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人类渴望安定,不想卷入无谓的战争中,所以竭尽所能地维持和平,然而和平并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商品,它需要人们去争取。在历史中,有一些人对和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大幅度的退让和妥协,对罪恶视而不见,最终就能消弭战争。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态度愈发咄咄逼人,不仅大肆扩充军备,还迫害犹太人,所有人都知道战争迫在眉睫,就在这个时候,不少人认为,只要将德国纳入国际社会,他们就会放下武器,洗心革面,抛弃发动战争的想法,于是各国纷纷组建大规模的奥运代表团,兴高采烈地参加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然而事与愿违,欧美对希特勒的捧场,不仅没有阻止战争,反而帮了希特勒的忙,让后者得以巩固地位,最终从容不迫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柏林奥运会宣传海报

奥运会对和平的渴望

19世纪末,法国贵族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deCoubertin)对普鲁士的扩张主义倾向忧心忡忡,为了减轻普鲁士对法国的威胁,他提倡恢复古希腊的运动精神,希望借助体育竞技来制止战争,在他看来,人们只要将敌意和精力发泄在运动场上,或许就能消除战争,换来珍贵的和平。经过多年努力,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雅典举办。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deCoubertin)

顾拜旦的理想美好而天真,但于事无补,现代奥运会出现后不到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原本指望德国因举办1916年第六届柏林奥运会而放弃战争的想法,最终成了镜花水月。战败的德国废除了帝制,变为了共和国,重新成为了奥运会的一员。整个世界再次沉浸在和平中,然而,这种和平却脆弱而短暂,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制裁太甚,不仅割地赔款,还限制其军力发展,这种侮辱式的惩罚导致德国一直渴望着复仇。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德国已摆脱萎靡不振的局面,经济复苏,工业强盛。此时,欧洲国家与美国相信,强大的德国只要爱好和平,就不是一个威胁,将对稳定世界起到积极作用。为了鼓励德国维持和平,大多数人期望通过举办奥运会的方式,让德国重新融入世界体系。1931年5月,在众多国家的支持下,柏林成为193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以弥补1916年未举办的柏林奥运会之遗憾。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街头

然而,经济大萧条重创了德国复苏中的经济,在德国人的怨声载道中,希特勒趁势崛起,1933年上台后,他强势的作风引起了国际警惕,但欧洲国家对和平仍抱有幻想,继续说服自己:强大的德国不是问题,希特勒只是暂时得势,德国会按照大家设想的道路走下去。话虽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对德国的变化产生了忧虑:

首先,希特勒会不会取消柏林奥运会?

上台前,希特勒毫不掩饰自己对柏林奥运会的厌恶,认为这种比赛是劳民伤财的无聊活动,并将奥运会举办资格称为“战胜国塞给德国的负担”,他扬言要取消柏林奥运会。

其次,希特勒的极端主义与奥林匹克精神存在根本冲突。

人尽皆知希特勒崇尚极端主义,所以对奥运会秉持的国际主义精神嗤之以鼻,他曾斥责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是“犹太人搞出来的嘉年华会”,形容参赛的各国选手是各种“丑八怪”。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20世纪30年代,德军正在积极备战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西方各国也在暗中观察,如果德国拒绝奥运会,是不是等于公开与世界决裂,也就是说战争在所难免?与其坐以待毙,那么欧美恐怕要联合起来,提前行动,将战争扼杀在萌芽状态。

德国对柏林奥运会的看法

希勒特根本不顾及西方各国的看法,但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Goebbels)却认为奥运会事关重大,他认为柏林奥运会有三点好处,首先,这是一次向国际宣传德国的绝佳机会;其次,对于希特勒本人来说,也是一个巩固其领导形象的机会;最后,奥运会一直以来都带有和平的意味,积极筹备奥运会能够迷惑敌人,让希特勒策划的大行动得以瞒天过海地实施。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戈培尔(Goebbels)

戈培尔说服了希特勒,后者意识到,由自己主持的柏林奥运会,会使他作为德国领导者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同时,柏林奥运会作为一个象征和平的运动会,具有迷惑性,可以让西方国家放松警惕,从而使德国完成扩军备战的任务。于是,希特勒态度完全转变,全力支持举办奥运会,不仅提供大量预算,还指派亲信监督施工进度。

希特勒的做法成功了,确实让很多国家掉以轻心,不再担心德国的强势姿态,但也有一部分人仍然忧心忡忡,质疑德国遵守奥委会精神的诚意,当时纳粹已经开始了对犹太人的迫害,很多人担忧犹太人运动员参赛的权利。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柏林市中心的奥运圣火

