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游侠:汉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马迁眼中的英雄,他们到底该不该杀?

游侠:汉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马迁眼中的英雄,他们到底该不该杀?

汉高祖刘邦就曾混迹于游侠之列,但到了汉武帝却要将游侠赶尽杀绝,这是要欺师灭祖吗?当然不是,游侠这个群体有着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环境,到了汉武帝时期,游侠已成为了汉武帝眼中的“豪强”,成为社会动荡因素,不严打不足以巩固他的强权政治。

游侠属于一个边缘性的群体,一些民间人士将他们视为偶像,但在官方眼中,他们就是社会不稳定分子。所以,曹植和司马迁都为游侠歌功颂德,而像韩非、汉武帝这样的官方人士,则说他们“以武犯禁”。因此,游侠这个群体是很有争议性的。

在两汉时期,由于儒教还没来得及给社会民众套上精神枷锁,整个社会风气呈现出重名节、尚义气的社会理念。这对专制皇权是很不利的,在官方之手伸不到的地方,游侠们就有机可乘了。

游侠:汉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马迁眼中的英雄,他们到底该不该杀?

他们乘虚而入,可以建立起一支强大而又无形的民间力量,游离于中央政权、宗室外戚之外。如果时机合适,他们还会一跃成为新兴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比如汉初三杰中的张良、季布等人,在当时就是聚众横行一方,结交权贵,或替人复仇的地下掌控者。

所以,适逢乱世时,游侠是很活跃的一个群体,而且还有机会成为受官方重用的人物。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就记载了几位顶级游侠,比如鲁地朱家、洛阳剧孟,这二位堪称是西汉初年的顶级游侠。

朱家和汉高祖刘邦生活在同一时期,他虽生在礼仪之乡孔孟故里,但他像战国四公子中的孟尝君一样,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乡间豪侠,他都结交,甚至还在家藏匿罪犯。当然,更重要的是虽家里有矿,但为人低调,从不炫富,反而乐善好施,像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被追捧呢?

游侠:汉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马迁眼中的英雄,他们到底该不该杀?

再说剧孟,和朱家不相上下,司马迁记载了一件事,尽显他的威望。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等诸侯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汉景帝命周亚夫前去平乱。

当周亚夫走到河南境内时,发现剧孟来迎接他了,这位历经两朝的军方大佬竟然高兴得语无伦次,说这吴楚叛乱,少了剧孟,那他们掀不起什么巨浪。想想看,一位国家重臣居然把一个游侠当作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这让官方情何以堪呢?由此可见,剧孟在民间的声望以及他的影响力有多大。

游侠:汉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马迁眼中的英雄,他们到底该不该杀?

但是到了汉武帝时代,他要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治,打击郡国王侯。比如,他所实施的“推恩令”,表面上看是在施德惠,实际是在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诸侯王的子孙如果受封为列侯,那么也就意味着不少王国也要先后被拆分为若干个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这样一来,王国分为侯国,王国缩小了,朝廷的直辖土地就扩大了,王国对国家的威胁也就解决了。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加强打击地方豪强。汉初七十年间,一些地主豪强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有的勾结诸侯王,有的结党拉帮,形成一股不好对付的势力。

游侠:汉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马迁眼中的英雄,他们到底该不该杀?

还有就是重点打击民间的布衣游侠,比如剧孟、郭解之流,这些游侠“驰骛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显然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也危害国家政策的进行和社会的安定。所以,游侠们也在汉武帝的打击之列。

大游侠郭解运气不佳,正好撞在了枪口上,同时又冒犯了汉武帝的九五之尊,所以他的案子就被办成了铁案,也可以说是汉武帝借此打击游侠豪强的典范。

起因就是汉武帝要将各地豪强迁到长安附近的茂陵,郭解也在其中。他不想去,于是他就找大将军卫青替他说情,说他家势弱,达不到迁徙的条件。卫青照办了,但汉武帝不乐意了。

游侠:汉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马迁眼中的英雄,他们到底该不该杀?

如果郭解果真是一个普通百姓,无官无职,他又何德何能可以请得动卫青替他说情,这倒反而说明他是地方一霸了。汉武帝怎么可能被这些人所左右,于是坚持把郭解迁徙到京。

谁知那郭解到京后,不知道收敛,仍旧做不法之事,结交私党,汉武帝终究还是没放过他。不过,这郭解死得也不冤枉。

他原本就是一个杀人越货亡命天涯之徒,以黑道大哥的身份在地方混了十来年。到了而立之年时,性情大变,滋生出一股大侠之气,干起了行侠仗义济困扶危助人为乐的善举,因此名声也跟着大了起来,前来投奔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他的江湖地位也就越来越高。

游侠:汉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马迁眼中的英雄,他们到底该不该杀?

说白了,他就像电影《教父》中的成龙·白兰度一样,为人解决纠纷,处理争端,以致于人们也更加的敬重他,他也逐渐成了西汉的第一游侠。

人怕出名猪怕壮,在汉武帝的地盘上,天下第一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汉武帝本人。话说郭解被迁到茂陵后,关中一代的豪杰,不管认不认识,一听他来了,都跑来拜访他,希望与他交好。

这不是在打汉武帝的脸吗?他怎么能容忍呢,于是下令严打郭解,先是以郭解门客曾杀戮官吏为名,将郭解抓捕入狱。之后由于郭解的门客跑去真的又杀了一个儒生,由此郭解难逃罪责,最终朝廷下令,将郭解灭族,一代大侠就这样了结了一生。

游侠:汉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马迁眼中的英雄,他们到底该不该杀?

其实,从郭解事件来看,都是汉武帝一手操弄的行为,也就是专权行为,这也是司马迁在评价游侠时站在官方对立面的原因。

在司马迁的眼中,游侠言而有信,扶危济困,甘做无名英雄,与官方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如尊显一时的魏其侯,无端被田蚡杀害;李广被卫青逼死;李广的儿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又被霍去病射死。所有这些事件,都说明现实政治的黑暗。相比之下,游侠们就显得光明磊落仗义多了,这也是司马迁追捧游侠的原因。

游侠:汉武帝眼中的肉中刺,司马迁眼中的英雄,他们到底该不该杀?

司以迁歌颂游侠,也正是对汉代官场的批判,批判汉代上流社会互为表里,批判汉武帝的专制统治,以及汉代的严刑酷法。司马迁也倒是不算诬蔑汉武帝,比如为了供应连年不断的战争,汉代实行了一系列旨在搜刮民财的盐铁官营等政策。又因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治安不稳,而实行了对全国官民残暴镇压的酷吏政治,这在当时都是严重的问题。

汉武帝打击游侠有他不得己的苦衷,司马迁力捧游侠也有着充分的理由,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也没人能阻止汉武帝对游侠的追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