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授衔珍闻:此人被授开国上将,不少人愤愤不平,老蒋气得撕烂报纸

授衔珍闻:此人被授开国上将,不少人愤愤不平,老蒋气得撕烂报纸

1955年授衔中,数以千计的我军将领被授予共和国开国大将军衔,其中,有10个人的名字出现在将军名单上,让许多人感觉意外。

深感意外的不仅有民主人士,也有党内同志,尤其是我军部分将领,他们与国民党生死搏杀了几十年,亲眼看着无数战友在身边牺牲,他们想不通,看不明白,甚至愤愤不平!

就连这10个将军都觉得这份荣誉来得太突然,太意外。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这些将军中的某一位还身披国民党中将战袍,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与我人民解放军一支劲旅鏖战疆场,生死对决。

授衔珍闻:此人被授开国上将,不少人愤愤不平,老蒋气得撕烂报纸

开国上将陶峙岳 董其武 陈明仁

这10名将军是:

开国上将陶峙岳-原国民党中将行政公署副长官,省主席;

开国上将陈明仁-原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

开国上将董其武-原国民党中将省主席、保安司令;

开国中将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

开国少将邓兆祥、张世珍、林遵、魏镇。

这里单说开国上将陈明仁。

授衔珍闻:此人被授开国上将,不少人愤愤不平,老蒋气得撕烂报纸

开国上将陈明仁

陈明仁将军是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

将军很早就一战成名。东征之惠州战斗中,在城池久攻不下之际,陈明仁抱病亲率敢死队最先攻入城内,第一个登上城楼。

在祝捷庆功会上,总指挥蒋介石激动不已,命令全体官兵朝天开枪,列队向他举枪致敬,如此隆重的礼遇,在黄埔历史上实属罕见!

当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公也在致敬的队列之中。

按理说,那么早就博得老蒋的垂青,陈明仁本可以一飞冲天,青云直上。

可是,陈明仁将军生就一副傲骨,加上性格倔强,不屑趋炎附势,因此屡屡被指责“对上不恭”而受到排挤。

典型的一次是,1941年,陈明仁在昆明偶遇老蒋,当时,因为陈部刚从战场撤回休整,士兵们一个个衣衫褴褛,军容不整。

老蒋正带着宋美龄饱览昆明美景,见状勃然大怒,马上召来陈明仁,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训斥。

陈明仁所部刚经历大战,后勤补给捉襟见肘,本来就有一肚子牢骚,于是借机抱怨“中央亲疏有别”,毫不客气地顶撞了蒋介石。

几天后,老蒋一纸命令,陈明仁被明升暗降,调任国民党第71军副军长。

陈明仁虽然“对上不恭”,不过,老蒋认为陈明仁的军事才能还是可用的,1947年6月,老蒋就把“死守四平”的任务交给了“桀骜不驯”的陈明仁将军。

陈明仁本就是个作风强硬的纯粹军人,在四平城丢失五分之三、官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他硬是拼死抵抗,直至杜聿明的援军到达四平。

战后,老蒋大张旗鼓地宣扬陈明仁的战功,并借此大做文章,以鼓舞国民党军业已颓废的士气,笼络人心。

授衔珍闻:此人被授开国上将,不少人愤愤不平,老蒋气得撕烂报纸

电视剧截图

可是,老蒋前脚刚任命陈明仁为第7兵团司令,并颁发其青天白日勋章,陈诚就唆使人告发了陈明仁,罪名是“纵兵抢粮”,声称“其罪不可恕!”

在陈诚与陈明仁之间,老蒋自然偏向前者,于是大笔一挥,一道电令撤了陈明仁的职。

陈明仁随即被调回了南京,担任了南京总统府一个有职无权的参军。

在老蒋一再打压下,陈明仁心灰意冷,他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对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权也越来越反感。

在此之后,陈明仁与湖南省主席程潜接触密切,并最终与程潜将军率部通电起义。解放后,陈明仁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开国大典前,主席特地邀请程潜、陈明仁等湖南老乡同游天坛公园。

陈明仁虽久经沙场,见过世面,但是,在主席这个湖南老乡面前还是有些拘谨。

主席看出了陈明仁的不自在,幽默地说:“我们的新政协里各方面的人物都有,就少了一个蒋某人的嫡系将领,你这个小老乡来了,代表性就都全了。”

授衔珍闻:此人被授开国上将,不少人愤愤不平,老蒋气得撕烂报纸

陈明仁百感交集,既有感激,又有惭愧……

“你今后打算干什么?从政还是从军?”主席说:“其他人起义都提了这样那样的条件,只有你,什么条件都没有提。”

陈明仁想了想,回答道:“我是个军人,还可以在军事上为国家尽点力,不知道……”

主席说:“好啊,从今往后,一视同仁,国家绝不会亏待你。”

不久后,陈明仁将军出任了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

至于出任第四野战军等21兵团司令一事,陈明仁本人并没有太多的顾虑,倒是主席想得很细致、周到。

毕竟,大战四平之时,与陈明仁将军对阵的就是如今的第四野战军,四平之战是陈明仁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也是他那位黄埔四期学弟、四野司令员少有的一次败绩。

主席幽默地说:“依我看,你那位学弟打仗就不如你哟!”

主席一句话让陈明仁将军心潮澎湃,连连谦恭称“不敢,不敢,主席过奖了”。

1955年,陈明仁与陶峙岳、董其武等三位国民党起义将领一起,被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授衔仪式后,三位国民党起义将领齐聚中南海大礼堂,当他们看到各自肩上3颗金光灿灿的将星时,情不自禁地相互握手祝贺,激动不已。

董其武上将感叹道:“殊途同归,真没想到你我会在这里相聚!”

陶峙岳上将指指肩上金光闪闪的星星,不无感慨地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知道蒋某人会有何感想。”

陈明仁上将点头赞叹:“我们这些人都曾经有罪于人民,没想到新中国不计前嫌,还给我们如此的殊荣,我们何以回报啊!”

事后,陈明仁曾无限感慨地对儿子说:“我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卖了大半生的命,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一句掏心窝的话,说到底,在他眼里,我就是个可用也可弃的‘马前卒’啊。”

“直到今天我才认定,我现在选择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追随了一个胸怀博大的人民领袖,相比之下,真是有天壤之别啊!”

正如陶峙岳上将所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老蒋靠黄埔起家,一辈子都在玩弄“权谋之术”。

殊不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去了人心,也就意味着必然会失去天下!

若干年后,当年曾对给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授衔一事愤愤不平的人们渐渐明白了,此举不仅体现了新中国及其领导人博大的胸怀,更是一种具有远见、影响深远的政治谋略,其力量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消息之后,将会有什么感想?

据传,蒋介石一把撕烂刊登消息的报纸,一言不发,连续三天茶饭不思,闭门谢客……

继续阅读