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宝剑如何做到削铁如泥?专家:睁开眼看看,削的那压根不是铁

“削铁如泥”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形容宝剑或宝刀锋利,砍铁就像砍泥巴一样简单。要知道在现代社会,我们利用高超的冶金工艺都没能造出能将铁像泥巴一样削掉的宝剑,中国古代的铁匠到底是采用了什么黑科技,才让宝剑拥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今天虎哥就来跟大家一起看一下这个问题。

古代宝剑如何做到削铁如泥?专家:睁开眼看看,削的那压根不是铁

单纯从“削铁如泥”这个字眼上看,似乎没有在意铁的厚度,但越厚的铁板就越坚硬,在现代军事上,坦克表面附加的装甲往往能做到半米甚至1米厚,照这样的话来说,不需要坦克炮了,古代人拿把剑上去一刀就能把坦克砍成两半,这才像“削铁如泥”的样子。但任何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靠冷兵器是绝对无法实现这一点的。

古代锻炼刀剑的强度,首先是取决于材料,其次是温度。在现代工艺下,我们能找到许多比当时更适合铸剑的新材料,温度更是跟古代不是一个档次。现代的剑都无法对5毫米以上的钢板造成贯穿伤害,如果古代就能削铁如泥的话,那现代人的科学技术还有何意义?

古代宝剑如何做到削铁如泥?专家:睁开眼看看,削的那压根不是铁

虎哥则认为,“削铁如泥”是古代小编的套路,他们的黑科技就是经典的“偷换概念”。在民国时期的一些刀剑表演中,艺人经常会做出这样的动作,那就是放上一摞厚厚的铜钱,然后用刀剑猛砍,就能像切菜一样将铜钱切成两半,不明就里的观众还会为这种表演叫好投币,但实际上,这就是经典的“偷换概念”,因为铜钱不是铁,而是用较柔软的铜制作而成的,铁的密度比铜高多了,自然能够将其斩断。所以说,能砍断铜钱的不光是宝剑,你家的菜刀也可以。

古代宝剑如何做到削铁如泥?专家:睁开眼看看,削的那压根不是铁

那么,这么简单的错误,是如何流传至今的呢?

实际上,这是一个先入为主的带入过程。

人类在一开始使用的是青铜器,战争中的戈、戟等使用的都是青铜。当时的人们认为,剑已经是世界上最锋利和坚硬的兵器了。当时的人还流行试剑,就是拿着一把剑对着另一把猛砍,如果能将另一把剑斩断,就证明没断的那把更加锋利。青铜和青铜之间的较量往往是如此,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主要看运气。“如泥”的概念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古代宝剑如何做到削铁如泥?专家:睁开眼看看,削的那压根不是铁

到了后来,人类出现了铁器和铁剑,照样拿来和青铜剑进行笔试,没想到青铜剑根本不堪一击。当时的人才意识到铁是最坚硬的,而“削铁如泥”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比铁还要坚硬,一般用来被商人自卖自夸的。

这就是人类语言的神奇之处,有的时候一个概念的产生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