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陈诚无疑是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东征时,他是炮兵连长;抗战时,他参与指挥过淞沪会战;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曾任“行政院长”、副总统。

陈诚第一次结婚是在21岁这年,他的第一段婚姻属于父母包办。女方叫吴舜莲,是一个出身耕读之家的女子。在陈、吴两家看来,这样的一对,自然是门当户对了。

结婚时,陈诚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因为不想当老师,一时又找不到工作,所以他不得已在家里待业。

也因此,最初吴家人还有点儿看不上陈诚这个“无业游民”,另一方面,“陈诚个子太小”也是吴家轻看他的原因。

吴家吴舜莲的哥哥吴子漪却非常看好陈诚,在他的说服下,吴家欢欢喜喜地将女儿嫁到了陈家。结婚时,吴家给的陪嫁很多,几乎可以用“妆奁满房”来形容。就连陈诚后来到杭州上学的费用,也是妻子吴舜莲给的。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青年陈诚

陈诚对妻子似乎并不满意,在他看来,妻子太过保守,且长相也不是他喜欢的。陈诚喜欢清秀的女子,可吴舜莲的长相却似乎和清秀过不上钩:她宽额、圆脸,还天生一张大嘴。婚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夫妻俩也还算和谐。

但这种“和谐”并未持续多久,吴舜莲便迎来了长期“守活寡”的日子。

吴舜莲“守活寡”期间,陈诚异常忙碌,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后,又进入了黄埔军校任职。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秋,陈诚父亲病重时,他竟也抽不出时间陪伴。直到父亲病逝后,他才匆匆赶回了家里。陈诚如此忙碌,连孝道都顾不上,儿女情长就更加顾不上了。

见到任何时候都来去匆匆的丈夫,吴舜莲心里满是怨言。多年的活寡生涯,已让她的情绪到了崩溃边缘。

就在这前后不久,吴舜莲与丈夫陈诚爆发了一次激烈争执,因为情绪过分激动:吴舜莲自杀了。吴舜莲这次自杀的结果是:没死成。

关于她没死成的具体,相关史书描述得非常详细:

“吴舜莲用剪刀捅破喉咙当日,正好有一个走方郎中路过,他先给止住了血,再用活鸡去毛,剥下鸡皮糊贴在伤口,敷上金疮伤药,送往温州医院救回一命。”

关于吴舜莲与陈诚这次激烈争执背后的原因,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陈诚不愿与吴舜莲同房引发了她的猜忌;另一种是:吴舜莲苦劝丈夫不要去广东遭到拒绝,两人因此爆发冲突。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晚年吴舜莲

“妻子自杀”是大事,陈诚在此后曾经想过要留在浙江当地。其好友杜伟曾在回忆中说:

“(陈诚)在家里写信给我,告知家里出了两件不幸的事故,十分灰心,不想回广东去,要到我处(时任宁波警察厅厅长)工作,希望我给他安排一下。

我一面汇一点钱帮助他的治丧费用,一面劝他仍回广东。 可是他不听,跑到杭州请求夏超(省长)给他找一个警察界的位置,没有被录用……”

从杜伟的这段叙述可看出,妻子自杀后,陈诚后来虽然还是去了广东。但在这之前,他确实曾经有过“要留在浙江”的打算。

实际上,陈诚父亲去世后,作为家中的长子,他理所应当留在家里挑起重担。可遗憾的是,他最终并未如此选择。

见自己自杀也没能留住丈夫,吴舜莲是彻底死心了。但妻子自杀的行为,也让陈诚心里有了愧疚,可这愧疚,此时也已无法唤起他的感情了。

陈诚是个爱面子的人,家里出了这种事后,他脸上自然有些挂不住。另一方面,因为他抛下自杀的妻子离家,他在家乡承受了很大的争议。事后,陈诚必定招致亲友、乡人太多的责难。

陈诚昔日好友、吴舜莲哥哥吴子漪得知妹妹惨状后写信痛斥他“丧心病狂,躯壳虽在,心肝五脏已死”。

面对这种种,陈诚觉得:只有盛名,能让自己抚平亲友对他的非议了。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他暗暗发誓:不功成名就,绝不回家。也从他再度离家时起:他和吴舜莲的婚姻名存实亡。

据陈诚好友杜伟的回忆,陈诚在1927年秋至1928年春,交往了一个上海的名叫陈德懿的女大学生。杜伟虽觉不妥,但也表示理解,毕竟他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

1928年,陈诚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此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了。人都说“成家立业”,他自然也开始想要安个家了。

然而,陈诚“安家”与别的男子安家还是有区别的,安家前,他先得“拆家”(离婚)。于是,他试探性地向吴家提出了离婚的想法。没想到,吴子漪得知消息后激动万分,他痛斥道:

“家父头白,舍妹惨遇,见者涕泣,闻者酸心,上天入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杀父之事可为,杀妹之事可为,天下何事不可为,陈做陈官,我讨我饭。”

