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0万大军不是小数目:48年东野秘密入关,为什么能瞒住傅作义?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我军仅东北野战军总兵力就超过了120万人,除留守东三省一部分地方部队外,东野主力几乎全部入关作战,与华北解放军联手围攻华北国军傅作义集团。入关的东野大军近80万人,12支主力纵队(此时已将各独立师纵队,改纵队为军,每军辖4个师)悉数上阵。东野入关将使华北敌我力量发生骤变,如果东野的进军能做到出其不意,瞒过华北国民党军,显然作战效果将更加突出。

80万大军不是小数目:48年东野秘密入关,为什么能瞒住傅作义?

1948年军事科技还不发达,敌我两军都没有卫星侦测技术,但要知道一个简单事实:80万人及大量辎重装备进行大范围转移,非常显眼,想保证行军的隐蔽性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情况下,在平津战役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傅作义及其华北剿总竟然对东北野战军的长距离奔袭毫无察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80万大军不是小数目:48年东野秘密入关,为什么能瞒住傅作义?

傅作义没有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第一时间率军撤回绥远,或者按照老蒋的要求南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认为东野能在3个月内结束休整开赴华北。虽然东野歼灭了卫立煌集团40余万部队,且补充进大量解放战士,但东北国民党军多为美械精锐部队,东野在辽沈战场上付出的人员伤亡及弹药消耗很大,傅作义判断东北我军的恢复期在3-6个月,因此决定暂时先不撤出华北,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加固工事募集新兵,争取扩军20-30万人,试图防守平津等大城市,观察形势再做定夺。

80万大军不是小数目:48年东野秘密入关,为什么能瞒住傅作义?

虽然傅作义有自己的期望,但作为久经战阵的名将,分析战局自然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臆断。东野入关之所以能在早期瞒住傅作义的耳目,还是采用了不少妙招。首先是施放烟雾弹,东野野司命令留守东北各大城市的地方部队,大张旗鼓进行庆祝活动,如沈阳、长春、锦州、营口,莫不如是,张灯结彩搞军民游行联欢,形成东野大军庆祝解放东北的表面现象。这样一来,使华北国民党军初步相信东野主力11月尚未入关,且照此势头,12月入关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80万大军不是小数目:48年东野秘密入关,为什么能瞒住傅作义?

庆祝活动只是障眼法,东野真正费心思的办法,是绕路入关。从东北战区赶赴华北战区,最近也是最合理的路线,就是直取山海关,可以大大减轻部队行军的疲劳程度,提升作战效率。但是傅作义也了解这一点,华北敌人知道我军机械化程度不高,兵力调动应当选择最近路线。为了确保隐蔽性,东北野战军入关80万人,先头部队都没有走山海关路线,而是绕路从喜峰口、冷口线路行军,成功避开了国军的侦查。

80万大军不是小数目:48年东野秘密入关,为什么能瞒住傅作义?

不仅仅是绕路这个办法,东北野战军的行军方式跟不久后的抗美援朝战争相似,采用昼伏夜出的方式,白天隐蔽休整,大部队尽量在夜间行军。这样一来,即便国军派出空军侦查,也很难发现我军动向。东北野战军为了实现秘密转移,如此煞费苦心,终于成功瞒住了傅作义。

80万大军不是小数目:48年东野秘密入关,为什么能瞒住傅作义?

那么傅作义究竟是什么时候才知道东野已经入关呢?1948年12月2日,东野程子华先遣兵团攻打密云,傅作义原本以为攻城部队为华北解放军,但前线电报指出我军部队均配有狗皮帽子,此为东北野战军士兵的显著着装标志,华北我军并未配发。傅作义大惊,由此判断出东北野战军已经进关。

80万大军不是小数目:48年东野秘密入关,为什么能瞒住傅作义?

然而此时东野大军已经大部完成部署,野司下令剩余少量部队不再隐蔽行踪,而是直取山海关快速进入华北战区,对敌人形成合围。1948年12月8日,我军成功包围新保安的傅系王牌35军,至此国军平津战役西线部署被完全割裂;12月20日,东线的平津两地也陷入东野包围圈。这时候的华北国民党军,已经陷入全面被动,在双方巨大的实力差距下,胜负根本不存悬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