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艾合塔木来自喀什地区伽师县江巴孜乡尕勒村,他的爸爸干了20多年木匠,用一双勤劳、灵巧的手让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每年家庭收入有10多万元,在当地家里经济条件算是非常不错。
去年6月,高考结束后,艾合塔木的爸爸吾买尔江·赛买提,却要求艾合塔木自己打工挣学费。
用吾买尔江·赛买提的话说是“人只有勤快了,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年轻人嘛,要学会吃苦。”
艾合塔木在爸爸的木材加工店里打了两个多月的工,挣到了7000元,他用这笔钱缴了大学第一年的学费,还买了新衣服和生活用品。
如今艾合塔木·吾买尔已是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大一的一名学生了。
艾合塔木的姐姐卡地尔牙·吾买尔在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读大三,在她的记忆里,父母很勤快,他们姐弟俩也从小就学会了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虽然大学里功课挺多,但一有时间卡地尔牙就会找些校内兼职。
周一到周五她尽可能完成学习任务,周末时间则去兼职,现在每个月差不多能挣1300元。
卡地尔牙平时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至于赚的这些零花钱,她主要用来买生活用品,偶尔也会去旅游,开阔眼界。
1300元在许多人看来确实不多,却是她自食其力的开始,也是走向自立自强的起点。
家教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于润物无声处感染人、滋养人,什么样的家教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人!
古语有言:“为人父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前段时候,一个多年没见的同学在微信群里借钱,说自己要做生意,结果本来热烈交谈的群,一下就鸦雀无声了。
这位同学是出了名的,因为他的好吃懒做。记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他每天的起床的洗脸水是奶奶打好,然后由奶奶穿衣服,爷爷喂饭,上学的书包永远是爷爷背着。
读中学后更是这样,每次一堆臭袜子脏衣服塞一袋子,放假的时候就拿回去给奶奶洗。
最主要的是还爱借钱,读书的时候就几乎把所有的同学借一个遍。
没想到现在30多岁了,还是老样子,听说刚刚跟妻子离婚,家里的孩子判给了妻子。也没有一个正经的工作,天天就是瞎混,不想努力,就想通过借钱来发财。
结果混成了一个这样的光景。
两相对比你可曾能想到,吃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苦难这所学校的教育,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智慧。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02
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一味地在物质上富养他。
曾经和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剖析一个新闻事件。
上海一名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块钱,母亲没有,男子就让母亲去亲戚那里借,母亲不肯。
谁知,男子直接动手要挟,将母亲拖行甩来甩去,用衣服抽打母亲的头部。
母亲伤心又无奈地瘫坐在台阶上,一脸绝望。

是什么让一个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对母亲拳脚相加?
朋友一语中的:“正是母亲无底线的爱,无底线的物质满足。”
很多为人父母者,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惯着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
不能让孩子被别人看不起,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
哪怕月薪3000,压弯了背脊,也要供孩子过上富人家的生活。
父母自己买一件50块的T恤都得思量良久,孩子却一身名牌,随随便便一双鞋子就几百上千。
父母在外吃顿像样的盒饭都舍不得,病了怕花钱不敢去医院,给孩子花钱却像泼水一般,一餐饭花掉上百。
于是,穷人家硬生生养出了一个花钱大手大脚、不知人间疾苦的“富二代”。
过度“富养”,恰恰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等到孩子长大,他早已不是几十块、几百块就能轻易满足的人了,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此时父母早已无力支撑。
已经习惯被满足的孩子,突然被父母一口拒绝,心里承受不了巨大的打击,为了威胁父母让步,就更容易选择偏激的方式。
近些年,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
江西一名15岁的少年,因为父亲没有给他买电脑,竟然直接跳楼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5岁的日本留学生汪佳晶,每个月都要从母亲那里索要7000元生活费。母亲四处举债供他上学,一时拿不出钱,他竟然残忍地捅了母亲9刀。
富养没了底线,爱没了限制,就会成为扼杀孩子的刀子。
正如卢梭所说: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一味在物质上富养孩子,不是爱,是最大的害。
03
你看艾合塔木的爸爸,虽然在偏远的南疆乡村有着相对富裕的生活条件,但他想到的却是让孩子吃苦。
而无底线的溺爱,却越爱越心寒。
从小被满足的孩子,习惯了自己饭来张口、父母一味迁就的生活,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更加不懂得感恩。
2021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四团居民冯女士自己和老公辛辛苦苦打工攒下2.4万元。
儿子小杨每日用冯女士手机做网课作业,在上完网课后,就通过手机观看网络直播和玩网络游戏,其后来偷偷绑定了母亲的银行卡给主播刷礼物打赏和充值购买游戏皮肤。
刚开始见母亲没有发现,便每日不停的持续加额“打赏”,最后把银行卡内的2.4万元都打赏了主播。
好在经民警的不懈努力和网络平台的层级评定审核,冯女士的2.4万元最终全部退回。
无独有偶前不久新疆特克斯县一名12岁女孩打赏主播5万多元,2小时花光了奶奶的养老金,多亏民警及时追回。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2岁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几十年前的时候,12岁的孩子,基本是家里的半个顶梁柱了。
哎!不懂事的孩子,最伤父母心。
此时,爱有多深,心就有多痛。
想起另一则新闻。
2020年黑龙江穆棱的赵桂宁以691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赵桂宁家庭条件不太好,知道被清华录取后,他还未多享受几天的喜悦和轻松,就连忙跑到了建筑工地打工。
家在农村,父母岁数比较大,赵桂宁说:“父母挺不容易的,现在高考结束了,我就靠自己的行动给父母减轻点负担。”
工地的负责人知道他情况后,另外给他加50元一天。
建筑工地上的工作又苦又累,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孩子来说难度并不小,但是对于即将上大学要面临各种费用的赵桂宁家庭来说,一天工钱,能够解燃眉之急。
看到这里,我心里一阵心酸,也有一种佩服和感动,这样努力的孩子值得我们所有人鼓励和钦佩。
有的孩子对父母的付出和苦难麻木无感,而有的孩子却懂得心疼父母,愿意为父母分担。
于父母而言,有一个如此有责任心又上进的孩子,是生活中最大的慰藉。
父母最大的欢喜,不是子女成器,而是孩子终于读懂了自己。
04
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讲了一对一母同胞的兄弟,人生际遇却天差地别的真实故事。
富哥哥住着联排别墅,是一个身价千万的企业家。
而弟弟居无定所,开着一辆卡车,靠打零工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从小,两个人的环境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住一样的房屋,吃一样的食物,受一样的教育,有一样的父母……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20岁之前,弟弟一直在吃“糖”,哥哥却总在吃苦。
当弟弟躲在父母怀里游手好闲的时候,哥哥帮别人遛狗、修理草坪、送报纸、在超市打工。
当弟弟闲得到处闯祸的时候,哥哥已经离家创业,历尽艰辛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弟弟生活在甜甜的蜜罐里,享受着父母的宠溺,长大后变成了凡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
哥哥在生活一次次锤炼下,学会了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世。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使然。但再爱孩子,也无法永远替他走路,也不能把他捧在手心一辈子,溺爱至死。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把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该让孩子吃的苦,一点都不能省,这里我要给艾合塔木的爸爸点赞。
社会毕竟不是孩子的父母,不吃苦的孩子,成年之后更吃亏。
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为了社会,让孩子吃点苦吧!
来源:新疆我的家—艳阳天
编辑:艳阳天
审核:月之 终审:海峰
新疆风俗 新疆人情 新疆故事新疆我的家
其他人都在看
看完文章,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