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作者/老鹰

播音/沸点

在赤城县城之南,有一个省级红色教育基地——功勋园,这里安葬有十几位平北抗战老革命。今天讲述的,是平北专署首任专员,曾担任国家正部级职务的张致祥前辈的战斗片段。

张致祥(1909-2009),江苏武进人。1926年参加革命,1939年夏被组织派住平西,负责创办《挺进报》。1940年夏,受命担任平北专员。8月,他扮作商人,带着马夫和马匹出发了。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平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在赤城、龙关、延庆三县之间的海陀山腹地,这里山高林密,地瘠民贫,人烟稀少。他到了海陀山,好几天找不到地委和部队,情急之下到一个老乡家问路,看到堂屋悬有“天地君亲师”横幅,明白自己闯入了“青帮”人家。几年前为了便于地下工作,组织上曾安排他加入过“红帮”,在天津学到的江湖规矩,这时派上了用场。人家问“香头多少?”青帮黑话指辈数或年龄。他答“头顶22,脚踏24”,即23岁。答罢,他还反问人家“香头多少”,然后做了个手势说“船搁浅了”,意思是告诉人家我迷路了。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1943年初张致祥在海陀山

青、红帮本是一家,这位青帮兄弟一看是“自己人”,便热心帮他找来一个羊倌。张致祥回忆说,“他愿替我去找,但让我替他放羊,我首先成了‘羊倌专员’。两天后找到部队的指导员,他告诉我,他的连队就要转移作战,叫我帮他做件事:他们刚缴获敌人的一批大烟浆,要我给熬成烟土,用以维持部队生活。并告诉我不要动地方,找到上级领导来接我。我记得帮他们熬了一整夜。几天后,与地委接上关系”。找到地委后,张致祥立即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当时平北我八路军活动的区域,虽称为根据地,但实际上是很小的、不连接的一些深山游击区。当地群众生活很困难,所以部队的吃饭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张致祥深入乡村了解农民、农村情况,研究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县、区、村抗日政权,开辟粮秣来源渠道,制定农民合理负担。发动群众交公粮、交军鞋、交军草,组织群众为部队做军装,全力保障部队作战。一年后,调回平西任《挺进报》主编。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挺进报社同志与平北地委领导在海陀山合影。前排右一张致祥,二排右三段苏权

1942年初,张致祥再进平北,担任地委宣传部长兼《挺进报》社长。这一年,是平北抗战最艰苦的一年,在敌人频繁的“扫荡”和不断的“蚕食”下,我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被分割的“七零八落”。张致祥回忆,“地委、报社虽都在腹地,也都四面临敌,十天八天就得转移。1942年一年,报社整年都是在游击中办报,夜间几乎没有脱过鞋,哨声一响,五分钟之内紧急集合转移。敌人分多路进入大海陀,我们只能出山挺进延庆川深入敌人心脏,报社成为宣传队,为老乡宣传国际国内形势,以安定敌占区人民情绪,树立抗战胜利信心。”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1946年春张致祥和夫人在张家口

部队和抗日干部们活动到那里,《挺进报》就“发行”到那里。有的进入敌人的据点,有的还传进了北平城里。北平的一位商铺掌柜,偶然见到了一份《挺进报》,得知在北边的大山中,仍有八路军一直在坚持抗战,这让他十分感动,经多方打听,托人给部队送来了不少珍贵的物资。

1949年9月,周恩来亲点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致祥,出任开国大典天安门设计负责人和部分现场总指挥。他不负重托,经过20几天的缜密工作和昼夜奋战,终于圆满完成了在国庆大典上的光荣任务。后来拍摄的电影《天安门》中,张部长的原型就是张致祥。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赤城功勋园内的张致祥墓

1954年秋,张致祥调文化部工作,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正部级),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顾问等,致力于我国的文化和外交事业。

2008年,已100岁高龄的他还亲自编辑了自己的《百岁留念》画传。2009年12月18日,在北京逝世。2015年7月,张致祥的骨灰回到了他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平北老区,安葬于赤城功勋园。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百岁留念照。拍摄于他当年做地下工作时的秘密接头地点,今天津市府花园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2015年8月,到北京看望张致祥夫人、平北老八路伊之时,92岁的伊之前辈当面为作者签名赠书

个人陋作,欢迎斧正。

老鹰天空,多谢关注。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作者:张进中,网名老鹰,河北赤城人,平北战史研究爱好者。著有《涉外项目工作指南》《赤城英烈》《赤城县地名志》《赤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

功勋园(4)‖平北首任专员张致祥

播音:沸点,北京怀柔人,爱好摄影和有声小说演播。有声小说多在喜马拉雅和懒人听书上架,作品有《珍妮姑娘》《武炼巅峰》《摸金笔记》《鉴宝大师》《特种神医》等。

篇首背景原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