陈诚看到这信后,只得无奈地摇头叹息了。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努力,他请来老先生孙潜贞为自己说服吴家。

在孙潜贞的劝说下,吴家最终同意陈诚以“加娶”的名义再婚,毕竟在那个尚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月,吴舜莲未曾为夫家生下任何子嗣。但吴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吴舜莲仍为陈诚之妻。

吴舜莲还和陈诚签下了字据,陈诚的字据内容是:“莲允加娶,永不变渝此心;如陈遗弃莲,立‘不离婚字’一纸。”而吴子漪替妹妹吴舜莲写的字据则写着:“莲自动允陈加娶。如莲控告陈重婚,立‘离婚字’一纸。”

这份协议拟好后,被存放在了上海四行储蓄会保险箱,编号“漪如记甲七百三十二号”。

这份协议保护的自然是吴舜莲的利益,有这份协议在:吴舜莲便能一直以“媳妇”的身份住在陈家。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吴舜莲曾经的住所

陈诚可以“加娶”的消息传开后不久,蒋介石和宋美龄决定为他撮合一门亲事。蒋、宋二人为他挑选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干女儿、已故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女儿谭祥。

谭祥,字曼意,她比陈诚小8岁。她生得肤白貌美不说,还才智过人,她曾留学美国。如此佳人,之所以到20多岁还未婚配,自然是因为眼光高了。

在蒋介石、宋美龄的安排下,两人在他们的官邸见面了。初见时,谭祥见一身戎装的陈诚英武不凡,自然芳心已动;而陈诚见到皮肤白皙、知书达理的谭祥后,也是一见钟情。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谭祥

很快,两人便确定了恋爱关系。不久后,两人还在南京举行了简单的订婚仪式。

订婚后,陈诚回到江西料理军事,谭祥留在南京革命军遗族子弟学校,继续教书。两人书信频繁来往,感情日渐升温。此间,不论军务多忙,陈诚每隔一两天便会给谭祥写一封信。到1932年元旦时,短短半年,竟写了一百二十封信。

因为感情进展迅速,两人商定于1931年10月10日成婚。不料,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入侵我国东三省。做好上战场准备的陈诚于是决定写信推迟婚礼,谭祥收到信后立即回信表示同意。

日军侵占了东三省后,暂时停止了对关内的进攻。陈诚和谭祥于是决定:1932年元旦举行婚礼。婚礼前,谭祥提出:要陈诚结束第一次婚姻,且将离婚的文字依据给她看。

陈诚想来想去后觉得:自己确实应该设法结束那段名存实亡的婚姻,谭祥是大家闺秀且是新式女子,让她接受“加娶”着实不妥当。

陈诚为难的是:吴舜莲性情刚烈,万一不同意,闹出人命来怎么办?何况,她还有过自杀的经历。为了抱得美人归,再难的事,陈诚也得设法去做到。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陈诚与谭祥

思虑再三后,陈诚请了两个人去做妻子吴舜莲的工作。

这两个人,第一个是小舅子吴子漪,另一个是吴、陈两家的交好杜志远。陈诚向二人提出请求后,两人都应允了。

那么,吴子漪为何会同意帮助陈诚呢?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已然明白“妹妹和陈诚绝无再和好可能”,另一方面,他这些年在南京任职受了陈诚很多照拂。但吴子漪毕竟是吴舜莲的哥哥,所以他必然会努力给妹妹争取利益。

最终,在吴子漪和杜志远的劝说下,吴舜莲同意正式办理离婚手续。但她提出了两个条件:1,继续住在陈家;2,死后葬在陈家坟山。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吴子漪

吴舜莲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在民国时期,很多女子都还有旧思想,她们觉得被夫家休了或者改嫁,都是极不光彩的事。

陈诚得知吴舜莲的条件后,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还额外给了她10万元的赡养费。就这样,吴子漪写了一张离婚协议书,让妹妹签了名、按了手印后,带回南京交给陈诚。

难题终于解决了。

谭祥却似乎并不满意,毕竟,两人虽然已经离婚,可吴舜莲还住在陈家。这也就意味着,在陈家族人眼里:她吴舜莲还是陈家的儿媳妇。但谭祥是个聪明人,她明白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所以,她决定日后再慢慢处理这个“疙瘩”。

1932年元旦,陈诚和谭祥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结婚仪式。 婚后,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俨然神仙眷侣一般。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陈诚和谭祥婚纱照

也从此时起,陈诚与蒋介石多了一层翁婿关系,鲤鱼跃龙门,成为蒋介石宠信的心腹。从这以后,陈诚也更加卖力地拥戴蒋介石。

婚后的谭祥一直惦记着那个“疙瘩”,她琢磨再三后觉得:这个疙瘩,只有自己亲自出马才能解决掉。于是,她便一再催促丈夫陈诚带自己回青田老家探望母亲。她寻思着:只要婆婆和族人以及当地的乡亲认可她,她便算是把这“疙瘩”解决一大半了。而这一点,她有绝对的自信。

