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皇帝封朱元璋后代朱之琏为一等延恩候是为了礼遇前代子孙吗?

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的一个后代在清代被封为袭到清朝灭亡。

清朝入关之初,在如何对待明代皇室这一敏感问题上表现得十分聪明。李自成的军队曾将祟帧帝后的尸体暴尸三日,引起了北京人民的极大反感。而清军一入北京,多尔衮立刻为祟帧帝后隆重发丧,谕令“官民人等为祟帧帝服丧三日”。这一举动令百姓大为感动,纷纷称颂多尔衮“仁慈”,这对争取北方人心起到了很大作用。为亡国之主举行盛大葬礼,已属旷世之盛典,康熙皇帝又前后六次趋谒明太祖陵,并且行三跪九叩大礼,把在场的南京数万父老感动得泪流不止,江南的民心也因此得到了安抚。

雍正皇帝封朱元璋后代朱之琏为一等延恩候是为了礼遇前代子孙吗?

面子工程做得如此漂亮,但是内里上,清王朝对朱元璋的子孙却毫不手软。为了防止人们拥戴朱氏后人造反,从清朝人关到康熙晚年,清政府把各地明代数百名宗室藩王诛戮殆尽,宁可错杀千人,绝不放过一个。

到了雍正年间,天下已经彻底太平。雍正皇帝又想起“受命之君”应该“礼遇前代子孙”,这样才能显“兴灭继绝”之盛意。所以他命人在天下访一个“合格”的朱氏后代,封以高官,来显示清王朝的宽宏大量。经过几年寻找,礼部发现了一个合格人选,直隶正定知府朱之琏。朱之琏的祖父被清军俘虏,编入汉军,到他已经做了三代旗人,因为一直对大清恭顺忠诚,没有二心,所以前些年没有被杀掉。雍正听后大喜,遂封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世袭罔替,并命其负责祭祀明代皇陵。天下臣民皆认为此举超越前代,有“上古遗风”’纷纷称赞清政府之盛德。

雍正皇帝封朱元璋后代朱之琏为一等延恩候是为了礼遇前代子孙吗?

最后一个延恩侯

清朝灭亡之后,最后一个延恩侯朱煜勋仍然靠从博仪小朝廷领取微薄的津贴过活。著名教育家张相文有一次在查阅北京市户口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延恩侯的住址,于1919年时曾和两位好友一起慕名前去拜访。

雍正皇帝封朱元璋后代朱之琏为一等延恩候是为了礼遇前代子孙吗?

末代皇帝溥仪

他们来到东直门北小街羊管胡同延恩侯的“宅邸”,发现这其实就是普通民居,没有任何侯府气派。进了他家门,发现一家上下都是旗人装束,书房桌子上摆着的几本书,皆是市井所传《玉匣记》《七侠五义》等,显示着这位候爷的文化水平和精神追求。

延恩侯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在1924年。原来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偶然在故纸堆中发现清代还有个这样的侯爵,遂起了好奇心,建议溥仪召见一次,看看过个朱元璋的子孙长得什么样。1924年9月7日,大明王朝的最后子孙与大清王朝的最后继承人在紫禁城见面了。

这一年延恩侯已经四十多岁了,庄士敦记载他圆脸,身材魁梧,看上去憨厚老实,但文化程度不高。侯爷告诉庄士敦.他有两个儿子,一个九岁,一个四岁。因为溥仪小朝廷津贴发放得不及时,延恩侯生活已经十分窘困,甚至连官服也卖了,“我外面穿戴的这套冠服,是为这次谒见特地借来的”,他掀起长袍让庄士敦看他里面的破烂衣服,“我这套衣服今晚就得还给人家”。

雍正皇帝封朱元璋后代朱之琏为一等延恩候是为了礼遇前代子孙吗?

庄士敦

几日后庄士敦派仆人给延恩侯送了些礼物,仆人回来汇报,说延恩侯家确实已经非常穷困,几问房子也已经东倒西歪了。

在这次召见之后不久,溥仪就被赶出了故宫,逃往了天津,无力再顾及这个大清王朝的旧摆设,最后一个延恩侯从此也就在历史上消失,不知所终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