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颁发一道圣旨,这个家族便坚持守墓800年,如今已传了十三代

在古代,有钱人在生前习惯了享受,所以在临死前,都会为自己安排很多贵重的物品随自己下葬。就算这些人在死前没有亲自准备,他们的子孙在安葬的时候同样会为其安排陪葬品。

有人起了头以后,效仿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直接成为贵族安葬的一种制度了。最严重的时候,还直接把活人关在坟墓里,让活人为已经去世的人陪葬,还有一种稍微好一点,用工艺品代替活人。

到了清朝,虽然不再需要用活人来给死人作伴了,但是同样会安排很多陪葬品。

他们用那么华丽的东西陪葬,难道不怕被盗吗?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守墓人的故事

皇帝颁发一道圣旨,这个家族便坚持守墓800年,如今已传了十三代

图片:贵重的陪葬品剧照

我国虽然是个比较谦和的国家,但不管在哪个朝代都不乏一些没良心的人。他们可以说专门做死人的生意,只要被他们发现哪里有好的陪葬品,他们就赶去哪里,这类人也就是盗墓者。

盗墓者一般都有很多专用的工具,比如说铲泥特别快的洛阳铲,再比如八卦盘等等。他们一般都不会单独行动,而是几个人形成团伙。

盗墓的时候甚至还有专门的口诀呢,不过小编没有从事这个行业,所以并不知道口诀的内容。

自古便讲究阴阳协调,既然有盗墓的,自然也就有守墓人了。曾经某部小说里面有一个叫张起灵的人,此人的身份其实就是守墓人了。不单是他,就连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守墓的。

虽然这只是小说而已,但是也是根据现实来写的,

历史上的守墓人一般都是世代守护的。

皇帝颁发一道圣旨,这个家族便坚持守墓800年,如今已传了十三代

图片:守墓人张起灵剧照

越是有价值的坟墓,就越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可是这些守墓人从来没有背叛自己的誓言,不管环境如何,也不管待遇如何,他们用整个家族的力量去守护,一守就是几百上千年。

在南宋期间,有一个名叫虞允文的丞相是个用兵高手,他经常带兵与金兵对抗,大多数时候都以少胜多。丞相虞允文死后葬在了四川省。他刚下葬的时候皇帝并没有下令让人替他守墓,但是在他死后的第四年,皇帝却下令让宋家人为这位丞相守墓。

宋家祖先所领的那道圣旨,宋家世代人都遵从,直到现在依然没忘。从宋朝到现在,都已经八百多年了,宋家都已经出了十三代守墓人了

皇帝颁发一道圣旨,这个家族便坚持守墓800年,如今已传了十三代

图片:整个家族的力量去守墓剧照

如今宋家的守墓人姓名为宋克成,原来是由他的父亲守墓的,可他父亲却在很年轻时候就去世了,为了守住诺言,宋克成的妈妈接过棒子,开始了守墓生活。

后来,宋克成从母亲手里接过守墓的责任,一守就是六十五年。

在这漫长的守墓时间里,宋克成外出的次数,可能还没有别人一个月外出的次数多。他的大女儿外嫁到了河北,他曾去看过一次。尽管他人没有在老家,他的心也一直都在替那位丞相守墓。因为墓里有一颗让所有的盗墓贼都想要带走的金头。

据说虞允文当时并不是自然死的,而是像岳飞一样,打完胜仗以后被冤枉而死的。后来,皇帝知道这位丞相是位忠臣,承认自己错杀了他。但是人已死,后悔也救不回来了。

为了向已死的虞允文表示歉意,皇帝用纯金打造了一个人头给虞允文陪葬。

时隔已久,谁也不知道这件事情的真假,但是那些盗墓人却一直都觉得真有其事。

皇帝颁发一道圣旨,这个家族便坚持守墓800年,如今已传了十三代

在九九年的某天夜里,宋克成突然听到了异响,赶紧起来,果然发现了一伙盗墓贼。这伙盗墓贼总共有六人,被宋克成的儿子成功抓住了一人。

幸亏国家为了保护文物,专门给宋克成配备了一支火铳,否则,别说抓住盗墓贼,没有受伤就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如今,那支陪伴宋克成已久的火铳早已不能用了,但是它却时刻提醒宋克成,让他别忘了一个守墓人的职则。

宋克成在漫长的守墓岁月里,形成了祭祀的习惯,平时把墓园打扫干净,每个月祭祀三次。如果遇到有人前去祭拜,他就为前去祭拜的人带路,顺便向他们讲述关于那位丞相的故事。

现在,宋克成已经老到再也无法做守墓人了,因为他的儿子不在家,所以,守墓的责任就交给了他的儿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宋克成守墓人的身份已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后来还专门为他颁发了相关的证件,也开始享受正规的工资待遇了。

皇帝颁发一道圣旨,这个家族便坚持守墓800年,如今已传了十三代

到了二零零四年,政府部门对这座墓进行了扩建,使那一段故事继续传颂下去。

除了虞允文的墓以外,成吉思汗的墓也有专门的守墓队。

成吉思汗死前曾经留下过遗言,让后代把他的衣冠冢葬到鄂尔多斯高原。他的后代在他去世后遵从了他的遗愿,并且专门把他的警卫队调去做守墓人。

这些守墓是人达尔扈特人,这支队伍无需做别的事情,只需要守好可汗的墓,并且做好祭祀工作就可以了。他们一辈子都只能穿素衣到墓园,而且还是蒙古服。

不过,他们在平时还是享受正规的薪资待遇的

皇帝颁发一道圣旨,这个家族便坚持守墓800年,如今已传了十三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成吉思汗的墓

明朝的袁崇焕死后,他的部下把他的头颅带回老家安葬。

这位部下姓余,他安葬好了袁崇焕以后,让自己的家人守墓。

仅仅是这位姓余的部下一句话,他的家人世代都成了守墓人,一直传到第十七代时,才没有继续守墓

。余氏夫妇曾经到处走动关系,总算得到机会,把袁崇焕的墓园保护了起来。

可是这座墓园受到保护以后,就再也不能住人了,所以,他们才不得不离开自己住了那么久的墓园。

皇帝颁发一道圣旨,这个家族便坚持守墓800年,如今已传了十三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袁崇焕的墓

现在,墓园已经不能再随意建造了,同时也不再需要守墓人了。那些一代又一代的守墓人,就像是曾经的梦境一样,悄无声息的入梦,让人惊动了一下以后,又悄然离开。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