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人之所资,须自抒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清朝名臣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写下过许多文字,字字皆是源于他的真实经历。

与其说他天赋异禀,不如说他是后天努力,虽然他有一定的聪颖之地,但比起那些年少有为之士,却又不及,他展现给我们的是厚积薄发的真谛。他自己也说过,天下古今的庸人,皆是因为懒惰而落败。勤奋,估计是他想告诉世人的。

都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大军的时候,选择了独立思考,设计出了一套“傻瓜战术”,却卓有成效,取得战场的主动权,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之后在一战期间,被德国人效仿这种战术,竟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战绩,9天之内击杀法国10万人,惊动世界。追根溯源,与曾国藩有直接联系。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生来愚笨,笃行好学

晚清史上有四大名臣,在我们常人的记忆和认知里,或者都会认为他们是被上天眷顾的宠儿,给予他们非比寻常的天资和能力,支撑起他们以后人生的巅峰。

似乎粗读曾国藩的经历,会发现他的确“非同凡响”。八岁能诵读四书五经,并能背诵其中片段,14岁便能读懂《史记》《后汉书》等史传文学。

接着,在童子试考试中能取得第七名的佳绩,后来又有了秀才的身份,在举人榜上排名36,登第后进入殿试,拿下三甲的前42名,更增添了他头上的光环,好像他的成长之路太过顺遂。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然而,古之成大事者并不都是智慧超群,前进之路通顺无阻,无风无浪,曾国藩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他在历史教科书上的风采都是靠他数年的蓄势。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对于曾国藩的经历,众多都只知其一,便轻下结论,背后的辛酸唯有他本人铭记。

他的科举之路并非因为惊才绝艳才光芒万丈,而是笃定心思所致。他自己也总结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这种现状。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于是,他十六岁走上科举的道路,前几年他只是陪跑了,足足七年才喜中秀才,七年的每一天皆是实属不易。之后,花了两年的时间才中举,也不是一蹴而就。然后,又是四年的耐心蛰伏,等待春天的来临,而后成功登第,“吾生平短于才”是他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慨。

观其踏上仕途前的岁月,曾国藩不是因为过人的天赋而被历史记住,而是凭借踏踏实实的蓄力被世人敬佩,实为一段催人向上的故事。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傻瓜战术,收效甚佳

曾国藩即使是属于愚笨的那一类,但张之洞和李鸿章等人依旧对他赞不绝口,原因不在于前者,而在于他每天都会反省自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他的一些行为看上去似乎显得简单和笨拙,但那都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才有的结果。当年他采取的那一套傻瓜战术,足以证明了他是大智若愚之人,智慧非常人可比。

当时的太平天国军给清朝统治者带来了一些威胁和震慑,他们便越发肆无忌惮,四处作乱,在国土上扰乱人心。当然清朝派遣出的军队必然是不在少数,统治者怎么可能让一些乌合之众为非作歹,祸国殃民,但奈何敌方势力比想象中要雄厚得多,导致所谓的剿灭计划多数失败,敌军仍然猖獗。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这帮太平天国军不是一般的农民力量的聚集,而且有组织有规模地出行,在作战的策略上亦是经过缜密计划的。

太平天国军虽时常选择主动出击,但他们的攻击的地点和方向是有侧重的,他们深知清军火力的猛烈,便在每次作战时选择避其锋芒,而进攻清军火力稍微薄弱的地方,便往往取得战斗胜利的果实。

此外,若是判断出清军的进攻过于顽强或是己方出现了溃败的倾向,太平天国军会采取一边撤军,一边则不断焚烧农民的房屋为掩护,阻拦清军的追击,这样一来他们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这样的形势无疑使清军恼怒与耻辱,而敌军的气焰却越发嚣张,又何来剿灭这一说,清军头疼不已。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一向有一股韧劲儿的曾国藩却镇静下来,使战事有了转机。

曾国藩也是在众多清军中的一员,他手下带领着一支军队,虽然前期的战争他也不在乎节节败退,但他没有自乱阵脚,也没有气馁不振,而且细心盘算,研究地势。经过一阵的思虑,他提出了一套“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扭转了当前的战场态势。

顾名思义,这一套战术其实也并非神秘高深。纵观当时的局势,曾国藩要求自己手下的军队湘军在营地周围挖出两条深沟,以深沟为基础,沿其筑起坚固的高墙,这样有利于己方据守阵地。至于行军的速度就不做硬性要求,关键在于行进过程中据守距离的长短,他保证的就是据守地的固若金汤,不让敌军进犯己军一寸土地。

如此一来,一步步把太平天国军往后逼退,使得他们无处遁形,也无计可施,最后便掌握了整个战局,成功剿灭叛军。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德军效仿,歼敌十万

曾国藩的那套将自己的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战术,虽然显得愚笨,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壕沟一方面可以据守,一方面可以架起高墙,辅之枪支和炮火,很容易抑制住敌方的攻势并看清形势吹起反攻的号角。

所以,最后战场的胜利才属于曾国藩。此后不久的世界第一次大战,再一次上演了这一套看似不太聪明的战术,战术的出处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一战时的欧洲大地是烽烟四起,战火纷飞,战争的残酷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德军和法军交战,死伤已经数不胜数,之后德军将领听说了曾国藩这一战术并取得了惊人的战绩,就跃跃欲试,因为德军现在的状态并不是那么乐观,两军相持不下,各有损伤。

这位德国将领就吩咐全军挖起战壕,利用铁丝网当做一面墙,抵挡敌方的进攻,同时,利用机关枪和火炮的搭配作战,后果皆是出乎了众人所料。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德军在短短九天之内便击毙了法军共十万人,那么显眼的数据,多么惊人的消息,德军的气势顿时高涨,威名也是扬遍了整个天下。听后的人无一不觉得这是一场战争史上的传奇,用如此简单的方法却赢得了超乎想象的胜利,着实令人瞩目和感叹。

其实死伤在战场上并不罕见,只是在九天里屠戮十万人不得不说这是惊人的,即使战术方面没有任何高明之处,但历史事件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战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曾国藩发明了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德军效仿后9天杀法国10万人

小结:

一个人不要被所谓的愚钝限制住,就如同曾国藩一样,做一个厚积薄发之人,尽管方法会显得呆傻,但只要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那都是智慧的沉淀。我们旁人也不能忽视和轻视自己或者他们呆傻之处,兴许这正在孕育着一种火山迸发似的力量。

此外,我们不能用自身的愚笨来掩饰自己的懒惰,就像曾国藩说的那样,不要让懒惰成为你失败的源头。曾国藩用自己亲身的一切经历,不管是在其追求科举上,还是领军作战上诠释了天道酬勤的事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