夫妻二人的原计划是游完杭州便启程回青田,可刚到杭州的第二天,陈诚便接到蒋介石的电话,说18军有人在闹事,要他回部队镇压。这样一来,回青田的计划便暂时被搁置了。

1934年,陈诚终于带着娇妻谭祥回浙江老家探望母亲了。这次回家,也是陈诚离家十多年后首次还家。离家时,他还只是一个小角色,可如今,他却已是响当当的“人物”了。

原本,陈诚还担心两个妻子相见会有些不愉快。要知道,此时的吴舜莲不仅依旧住在陈家,而且还一直照顾着陈诚的母亲。而陈诚母亲,也一直将她做儿媳看待。

不过,一切都并未如陈诚想的那般“难做”,谭祥见到吴舜莲后,竟非常客气地叫她“姐姐”。吴舜莲见这么一个时髦、漂亮且华贵的女子对自己一口一个“姐姐”,她自然也不好为难什么了。

谭祥的雍容大方、通情达理,赢得了陈家人和乡亲的夸赞,她对此很是满意。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陈诚故居

就在这次省亲后不久,吴舜莲这个“疙瘩”终于被谭祥解决了。在她的提议下, 陈诚给了吴子漪一笔钱“安顿”吴舜莲。很快,吴子漪便在青田县城为妹妹盖了一座两层洋楼,吴舜莲也搬出陈家住进了县城。

抗战开始后,陈诚变得更加忙碌了,可因为汲取了之前教训的缘故,他总是尽可能地将妻子子女带在身边。

陈诚不在家时,谭祥总是尽可能地避免熟识串门,她这样自然是为了避免“被说闲话”。人都说“妻贤夫祸少”,有了谭祥后,陈诚的仕途越来越顺的同时,家也越来越红火了。婚后,谭祥接连为丈夫生下了多个子女。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陈诚与谭祥全家福

1943年,陈诚担任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主席,他还兼任了远征军司令长官。这次离开前,他将妻子谭祥和子女留在了湖北恩施。

当年4月,鄂西会战打响后,留在湖北当地的许多官员人心惶惶。谭祥见状也准备带孩子们离开恩施去重庆。可当她把行李装上车准备离开时,当时任湖北省参议会议长的石瑛赶来说:“你千万不能走,你走了人心就乱了,你是司令夫人啊!”

听到这儿,谭祥立即叫人搬下行李,她还当即表态:“无论如何,一定不离开!”

决定在恩施等待丈夫归来时,谭祥也并不确定丈夫是否能平安归来。但她所受的教育却告诉她:任何时候,都要做对大局有利的选择。谭祥的决定,果然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不久,陈诚从昆明回到了恩施,他指挥所属部队打赢了鄂西会战。对于夫人在危难之中做出的抉择,陈诚自然也赞叹不已。

除了通晓事理外,陈诚在妻子身上发现的优点还有很多。其中,最让他意外的就是:她虽出身显贵,却能过勤俭朴素的生活,而且她还从不插手自己政治上的事情。

相比寻常女子,谭祥身上还有普通女子没有的果敢。

1943年10月10日,陈诚突然“呕血盂许,旋便血,全身发冷,肌肉痉挛,渐不省人事”。谭祥当机立断请来了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副队长倪葆春,倪葆春初步确诊其为十二指肠溃疡,并为他注射了吗啡针急救。

实际上,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出于关心,曾推荐了很多医生。可谭祥却都婉言谢绝了,她的理由是:“倪大夫既对症施治,不可方药乱投”。

果然,因为她的坚持,陈诚很快便脱险了。晚年时,陈诚在回忆这段时,曾不无感慨地叹道:“是夜内人若不在昆明,情况就危险了”。

1948年,蒋介石提前将陈诚派到台湾开辟后路。谭祥得知后,主动提出要跟随丈夫前往台湾。到台湾后,谭祥一直致力于妇女运动和救济事业。丈夫渐渐成为了台湾的“二号人物”时,她又毅然退居幕后,甘愿做了他的贤内助。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陈诚还派人将前妻吴舜莲接到了台湾,并给她安排了一所住房。一直把吴舜莲当亲戚的谭祥,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在节日期间前往探望这位“大姐”。

相濡以沫的三十多年里,陈诚与谭祥一直恩爱有加,他们总共生养了四子两女。在子女教育上,谭祥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后来,其六子女悉数成才。其中,长子陈履安还曾官至“监察院长”。

黄埔名将陈诚:抛弃未生育的原配,娶宋美龄干女儿,连生两女四子

1965年3月5日,陈诚因患肝癌医治无效辞世。他去世后,妻子谭祥一直默默承担着吴舜莲的生活费,一直到1978年吴舜莲离世。

1989年,谭祥因突发脑溢血辞世,享年83岁。

回头看,陈诚抛弃了原配却并未背负“渣男”骂名,其背后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妻子谭祥。看了他们三人的恩怨纠葛后,世人不得不感叹:谭祥的智慧和格局,真真非一般女子可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