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长不要错过的这些内容

家长不要错过的这些内容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第4天,依法带娃和教育孩子成为千万家长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并于2022年1月1日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将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因此,依法带娃成为网络热词。

为了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依法带娃、依法管教孩子,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有针对性地列举多条教育内容和方式,解决家长“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还给家长作了提醒:一旦违反相关规定,将被干预。

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效地缓解了“教育内卷”给家长带来的焦虑,给孩子带来的负担。“双减”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就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郭林茂。郭主任说,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重视家庭、家长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独特作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分、有利的保障。

一、解决家长的两大困惑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149名未成年人家长的调查结果,80.7%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困惑,94.7%的受访家长期待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双减”政策能以及能有人来帮助自己缓解教育的焦虑。

那么,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教什么,怎样教,成为家长的两大难题。对此,家庭教育促进专门做出回应。

“教什么”,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同时,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家庭教育的内容规定中,与“德智体美劳”为主要方面的学校教育相区别,突出“以德为先”,强调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培养家国情怀;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等。

同时,促进法第16条做出大量列举,要求家长培养未成年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美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热爱劳动的观念。

除了告诉家长“教什么”,家庭教育促进法第17条列出9种方式,包括亲子陪伴、发挥父母的作用,言传身教、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等内容。

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职责做出了详尽的要求,目的就是让家长能够依法教育、管教孩子。同时也明确规定父母是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

二、家长的职责有哪些

◎物质提供者

这是指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就要担起抚养的责任。给孩子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保障。

◎精神支持者

怎样理解?孩子刚生下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在父母的养育下,孩子才慢慢地认识这个世界。懂得与人相处的规则和社会规则。比如,前面我们说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教育内容,家长培养孩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自律等,都是给孩子精神上给予和支持。

作为父母,我们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历程。看到他呱呱落地吃喝拉撒都要我们父母的悉心照料的婴儿到上学,直到成人。我们会发现,孩子20多岁了,有社交恐惧。我们会困惑,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产生内在的不自信,不认可?这时,我们就回到我们的原生家庭的养育模式去找原因。我们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否有对孩子有过打击,“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就学不好英语呢,你看看咱邻居家的小明多棒,每次考试都考满分!”

可以说,家长这样对孩子,给孩子的精神支持是负面的。没有给到孩子肯定、鼓励、认可,而是责骂、挖苦。这样给到孩子的孩子的精神支持是缺乏的,对孩子来说是无奈的。在他长大后就会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情感陪伴者

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子陪伴,这方面,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也做出了要求。孩子在婴幼儿阶段,在他还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在他的每一次需求是否能及时地给予满足。当你对他照顾不周的情况下,他会记住你的相貌、声音。在他长到4—6个月的时候,认人的现象开始出现,依恋关系就形成。这个依恋就是情感最初的起点。当他这种情感得到满足时,他就对世界建立了信任。这个信任得到满足,就会延伸到亲情。

可以这么说,情感陪伴是人性被唤醒的过程。我们经常谈到心理资本,我认为“心理资本”是早年父母对孩子辛苦养育中获得对孩子的控制力,这个控制力就是“心理资本”。同时,养育孩子是需要稳定的一对一的关系,如果孩子早年没有建立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就会产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因为我们的依恋关系是孩子放松自己对周围的人依托。如果他早年没有形成好的依恋关系,到成年会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问题。

为什么说亲子陪伴是人性被唤醒的过程呢?大家试想一下,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从小就没有被人疼过,被人爱过,没有被善待,你别指望他会善待你。所以,要给孩子有足够的亲子陪伴时光,给以情感的陪伴。

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情感的陪伴者。在情感的陪伴和互动中,慢慢地去教育孩子,用丰富的情感去充实他的内心世界,丰富他的情怀,照亮他的内心世界。在他刚刚出生对世界的好奇和懵懂,无知无畏的人。长成一个有认知,有情怀的一个人。

◎迷途的引路人

我们父母先回忆一下当年自己的青春是什么样的?是“青春都是美好的”,儿没有《少年维特的烦恼》?在你步入青春期时,有没有困惑、彷徨;有没有被青春撞了一下而不知所措,感到茫然,很想当年的父母和你说说第一次梦遗,第一次例假来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父母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出现的叛逆、早恋很是无奈。这时,我们父母应该正视这个问题,这都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正常现象。

对于孩子的早恋问题,我们的父母或者是老师,采取的办法就是,“我告诉你,不能再和他(她)来往了,你们再来往,我打断你的腿!”

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朋友或者是老师,请关注一下我,下次我和大家继续分享和探讨家庭教育方法。感谢大家的收看,平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也请在评论区留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