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下面这张照片,便是著名的九大国宝之首,渎山大玉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玉雕,使用7000多斤独山玉,是跟和氏璧一样的玉料品种,2021年《国家人文历史》将渎山大玉海评为镇国玉器之首。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渎山大玉海

它虽饱经历史风霜,却依然隐含霸气,它曾见证过忽必烈帐前的千军万马,也曾引得乾隆皇帝用千金为它赎身,它就是被誉为国宝的“渎山大玉海”。

见证荣耀,国势强盛

关于玉海的来历,要从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说起。

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向黄河流域一路扩张。

元军在攻占城池的同时,也缴获了大量稀世珍宝,其中有一块重达5吨的特大玉石。

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忽必烈

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入住中原后,为了彰显国威和犒赏三军,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令数百名工匠历时五年做成了这件万众瞩目的“渎山大玉海”。

这块玉石可以存储30余石酒,大约相当于三千六百斤白酒。

忽必烈修建了元大都的中心——万寿山,在万寿山的最高处打造了“广寒殿”,在广寒殿最隆重的地方放置渎山大玉海。

忽必烈还建造了一座玉制的假山,殿顶悬挂着玉制的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

由此可见,元朝时期的广寒殿宏伟浩大,构思巧妙,奢华无比。

在广寒殿这段时间,是大玉海最为荣耀的时刻,它见证了元代最高统治者所有的胜利狂欢。

宝石大瓮,价值超过四座大城

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在他的《东游录》中记载了对此的见闻:“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称作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而且是那样精美,以至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瓮的四周悉绕金,每角有一龙,作凶猛搏击状。此瓮尚有上垂的以大珠缀成的网缒,而这缒宽为一扎。瓮里的酒是从宫廷用管子输送进去的,瓮旁有很多金酒杯,随意饮用。

还说:“魔术士把盛满美酒金杯飞过空中,送到愿喝者的嘴上。这些事和许多别的事是在君王的面前做的,该君王之威风以及他宫中发生之事,说起来必定使那些没有亲眼看见的人难以相信。

命途多舛,颠沛流离

历史千年勾陈,我国古人给我们后世留下了无数瑰丽的文物遗产,原本它们都可以完美无瑕传承到现代的。

奈何我国近代经历了百年浩劫,不仅是民众受苦受难,渎山大玉海更是命途多舛。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元朝被推翻后,朱元璋为了打压元朝的王气,命大将徐达将元朝皇宫拆毁,于是这座伟大的宫殿,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当时负责拆毁工程的,是工部侍郎萧洵。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渎山大玉海所在的广寒殿却安然无恙,躲过一劫。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广寒殿失火,失去房梁的殿堂随即倒塌,渎山大玉海被转运出去,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涯。

300多年,重金赎缸

历史转进了清代。北京西华门外的玉钵庵是一座道观,前身叫真武庙,庵中有一个大菜缸,口径有一米多。

真武庙原本是明朝宮廷御用监旧地,这只大菜缸从那时就在这里安了家,虽然地势几经变迁,然而这个大菜缸全身上下脏兮兮的样子,所以一直无人问津。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真武庙

直到玉钵庵的道士发现它是个泡酸菜的称手用具,才将它稍稍洗刷一番。

道士发现缸体上还雕刻着绚丽的花纹,但也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宝贵之处,装了一大缸酸菜在里面,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乾隆十年(1745)的某一天,乾隆皇帝偶然出游“玉钵庵”,发现了庵中的这个显眼的大菜缸。

乾隆皇帝根据自己丰富的鉴宝知识,一眼就辨认出这是元代流传下来的著名玉雕作品——渎山大玉海。乾隆立即命人以千金巨资把“菜缸”买回去。

整整300多年,乾隆用重金将其收回。

皇家工匠,重现尊容

前所见的文献中,元代的学者对于大玉海的纹饰只留下了“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以及乾隆皇帝的《玉瓮歌》和玉瓮亭柱间词臣四十人应制咏玉瓮诗上的或简单或夸张的描写,对于纹饰的名称,亦没有详尽的描述。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及刻于大玉海上的乾隆诗句,得知渎山大玉海在清乾隆年间,最少有四次“刮苔涤垢”和琢磨,今天看到的大玉海的纹饰虽经清代清洗修理,但大体上为元代原貌。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乾隆十八年,在皇家工匠的修复下,大玉海刮苔涤垢,重现尊容。

