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长们注意了“带娃”不再是家事而是国事,“依法带娃”时代到来

带娃不是你想咋带就咋带,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父母们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

家长们注意了“带娃”不再是家事而是国事,“依法带娃”时代到来

依法带娃意味着什么

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对儿童的疏忽。二是侵犯儿童的合法权益,例如,不准离婚父母的一方探视儿童;不让孩子上学;孩子生病时有意拖延;让孩子熬夜学习等行为。三是打骂虐待儿童,比如,体罚儿童,以及嘲笑儿童的某一缺点,长时间故意贬低儿童的自尊等心理虐待行为。四是当儿童出现侵犯他人权利的恶意行为,比如拉帮结派、以强凌弱、性骚扰等问题。

家庭教育终于被搬上法律舞台了,其实与其说是法律,不如理解为一种指导方案,没有罚款或是拘留之类的字眼,主要是促进作用。

现在的教育大环境让作家长的多少是有些焦虑的,例如各种内卷,鸡娃,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就已经承受着各种学习压力,导致了出生率急剧下降,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及意义似乎有点跑偏了,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说到底是在告诉大家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良好的亲子及交际关系才是无价的,希望未来家庭教育可以回归本真!

有人片面的认为,重视家庭教育=让父母别工作了: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会不会教育和有没有时间教育是两个问题,此法出台也是为了让一些拿没时间当借口的父母,好好审视科学育儿方法。

针对社会问题的促进方式,《促进法》针对例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具体的引导措施,这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延伸。

“双减”政策与《家庭教育促进法》有何关联:“双减”是特定时段的政策要求,《促进法》是长期的借力,两者共同目标都是让未成年健康成长,让父母育人育己。

家长们注意了“带娃”不再是家事而是国事,“依法带娃”时代到来

遇到“不合格”的父母,家长不履行家教责任怎么办?

家庭教育立法不是为了惩罚家长,对于拒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家长来说,更多是纠偏,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两个实例说明:一是在泸州叙永县的全国首个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双方因为离婚纠纷导致13岁的女儿产生厌学情绪,不间断逃学,父母处于放任状态,老师多次家访劝其返校无效。于是,承办法官向这对夫妻发出了“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指派两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其进行指导。二是2021年10月21日,江苏淮安清江浦区,原告周某、赵某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双方决定将刚出生的小女儿送由他人抚养。后朋友介绍,被告朱某夫妇从赵某处将女婴带回抚养。事后,原告双方关系有所缓和,对送养小女儿一事感到后悔,多次与被告协商将孩子送还,但被告不同意。双方诉至法院后,经过调解,被告同意将孩子送回原告处,原告给予一定经济补偿。这两个案例都是家庭教育促进指导,但是还是很温和的,不是以处罚为目的。

通过健康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儿童及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于唤起公众的儿童权利意识、家庭教育意识、监护人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等起到指导作用。

当然了,一个新法的实施要运行一段时间才能知道具体效果,是否对家庭教育有促进作用,这还要看社会会校的相关配套设施是否落实到位,特别是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是否真正有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