声大噪,不仅成了齐老画作的艺术展,更是大型交易平台。

而尹春如也在看门人身份之外,多了一个“齐老画作经纪人”的民间头衔。

在他小小的“门卫室”中,到底发生过多少艺术界的大事儿尚不可知,而经他手交易的齐白石画作更是无人数得清!

对这类成就口碑,尹春如没有狂妄,只有深深的感激,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更用心为齐老服务。

看门之外,你总能看到他拿着一个小扫把到处扫,或是拿着块小抹布到处擦。

尹春如的人生观就像农民的麦田一般,你若是真心对他好,他便总要多回报你一些才肯罢休。

还是一个夜晚,尹春如照旧躺在床上盘算,凭借这一笔笔卖画的意外收入,晚年就算比不过那些颇有钱财的“小德张”、“崔玉贵”等前朝太监,但也绝对比那些饿死、冻死的普通太监要好许多。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太监崔玉贵

他终于在多年不安后,踏踏实实地睡了一个安稳觉。

知足能常乐,知福可常安,之后的日子平顺得像齐老笔下的丹青。

闲暇时,他为齐老铺开几尺画布,看他挥洒笔墨,人生快意,名利双收;

工作时,他为齐老守住几尺门房,为他迎来送往,人情世故,鞍前马后;

回想少年,无牵无挂,孑然一身,就算是王爷府太监,也不过是个乱世奴才;

再看眼前,下可容身,上能结友,虽不过是三尺耳房,好歹算是个画圈红人。

22年,8000多天,在尹春如心中,这不仅仅是为齐老守门的时间,更是自己人生蜕变的时间。

从一个孤苦无依的晚清太监,到一个名震京都的书画界名人,他深深知道,他的人生,借着齐老而成就。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他多想跟着齐老干一辈子,只可惜,人是会老的。

看惯人间冷暖的尹春如比旁人更懂人情,虽然感激齐老一家长时间的收留,但自尊心告诉他,再继续待下去,就是对齐老的拖累。

从耳聪目明到耳聋眼瞎,早就干不动活帮不到齐老了,现在还摔断了胳膊,哪好意思让主人家照顾自己?

尹春如联系了天津的一个朋友,之后就去了天津养老定居。

原以为故事该到此结束,可在1958年元旦,文化部联合中国美协拟建立“齐白石纪念馆”,当筹建部门动员尹春如无偿捐献部分收藏以供后人瞻仰时,尹春如毫不犹豫答应了。

齐白石雇佣太监看门,不想给高薪便送他画作,后竟拍出9亿天价

齐白石纪念馆

比不上裱画师关蔚山的“为万世传佳作”的大义,尹春如的想法可能更朴实,“本不是属于我的,可以让更多人看到齐老的成就,那很好”。

是啊,我尹春如,本来就是齐白石的看门人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