希特勒为了打消外界的疑虑,指示德国政府于1933年发表了声明,保证遵守奥林匹克精神,保障包括犹太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参赛权利。不过,希特勒说一套做一套,他仍旧按部就班地实施对犹太人的迫害。纸包不住火,犹太人岌岌可危的处境传到了国外,一些人开始指责德国的行为,有人提议取消柏林举办奥运会的资格。此时,美国作为体育运动的第一大国,它的态度成为决定柏林奥运会成败的关键。

美国对柏林奥运会的态度

艾弗里·布伦戴奇,美国奥运五项全能的选手,作为运动员,他并不出色,但作为美国奥委会主席(1929-1953),他却蜚声全球,后来还成为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之所以在奥运领域风生水起,跟二者价值观的相似有着深刻联系。虽然布伦戴奇认为体育必须远离政治,但他却积极地想用体育影响政治,这一点也正是奥运会孜孜以求的目标。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艾弗里·布伦戴奇

美国的态度,其实就是美国奥委会掌舵人布伦戴奇的态度,他一向对德国抱有好感,认为奥运会足以消弭德国的敌意,奥运会能够阻止战争,于是他忽视了各种对德国不利的证据,选择相信德国会遵守奥运精神,反对取消柏林奥运会。

布伦戴奇的支持者,多为美国体育界的管理者,他们始终认为将德国纳入国际社会,更能鼓励德国与人为善,也有助于德国政治的稳定,如果取消柏林奥运会,难免会刺激德国,使其走入极端,反而让犹太人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基本上,他们倾向于认为希特勒只是一个过渡者,德国最终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传递中的柏林奥运圣火

美国的部分国会议员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的苗头,积极主张取消希特勒操办的柏林奥运会,民主党众议员威廉·西特龙(WilliamCitron)在国会演讲,试图说服其他人看清纳粹的真面目,拒绝柏林奥运会。大部分议员没有自己的意见,他们也不想趟浑水,全都默不作声,期待总统的指示。

精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考虑得更多,虽然他对希特勒的挑衅姿态多有不满,但智囊们建议他按兵不动,在柏林奥运会这件事上什么也不要表示,因为如果惹怒了希特勒,对方不仅可能拒绝向美国支付一战的赔款,同时,还将发起军事进攻,当时世界各国都在经济危机中泥足深陷,根本无力应对德国的战争威胁。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威廉·西特龙(WilliamCitron)

关于要不要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争论,从1933一直吵到了1936年,最终布伦戴奇利用他的影响力,组织起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奥运会代表队飞赴柏林。既然美国已经表态,很多观望的国家也纷纷派出代表团参加柏林奥运会,一切都如希特勒所料,众多国家的捧场让他在德国的威望再次提高,其地位愈加稳固。

1936年8月1日,德国利用电视转播技术,向世界展示了柏林奥运会的盛况,在开幕式上,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马拉松冠军斯皮里东·路易斯(SpyridonLouis)向希特勒递出橄榄枝,后者欣然接过,会场适时奏起《欢乐颂》,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感动,大家亲眼见到希特勒接过橄榄枝,所有人都不会怀疑和平已经降临。然而,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只是人们心中的幻想。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希特勒接过斯皮里东的橄榄枝

两个月后,德国和意大利的军事结盟成立。三年后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柏林奥运会与二战的关系

1936年柏林奥运会结束后,西方各国疑虑尽消,带着对和平的感动离开,等到他们9年后再次进入德国时,除了柏林的废墟,就是触目惊心的集中营。

人们付出惨痛的代价后,仍然不愿面对柏林奥运会对二战爆发起到的推动作用。对欧美国家来说,大多数人幻想着和平,希望用奥运会帮助希特勒改邪归正,对他的野心视而不见,最终吞下苦果。对希特勒来说,不仅借着柏林奥运会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最重要的一点,他让所有一厢情愿的人相信了和平确实降临了,从而对战争掉以轻心,以至于德军在发动闪电战时,很多国家准备不足。至此,我们可以说,在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众多原因中,不能忽视柏林奥运会的推动作用。

和平幻想:柏林奥运会推动二战爆发的缘由

战后已成废墟的柏林

渴望和平没有错,赋予奥运会代表和平的意义也没有错,在8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中,唯一的错误是对和平不切实际的幻想,即有些人认为通过一场运动会,就能浇灭战争的火苗。其实,从古至今,橄榄枝和运动会,从来没有阻止过一场战争,反而是做好充足的准备,会让野心家有所顾忌,被迫放弃战争。回顾那段尘封往事,历史告诉我们:对和平最大的尊重,就是放弃一厢情愿的幻想。

参考资料:

《牛津二战史》理查德·奥弗里

《NaziGames:TheOlympicsof1936》DavidClayLarge

《TheCompleteBookoftheOlympics》JaimeLoucky

《JewsandtheOlympicGames》PaulTaylor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