乾隆皇帝对玉海上的龙鳞纹与其他海兽的鳞纹没有尊卑之别,极为不满,命工匠改之,现在玉海上除了龙身颈外,其他的龙鳞纹都具有明显的清代特色。

乾隆得意之余,诗兴大发,在玉海膛内碾刻“玉瓮歌”三首,连序带注共八百多字,四十多位臣下奉和之作则刻在玉海外的亭柱上。

乾隆对其进行过四次修饰,又新建一座玉瓮亭,配一汉白玉雕花石座一起安放。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渎山大玉海所幸没有遭到破坏。1988 年,在北京法源寺内又发现了与元代玉瓮浑然一体的原配底座。

量材取料,因材施艺

渎山大玉海是一个椭圆形的大酒瓮,它重3.5吨,长1.65米,深0.57米。用整块黑质白章的墨玉雕成,玉质斑驳变幻,墨色中夹杂白纹,制作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玉瓮内部掏空,空膛深55厘米,利用玉色的黑白变化来勾勒波浪的起伏、表现动物的眉目花斑,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

上部以阴刻曲线勾画漩涡作底纹。周身壁上随玉自然形状肌理雕饰有海浪以及腾跃出没其中的鱼龙、海马、海猪、海羊等神奇海兽。

底座是一大一小两件叠置的八角石床,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兼具写实气质和浪漫色彩。

吉祥图案,气势磅礴

周身雕刻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翻滚,漩涡激流,气势磅礴。

在海涛之中,又有龙、猪、马、鹿、犀、螺等神异化动物游戏其间,海龙下身隐于水中,上身探出水面,张牙舞爪,戏弄面前瑞云托承的宝珠。

猪、马、犀、鹿等动物遍体生鳞,使人联想到神话里龙宫中的兽形神怪和虾兵蟹将,十几种动物图案,形体各异,神采俱佳,制作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动物造型兼具写实气质和浪漫色彩。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可以说,这是一幅活生生的龙宫世界的景象,神秘莫测。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器不仅形体巨大,气度不凡,而且雕工极精,利用玉色的黑白变化来勾勒波浪的起伏、表现动物的眉目花斑,可谓匠心独运,技艺高超。

专家研究至今

现在已经有学者对渎山大玉海的纹饰进行了定名和文化阐释,但是大玉海上的动物纹饰的数量及名称,各家还有一些出入。

杨伯达先生指出大玉海的纹饰共有13种动物,却拉布吉先生绘制的线图共有17种动物纹饰,周景健先生文中亦是17种。

根据笔者现场观察,大玉海每面海兽对望,西面是马与鳌鱼(两种动物中间底部是兔),南面是蚌与蟾(各拿素面宝珠),龙呈回首状,身边是吐仙气的螺,东面是犀与羊(两种动物中间底部是鱼),北面是翼鱼与螭与猪。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除了龙、螭外,其他动物的脚、蹄都隐匿在海浪中不见,因此可以看到龙是五爪,螭是四爪,并且龙的爪中握火焰纹宝珠,而螭伸出张开的爪,像是要抓住火焰纹宝珠。

元代这种火焰纹宝珠常与龙纹组合。另外,除了蚌和螺自身有壳外,以及蟾和螭身上无鳞,其他动物身上都刻有鳞。

此外,有学者认为大玉海中包含“鹿”,经考察宋辽金元时期的鹿纹的形象,特别是元代丝织品中鹿纹的头部,元代丝织品纹样中鹿角有三种形态,此动物纹饰的形象与元代鹿纹中鹿角不尽相同。

在周景健文中称此动物为麒麟。虽然观察其角与麒麟相似,但是根据大玉海四面的主体纹饰的排列组合以及相对呼应来看,龙对面是螭,而麒麟作为与龙、螭同样重要的瑞兽,一是无涡旋纹宝珠相衬,二是未露出脚,三是对面为马,因此,此纹饰可能为羊。

后记

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独家邀请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在国宝中做取舍之间的考量、权衡,盘点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

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鲜有出其右者,且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

忽必烈下令制作,7000斤和氏璧玉料,300年腌菜缸,专家研究至今

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综合考虑,可以作为镇国玉器之首。

历经近代中国历史,如今,人们在北京仍然可以看到这尊保存完好的渎山大玉海,始终与北京城相伴达740年之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静观日月移转。见证着华夏文明的疆域、权力和繁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